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我是你們的王,天下的主宰;

我終結了五百餘年的紛亂歲月;

曾經的敵人,共同成為我的子民;

歡呼吧,我的子民;

我的功業,

將被澆鑄在青銅器上,

銘刻在高山之巔;

我的榮耀,將光照天下;

痛飲吧,我的子民;

我的功業將澤被你的子孫,

永遠流傳於世;

我是嬴政。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這段秦始皇的長獨白,如電影一般的開場,正是12月1日開播的《大秦賦》第一集開篇。以半空中俯瞰的視角,能看到秦始皇獨自走在巨大而恢弘的臺階上,以傲視天下的自信,訴說其一生的功績。

這段帝王之詞,為本劇奠定了恢弘大氣的基調,也昭示著這部年終歲尾播出的古裝大劇獨特的氣質:這樣一部嚴肅、厚重的古裝正劇,正在衝破影視市場的收視慣性,努力闖出一條自己的路。

“大秦”系列延續,

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大秦賦》是“大秦”系列劇的精彩延續,也是它的收官之作。“大秦”系列劇可謂中國電視劇史上的一個經典,從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的《大秦帝國之縱橫》,到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再到2020年的《大秦賦》。從首部開播至今,“大秦”系列劇已經跨越11年,成為了陪伴過無數觀眾青春歲月的“白月光”。因此,《大秦賦》低調開播,許多網友留言“大秦男兒回來了,爺青回”、“硬核國劇讓我提前過年”等等,表達感動和期待。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大秦”系列劇前三部

0/1

劇本“七年磨一劍”:

演繹雄渾磅礴的歷史史詩

歷史正劇,“正”在哪裡?

“正劇”之“正”,首先表現在宏觀立意。《大秦賦》一共78集,選擇的是從公元前259年的長平之戰開啟、嬴政降生在趙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完成中華大一統,這近40年間發生的故事。全劇緊緊圍繞嬴政在“天下戰亂五百餘載,民心思之一統”的歷史背景下,奮六世之餘烈,兼併六國,完成了中華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的主線,進行創作。《大秦賦》既彰顯了秦國君臣的銳意進取,也展示了六國之士奮起抵抗,諸子百家爭鳴,全景式呈現統一過程中各方的矛盾衝突,引發觀眾多角度、深層次的思考。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大秦賦》生動展現了戰爭場面和將士風貌

“正劇”之“正”,還表現在人物與情節塑造上。秦始皇、呂不韋、李斯等歷史人物,每個人背後的野史故事數不勝數,若選擇不當,極易落入野史戲說、兒女情長的窠臼。因此,歷史正劇對劇本的要求極高。《大秦賦》劇組精心打磨劇本七年,並聘請多位歷史學家擔任顧問,仔細考究劇中人物、器物和歷史事件。

比如,在開篇呂不韋和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的關係上,編劇們透過對史料的梳理和對《呂氏春秋》的深入研究,沒有停留在呂不韋是奸商、“奇貨可居”的層次上,而是結合史實,將兩者關係定位為“生死相扶的朋友,舉國相托的君臣”。創作團隊遵循“七實三虛”的創作原則,筆墨集中於推動歷史程序的重要事件上,賦予歷史故事和人物更客觀、嚴謹、生動的表現,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呂不韋護送公子異人回秦國

0/2

“建一座先秦城池”:

服化道細節高度還原

從《大秦賦》已開播的劇集中,可以看出該劇在場景佈置和道具服裝上的匠心製作,其細節高度還原史實,為全劇帶來熒屏上少見的“高階感”。

“不失於歷史的真實,但又唯美。”這是《大秦賦》美術總監霍廷霄的總結。

首先是外景。劇組專程跨越5000多公里到新疆取景,在雪域高山、戈壁草灘等地實地取景拍攝。該劇場景多達1000餘處,容量相當於20多部電影,主要拍攝地包括那拉提、賽里木湖、昌吉、烏爾禾、象山、都勻、橫店、仙居這八地,輾轉上萬公里。

甚至,劇組在新疆烏爾禾搭建了一座完整的城池。《大秦賦》導演延藝表示,劇組選擇到烏爾禾取景,是因為這裡有峽谷、萬畝胡楊、艾裡克湖、雅丹地貌等,涵蓋了劇組所需的所有場景。“我們選擇新疆,就是要追求廣袤的大地,和油畫的效果。”

《大秦賦》拍攝結束後,這座位於烏爾禾區白楊河大峽谷庫克公路北側的影視城被保留了下來,並已對照A級旅遊景區標準進行建設。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 《大秦賦》劇組在烏爾禾搭建的城池

圖片來源:烏爾禾區委宣傳部

該劇的戰爭場面也給觀眾帶來不小的視覺震撼。第一集攻城的場景,被網友評價為“看到了一場真實的古代戰爭”。《大秦賦》內外接景及改造面積多達113000平米,戰車、弩車、攻城車在內的大型道具設計製作了80輛,劍盾戈矛等軍事道具數量上萬。秦、趙、魏等國的將士裝束,也嚴格按照史實處理好細節。比如,秦國兵士在髮髻上都有紅色頭巾做裝飾,在影視劇中罕見地還原了色澤豔麗的“兵馬俑”。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劇中秦國將軍的裝束,高度還原兵馬俑造型

《大秦賦》還詳細展示了古代戰爭的程式,這在古代戰爭劇中是較為罕見的。這裡沒有一窩蜂式的人海戰術,而是古代戰爭怎麼打,劇就怎麼拍。比如,各個兵種排列陣勢,將領們的命令透過騎兵傳達;秦箭重量統一,三種配件可以更換等。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呂不韋詳細解釋秦箭特點,展示了秦國武器的創新

這種對細節的刻畫,也體現在秦人的日常生活裡。比如,戰國時期貴族穿絲帛,而百姓穿葛麻粗布。除了衣料,禮儀行為舉止等細節,也做了高度還原。觀眾或許會好奇,為什麼士人見貴族僅僅是拱手禮,這是因為,在秦漢唐宋,王和大臣的關係,還是相對平等的。尤其在戰國時期,正是中華文明正源生成的時代,士人地位很高。《大秦賦》中的很多細節,都對此有所呈現。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士人李斯不卑不亢地拜見相國呂不韋,行拱手禮

0/3

卡司陣容:全員演技線上,

“戲骨”飆戲引爆網路

《大秦賦》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實力派演員主演。劇雖播出不久,很多“戲骨”飆戲的片段,已經引爆網路。

比如,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既有商人的精明算計,又有求賢若渴的胸懷,家國天下的理念,將這幾種看似矛盾的特性巧妙地融合。尤其是當秦孝文王正式繼位三天就駕崩,呂不韋拿身家性命“押寶”的公子異人(子楚)即將即位,呂不韋一邊慶幸大功告成,一邊作為臣子又得裝作悲傷。因此,呂不韋跑到屋裡關緊房門偷笑,短短几秒面部表情變幻無窮,整個面部都在演戲。把慶幸+欣慰+得意+隱藏+強裝悲傷的情緒一起演了出來,呈現出了一段教科書級的表演。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偷笑表情被網友評價為“教科書級”的表演

作為一部歷史大劇,《大秦賦》中女演員的戲份並不多。鄔君梅飾演的華陽太后,出於家族利益考慮要認一個嫡子。辛柏青扮演的公子異人第一次見華陽太后,清唱太后故鄉楚曲《雲中君》,藉此打動太后。在這場戲裡,將雙方的猜忌、忐忑、利益交織,又融合了一點場面上的溫情。真心假意融在一起,兩位老戲骨將這些複雜元素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秦賦:鄔君梅認辛柏青為嫡子,母子倆人合唱《雲中君》滿含熱淚,情誼濃濃_騰訊影片

△ 《大秦賦》鄔君梅認辛柏青為嫡子

此外,劇中演員與人物形象做到了極大程度的貼合,張魯一所飾演的秦始皇,幾乎還原了歷史記載裡的描述。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張魯一的秦始皇扮相高度神似

稀缺的古裝正劇歸來

近十年來,無論是電視熒屏還是網劇,市場上充斥的都是宮鬥、甜寵、玄幻等題材的古裝劇,“大女主戲”也是愈演愈烈。曾經廣受各年齡階段的觀眾喜愛的冷靜、嚴肅的歷史正劇,逐漸失去了蹤影。

但另一方面,很多95、00後的年輕人,反而開始熱衷在網上追看一代人回憶裡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大秦系列”等歷史正劇。快餐型的“爽劇”已經難以滿足觀眾需要,市場正在呼喚製作精良歷史正劇的迴歸。

“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過去,就不能正確地面對現在和未來。影視劇作為一種文化產品,不僅要追求經濟價值,更要實現社會導向價值。不可諱言,一些過度娛樂化的古裝劇,讓一些歷史人物形象被隨意改編、戲說甚至歪曲,一定程度上誤導了青少年觀眾對歷史的正確認知。

因此可以預估,未來古裝劇將出現更為細分的市場。以《大秦賦》為代表的嚴肅歷史正劇,需要觀眾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及人生閱歷,能夠解讀出大歷史背後的深刻內涵。如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大秦賦》的出現,適時滿足了這部分觀眾的訴求。

《大秦賦》以秦為視角,全景式展現中華民族首次“大一統”的歷史風雲。透過嚴謹的劇本創作、考究的服化道、演員的生動演繹,為中華文化追根溯源。這種稀缺的古裝正劇,將在後疫情時代逐漸復甦的影視市場裡,發揮中流砥柱作用,讓影視發揮導向作用,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策劃: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沈藝超

作者:路瑜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5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秦賦》:稀缺的古裝正劇,讓歷史迴歸主流表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