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樂隊的夏天2》晉級賽,比賽主題設定為影視歌曲改編。當大螢幕播放《英雄本色》《新白娘子傳奇》《倩女幽魂》主題曲MV時,大樂迷周迅、張亞東一臉痴迷、現場觀眾尖叫爆棚,馬東說:“要不然我們不比賽了,乾脆把電影看完”。之後人氣最高的達達樂隊選擇了2017年播出的偶像劇《夏至未至》主題曲《追光者》進行改編。據瞭解,2018年各大衛視跨年晚會中,共有3臺晚會安排了《追光者》……
達達樂隊演唱《追光者》
英文插曲誰在用?
成國劇標配
隨時隨地都有證據顯示,影視歌曲幾十年來在大眾共情、流行符號、市場潛力中的巨大價值,從未被取代過;同時,隨著時代變化,細心的觀眾也察覺到其悄然的變化——最顯著的是國劇影視歌曲的英文歌越來越多。貫穿暑期檔的《二十不惑》《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以及出圈網劇《隱秘的角落》,英文插曲成了標配。
20年前,中文主題曲在國劇觀眾心目中乃至整個流行音樂市場上的地位還是統治性的,央視一線主流大劇的主題歌常年被劉歡、毛阿敏這樣的國民歌手承包。即便如此,當臺灣偶像劇《流星花園》風靡內地時,片中烘托氛圍的英文插曲不僅毫無違和感,與演員情緒、劇情氛圍反而更加貼合,還凸顯了偶像劇所需要的“洋氣”。
近年來,隨著國劇現代都市、青春偶像題材發展蓬勃和成熟,以及國劇、網劇觀眾年輕化迭代,英文歌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螢幕上。而且不僅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作品,像《鎮魂》和《親愛的,熱愛的》等熱門大劇,甚至使用了為劇度身定製的原創英文歌曲。
《二十不惑》英文主題曲,有網友稱“聽到就想哭”(來源:網易娛樂)
英文插曲誰在聽?
年輕導演“討好”年輕觀眾
是什麼原因使英文歌曲逐漸在國劇影視音樂市場中佔據了一塊顯要的位置?目前國內最知名的影視音樂公司聽見時代創始人翟佳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市場對英文歌曲的需求確實在增加,這主要跟導演的個人品味和偏好有關係。例如《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曾是JOYSIDE樂隊成員,英文歌曲不僅是其創作的營養更是手到擒來的素材,《隱秘的角落》被“吹爆”的“陰樂”,12首中就有3首英文歌。此外,聽見時代根據《鎮魂》片方的要求,邀請美國團隊合作為其定製了一首英文主題曲《Wewon’tbe falling》——如此高配就是為了營造大片即視感。
知名樂評人盧世偉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比較熱愛聽歐美音樂,其中有一些學音樂的年輕人,也會唱很多英文歌曲,很多年輕的歌手甚至覺得唱英文歌比唱中文歌更順。同時,現在的很多熱播劇都是以年輕人為主,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片方也會在配樂上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所以他們用到一些英文歌曲或英文演唱也是很正常的。
《隱秘的角落》片尾曲目錄(部分)
英文插曲誰在寫?
影視原聲音樂已是一門生意
無論是觀眾還是創作者,更加年輕一代的審美取向左右著這個市場的變化。事實上,新崛起的年輕導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通常提到,他們主動接觸和學習美英日劇的數量遠遠超過國劇,明確表示很少甚至不看國劇。相應地,他們也就自然形成了歐美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審美取向;另一方面,國內原創流行音樂市場的水平又肉眼可見地與歐美有很大差距,影視音樂創作這個領域更是量產化、套路化明顯,能夠滿足導演審美要求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因此,現代劇中配置幾首英文歌也就順理成章。檸萌影業宣傳總監曾明輝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製片方角度,在這個問題是上一般都會尊重導演的審美和決定,“只要他看中的音樂不存在版權問題或者版權費用過高,一般都會幫他去完成的”。
盧世偉還介紹,現在影視原聲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生意:即一個專案給到某個公司,片方會給出一個主題,比如說這段劇情是要代表一個什麼情緒,那段是要表達一個什麼內容,公司據此來配備若干的歌曲,很多影視劇的主題曲或者插曲基本就是這樣選出來的。但這屬於硬貼式的做法,相對少一點,大部分的影視劇音樂都是請專業的OSD(影視原聲音樂)公司去操作,公司會有大量的demo(錄音樣帶)並且代理版權,他們會根據劇情從中挑選合適的歌曲跟內容匹配,最後找到合適的人來唱。
《三十而已》大結局片尾曲《Can we work it out》
然而,在這個現象面前,從業者更應認清的現實是,中文歌無論從傳唱度還是大眾認同感上的位置仍然無法撼動,也是不可取代的。一直以來,國劇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主題曲,做到大眾傳唱並流行開來的只有中文歌。《三十而已》的影視音樂一共31首,只有一首英文(全曲只有兩句英文歌詞oh my life/nothing but thirty),《二十不惑》一共30首,也是隻有一首英文插曲,且是片頭曲的英文翻唱;《隱秘的角落》“陰樂”配的再牛,出圈的只有那首《小白船》,秦昊說現在參加活動主辦方對他都是統一的三個要求:說“爬山”和“還有機會嗎”以及唱《小白船》。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壽鵬寰 楊文傑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