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發展變遷為背景,橫跨兩個世紀的大劇我們已經屢見不鮮了,但它們這跨度,都沒有最近剛定檔在央八播出的新劇《衚衕》拉的遠。
《衚衕》分為三個時代篇章,選取了50年代、80年代和21世紀這三個很有代表性的時間點,把視線聚焦到了老北京胡同中的普通家庭,講述這家祖孫三代女性的故事。
而50年代的姥姥田棗的故事,是由趙露思來演。
老實說,這個選角我一開始是不理解的,趙露思本是天生的牛奶肌,雪白又透亮,有種夏天喝冰水的清透感。這樣甜美的妹妹怎麼能演出50年代的淳樸味道呢?
看完片花我覺得,似乎是多慮了。
在《衚衕》中,她幾乎是素顏出鏡且用了深色號的粉底把皮膚底色畫黑,麻花辮配上她圓圓的臉,最起碼從形象上看,跟那個年代的審美很接近了。
圖源:微博@甜壽司兒
每個時代的審美形成,與那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翻看五六十年代的資料,你會發現那時的人都帶著點“泥土”的氣息。銀盤般的圓臉、憨厚可掬的笑,和日曬後的小麥色皮膚都讓她們看有種質樸的勞動美。
陳沖
劉曉慶
就像宣傳海報上的畫一樣,每個人都穿著勞動布做的衣裳,積極向上、朝氣蓬勃。
圖源:搜狐號@素說趣談
與現代更喜愛有留白的東方美不同,那時大家並不愛五官小巧精緻的秀氣女孩,比起小尖臉,他們更欣賞大骨量的臉。要有炯炯有神的雙眸、有力的顴骨和寬厚的腮骨。
斯琴高娃
骨相外包裹著飽滿的軟組織,賦予其一張敦實的臉龐,看著就端正、踏實,所謂“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審美喜好在那時可以說被髮揮到了極致。
陳沖
電影《小花》讓當時的陳沖和劉曉慶火遍全國,一躍成為頂流也是這個原因。那時的她們雖然還很青澀,但長相上無一不緊扣著時代審美的框架。
電影《小花》
五官平和協調、骨骼起伏不大,方圓敦厚的臉上頂著兩坨紅臉蛋,笑起來給人一種值得信賴的親和感;
陳沖
把一頭濃密健康的黑髮梳成長辮子,紮上紅頭繩,這不就是那個年代偶像的樣子嗎。
電影《小花》
再來看趙露思,首先她的五官條件是基本滿足那時的審美需求的,沒有人工痕跡,精緻中帶著圓鈍,很純粹。
圖源:微博@甜壽司兒
鼻尖圓潤而有鈍感,增加了一點靈動和可愛;加上飽滿的額頭、略微扁平的眉眼結構,讓面部線條顯得非常柔和,是完全沒有攻擊性的妹妹型長相。
圖源:微博@甜壽司兒
再稍加修飾,這不就還原到位了。
如果說8090年代的香港美人是明豔風情的野玫瑰,臺灣美人是瓊瑤式我見猶憐的小百合,那內地美人就是端正秀麗的國色牡丹。
陳紅
乍一聽起來,好像沒有滿溢而出的風情那麼讓人見之驚豔,但你仔細看就會發現,其實端正秀麗的面貌,才是最舒服協調的。
陳紅
端莊臉的五官佈局往往都很舒展均勻,骨肉飽滿,比如老生常談的陳紅,杏臉桃腮,眼神清正,五官的線條柔美、精緻但卻不屬小巧明秀的型別。
陳紅
再比如同期的徐帆,輪廓大氣,眉眼舒展且藏著英氣。年輕時,飽滿的兩頰配上水汪汪的杏眼,左看右看都是一個靈字。
徐帆
圖源:微博@唐燁-北京人藝
蔣雯麗更是長了一張像畫中美人似的臉,圓圓的翹鼻子像是用泥捏出來的一樣,不算太挺,但恰到好處連線起她飽滿的額頭。
蔣雯麗
一對內眥狹長的三角眼,眼角下勾,眼尾微翹,直勾勾看著你時有一種洞察感。
蔣雯麗
總的來說,80年代流行的臉,是漂亮又不俗氣的,是周正大氣帶點聰明的正宮。
江珊&劉蓓
江珊
圖源:微博@電影傳說
在《衚衕》裡出演80年代篇章的蔡文靜,也有點這個感覺。
她的臉雖沒有那麼飽滿,但卻帶著雙商線上的精英感。反映到五官上,主要就是大部分的線條都偏細直、銳利,嬌媚卻不諂媚。
平直的上下眼緣會讓她不笑的時候看上去清清淡淡的,連微笑時都會顯得很有點距離;
嘴唇有一定的厚度,但在閉合的時候唇中線很平,維持了一種高智感。
劇中她眉毛的顏色比起現代會稍濃一些,眉頭眉尾的過渡較弱,看起來更有神、也上鏡。
不過八九十年代內地女孩們化妝的方式會更受香港演藝圈啟發,你看當時的香港女演員們的眉毛,都是較粗且濃的。
不同的是,香港女演員很少強調自己的眉型,整體看上去較為柔和,但內地女演員卻很喜歡描出銳利的眉峰,妝容看起來更有力量一些。
迷迷濛濛的暈染是整個眼妝的靈魂,用大地色鋪開在眼窩上,儘量模糊色塊的邊界,然後貼著眼睛根部用煙燻色調細細鋪墊,再微帶到下眼瞼去融合。
一句話,看關曉彤就知道了。
那麼問題來了,你最喜歡哪個年代的風格?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豆瓣 /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