電視劇《風起隴西》雖然迎來了大結局,但結尾埋下的伏筆,明顯暗示了故事並沒有完結。
表面上,因為翟悅之死,以及各方都把荀詡當成棄子,陳恭似乎對興復漢室失去了期許。
他最終選擇把魏諜的罪名攬在自己頭上,既剷除了諸葛亮的朝堂對頭李嚴,又破壞了曹魏的青萍計劃,還護住了馮膺和荀詡的性命,讓司聞曹得以繼續正常運作。
隨著陳恭血濺法場,荀詡踏上出使東吳的船隻,一切貌似已成定局。
但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關於陳恭之死其實導演留有“後手”,稍加安排就能讓他“起死回生”。
首先,陳恭之死的鏡頭都拍得極其隱晦。
由於身犯叛國罪的緣故,陳恭的行刑過程和善後工作都註定不會讓親近的人動手。
那麼,司聞曹眾人在遠處圍觀的伏法者,到底是不是陳恭呢?在陳恭面部特寫和司聞曹眾人群像鏡頭的輪番切換下,我們很容易就會得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但實際上這有可能是剪輯詭計,因為行刑前的陳恭和司聞曹眾人並沒有過同框,司聞曹極有可能因為避嫌而不被允許進入陳恭的法場,他們圍觀的只是另一個法場裡被處刑的狐忠。
如果導演路陽要把陳恭“復活”,大可以設定陳恭因為叛國罪性質惡劣,不得進行公開行刑。失去了眾目睽睽的圍觀,以司聞曹的手段,刀下留人可以有一萬種方法。
救下陳恭後,為了防止荀詡“藏不住秘密”,可以再次用叛國罪性質惡劣的理由阻止荀詡為陳恭善後,並告訴他官方會按照他的要求,把陳恭和翟悅合葬。
當荀詡等人去祭拜翟悅和陳恭的合葬墓時,導演還特意給了兩人的墓碑一個特寫鏡頭。
上面只有翟悅的名字而沒有陳恭的名字,粗想之下會讓人覺得是“叛國者不配有姓名”,但細想之下有沒可能是導演暗示陳恭沒死呢?
無論是法場伏法還是墓前拜祭,陳恭之死都有漏洞可尋,只要導演願意,讓他復生並不難。
其次,荀詡和林良在船上的對話十分可疑。
劇中最後的劇情,是荀詡出使東吳時與陳恭的老部下林良進行交談。
林良告訴荀詡,陳恭在此前曾交代過,如果荀詡在自己死後一直萎靡不振,就告訴他一切都是自己設計好的局,因為自己早已心如死灰,失去了活下去的念想。
乍看之下,印證了陳恭因為喪妻之痛和對“興復漢室”的信念坍塌,沒了活下去的盼頭。
但大家記不記得,陳恭、翟悅和荀詡在最初談及理想時,說的可是“希望天下沒有戰爭”。
此時依然處於三國鼎立之時,距離陳恭的理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作為一個可以忍辱負重多年的雙面間諜,心理防線豈會因為兒女私情和根本不是自己理念的東西崩塌?
所以,當荀詡聽到陳恭的最後留言時,已經猜到了陳恭沒有死,並且可能已經先一步潛伏在東吳,所以他馬上就抖擻精神,讓林良頂替了自己出使東吳的官職,以便更好地找出陳恭。
最後,大結局的標題為“李代桃僵”。
結合表面的劇情和字面意思去理解,標題似乎在表示陳恭、狐忠分別替馮膺和李嚴頂罪。
但如果陳恭只是名義上死去,實際換了一個身份復活,那也可以說是李代桃僵。
作為叛國者的陳恭,頂替了作為雙面間諜的白帝死去,為的就是要去東吳執行諜戰計劃。
那麼是誰促成了這件事情呢?我認為是諸葛亮所為。
諸葛亮在指責楊儀時曾提及過陳恭是“忠厚聰慧之士”,還認為諜戰手段不應用於內鬥。
咋聽之下,貌似只是在批評楊儀本末倒置、用陰謀詭計禍亂朝綱。
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其實諸葛亮並不反感把諜戰手段用在國與國之間的博弈裡,並且對陳恭的表現很滿意,認為他是一個可造之材。
在剷除了李嚴之後,諸葛亮已經在北伐上沒有阻力了,但並不代表可以不管南戰。
畢竟“桃園三兄弟”全部都是栽在東吳手上的,特別是“陸遜小兒”,或間接或直接地害死了劉備和關羽,如果不對東吳有所行動,確實有可能在劉氏皇室面前不好交差。
但聯吳抗魏的戰略是萬萬不能放棄的,既然不能明著來,那不妨就玩陰的,用諜戰滲透東吳朝野,目的直指名將陸遜。如果得手,既報了大仇又打擊了東吳實力,一箭雙鵰。
歷史上,陸遜身為東吳一代名將,結局正是死於朝野鬥爭。
在東吳權力交接之際,由於太子意外病故,孫權剩下的兩個兒子爭得不可開交。陸遜本想明哲保身,站在中立方讓兩人能者居之。但孫權卻聽信讒言,認為陸遜是在阻撓他立儲。
由於東吳的地方勢力構成複雜,士大夫與皇帝的關係很微妙,陸遜與孫權本就在治國方向上有一定的爭執,再加上現在的儲位之爭,孫權對陸遜更加不滿了。
而讓陸遜暴斃的導火索出現在一次勸諫上。
陸遜聽信了宗族“豬隊友”陸胤的說辭,屢次上書力保時任太子孫和。然而他沒料到,陸胤傳達給他的訊息,是孫和派人偷聽了孫權的密語所得。
陸遜的行為讓孫權感到了冒犯,他譴責了陸遜擅自打聽宮中機密,還對別人誣陷陸遜的二十條罪狀將信將疑,導致陸遜逐漸被流放到權力的邊緣,終不勝憤忿而卒。
一代名將死於這麼狗血的朝野之爭真是又可悲又可嘆。
但如果說這其實不是狗血,而是間諜別有用心的策劃,那一切又會變得另有一番滋味。
畢竟陸遜死於245年,比五丈原病故的諸葛亮多活了11載。
陸遜之死若是諸葛亮生前策劃的一場諜戰,真是不得不佩服臥龍先生的神機妙算了。
《風起隴西》如果有第二季,我覺得會講述荀詡和陳恭在東吳建立情報網的故事
他們逐級滲透東吳的朝野,一邊鼓吹聯蜀抗魏,一邊想盡辦法挑撥陸遜和孫權的關係。
其中,吳國太子病故,孫權聽信讒言,陸遜魯莽上書等,都極可能被改編成兩人的“傑作”。
綜上所述,這場在三國末期颳起的諜戰颶風,並沒有隨著曹魏的青萍計劃失敗而結束。
白帝陳恭以身殉國的故事,更像是一個扔在諜報屆裡的煙霧彈,讓他成為無名氏後更方便地潛入東吳,與結拜兄弟荀詡再次聯手,剷除名將陸遜。
#風起隴西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