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重返歷史現場的套路、思路與出路

讀書 | 重返歷史現場的套路、思路與出路

《重返帕米爾: 追尋玄奘與絲綢之路》

侯楊方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在中文圖書出版領域,“重走”系列儼然已成熱門選題。最近五年來,以“重走玄奘之路”為名的學術專著已有若干本,而且不乏職業學者撰寫的力作;在戶外拓展領域,“重走玄奘之路”已然成為那些主打專案為“戈壁旅遊”“極限挑戰”旅行機構的重要賣點;在紀錄片領域,以“玄奘之路”為關鍵詞的題材,近年來一直是熱門IP,多國頂級紀錄片團隊紛紛投入重金拍攝。

辨析“重走”的套路:資訊來源多為二三手資料

今人“重走玄奘之路”的文獻依據,主要來源於季羨林先生校注的《大唐西域記》。但是,大多數人忽略了一點:即便是給《大唐西域記》做校注的季羨林先生,本人也並未親自完整地走過玄奘之路——包括玄奘西行取經,以及東歸回國之路。所以,這就存在一個問題:當今各種學術出版物當中所附錄的“玄奘之路”,尤其西行之後東歸的路線,到底對不對,沿著地圖中的線路走,是不是就真的能見玄奘之所見?這一問題,也正是侯楊方在《重返帕米爾:追尋玄奘與絲綢之路》一書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古代絲綢之路經過此地。但是,《大唐西域記》裡所記載的那些拗口的地名,究竟具體對應的是帕米爾高原上哪些山口、哪一條河谷?玄奘當年在帕米爾高原目睹過的景象,其經緯度具體是多少?這些問題,在現存文獻中難以得到準確的答案。

國內職業學者,以及戶外運動愛好者常走的所謂“玄奘之路”,其路線大多僅限於玄奘西行沿途的塔爾寺遺址、榆林窟、莫賀延磧、高昌故城、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石窟、碎葉城遺址、怛羅斯城、巴米揚大佛、那爛陀寺遺址、阿旃陀石窟等地。事實上,玄奘從印度東歸時所走過的帕米爾高原,較少有學者染指,帕米爾高原沿途地理、人文研究,尚有較大的挖掘空間。

至於故紙堆中若干版本東歸地圖的準確性如何,也一直未被驗證。傳統的歷史學或歷史地理研究,基本上是從紙面到紙面,在紙面上達成一個文字邏輯的自洽。但是,罕有學者能走出書齋,親自迴歸歷史現場,實地考察證偽或證實。所以,包括目前學者常用的玄奘歸國路線的文字資料,真偽難辨。

帶著這一疑惑,侯楊方決定自己去考查帕米爾高原。前期工作是案頭積累:閱讀大量文獻,尤其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西方帕米爾探險家榮赫鵬、寇松、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的著作,蒐集、瀏覽了數千幅各國的近現代軍事地圖。在做好充分準備之後,他於2013年4月開始了第一次絲綢之路帕米爾段考察,至今已完成了對整個帕米爾高原、河西走廊、羅布泊、中亞諸國、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國的考察。

為了判斷玄奘到底走的是哪些山口,侯楊方曾多次翻越帕米爾高原海拔近5000米的多個山口,足跡遍及帕米爾高原境外的多條重要河谷、山口。在實地考查過程中,他發現了當今流行於世的若干版本地圖、知名紀錄片當中的謬誤之處,並一一指出。例如,玄奘在到達“奔穰舍羅”時,已經離開石頭城東下蔥嶺,因此與明鐵蓋山口毫無關係。而這一錯謬,必須在帕米爾高原上親自考查、比較了多種可能性之後,才能確認。

讀書 | 重返歷史現場的套路、思路與出路

▲雅爾特拱拜孜,帕米爾高原上少見的定居點。此處有溫泉,還有專門的狩獵區,路牌上是馬可·波羅盤羊角。

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大唐西域記》當作線索,而不是論據,更不是事實本身,這是此書與傳統歷史地理和歷史學有很大不同的地方。

研究“東歸”的思路:精準復原

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分屬不同國家,因有邊境阻隔,難以精準復原古代透過蔥嶺的徒步交通路線的具體走向,包括玄奘曾經走過哪些山口、遇見過哪些險阻、睹過哪些景象——這些問題,很多學者通常只能憑藉或多或少的文字記載來進行推測和想象。

而“想象歷史現場”就一定會存在錯謬。所以,出於對帕米爾高原的熱愛,以及儘可能如實還原“玄奘之路”這一“求真”的學術動因,侯楊方在2013年決定採用“精準復原”這一方式,去研究玄奘東歸之路。

“如何證明你去實地考察過,你要留下你的GPS軌跡。因為GPS軌跡是無法偽造的,你還要留下你的照片和影片。我告訴你一個經緯度,告訴你一段軌跡,只要重複一遍,你到同一個地點、同一個經緯度,你一定會看到和我照片上拍的同樣的景色。這就叫精準復原,可以進行重複性的檢驗,這就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唯一區別。現在的GPS精準度非常高,誤差僅在幾米之內。”這是侯楊方對“精準復原”的解釋。

自2013年4月起,在幾十次考察帕米爾、南疆、羅布泊、中亞、南亞的基礎上,侯楊方對絲綢之路做了世界首次“精準復原”,並研製了世界首套《絲綢之路地理資訊系統》。

“重走”研究的出路:“我見即他見”

侯楊方多次去帕米爾高原實地考察,意欲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現場,正如他在書中所言:“今日我所見,即昔日他所見”。

也許有人會想當然地認為:那些居住於帕米爾高原的當地人,需要出行時,現在會走國道,使用現代交通工具繞路而行。經過實地考查,侯楊方確切得出結論:昔日的蔥嶺,即今日的帕米爾高原,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古絲綢之路的一些路段,這1000多年來一直是被人利用的,當地人夏季牧場和冬季牧場的遷徙,還是這樣來回走這些路段。馬、驢、狗今天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至於走國道,侯楊方指出:這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

同時,他還指出傳統研究的缺陷:傳統的路線復原,僅僅是地名和記載地名資料的羅列,這種復原可以稱為“紙面復原”。而他所採用的“精準復原”,在當今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得以成為現實:他以實地考察的GPS定位和軌跡為基礎,生成地理資訊系統,以及由它生成的大比例尺地形圖。他公開路線的考察軌跡和重要地標的實測經緯度與影像,並且可供他人進行重複性檢驗,復原精度在目視範圍之內。

讀書 | 重返歷史現場的套路、思路與出路

▲侯楊方在帕米爾高原重走玄奘與絲綢之路的路線圖

由於帕米爾高原的地質變化是以幾十萬年為單位的,所以他考察的歷史時間段內,帕米爾的地形沒有太大變化,山口、河谷的形態並沒有太大改變,這是他還原玄奘東歸之路的前提。因此,他可以精確回答以下這些問題:文獻資料中所寫的某條路,究竟能不能走,路況如何,古人是怎麼走的,使用了哪些交通工具,遇到過哪些極端天氣……

在《重返帕米爾:追尋玄奘與絲綢之路》一書中,侯楊方把玄奘的東歸路線梳理得很清楚:從阿富汗的村莊伊什卡希姆啟程,最後抵達莎車。“重返歷史現場”及“精準復原”這一方法,較之於當今歷史地理領域的學者主要依靠純文獻的紙面研究而言,具更高的可靠性。本書是侯楊方“重走”系列的第一本,其結論令人耳目為之一新,他後續的著作值得期待。



  作者:謝 彩

  編輯:蔣楚婷

責任編輯:朱自奮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39 字。

轉載請註明: 讀書 | 重返歷史現場的套路、思路與出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