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化理論都曾試圖證明,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大銀幕還是小熒屏,其中的女性都是被凝視的物件。近幾年屢屢成為爆款的懸疑型別網劇也遵循了這一理論,女性角色漸成此類劇集的劇作焦點和主要人物。
近日收官的懸疑劇《江照黎明》,儘管後半段的解密乏力、劇情拖沓造成評分高開低走,但這個講述女性如何在婚姻中自救的故事,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仍然為觀眾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視角,去更好地瞭解女性的處境。女人是一個謎,“謎”一樣的女性是非常有魅力的,但在一部影視作品中,一個女性角色在解“謎”之後展露出來的真實的生命力,對觀眾的吸引才是更強烈的。
因角色被重新評價的馬思純
《江照黎明》開播時正值迴圈燒腦劇《開端》熱播,其能突圍而出收穫關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馬思純飾演的李曉楠一角。此前馬思純曾因體態圓潤而在其它影視作品中引致了很多負面評價,但是在《江照黎明》中,這樣的身材反而成了加分項。主人公李曉楠是一位努力工作只求安穩的普通女性,若不是發現了丈夫的背叛與惡意傷害而奮起自救,可能會永遠過著白天在房產中介工作,晚上在夜市擺攤炒菜做飯的日子。這是需要一定的體力和精力才能承受的生活重擔,對於塑造這樣的人物,身材發福的馬思純與角色的貼合度非常高,再加上髮型簡單,衣著樸實,大多以格子襯衫、針織開衫搭配中裙或闊腿褲,以淺紫色為主調,沒有讓觀眾感覺到有修飾身材的努力,整體觀感以溫柔親和為主。如此種種,使李曉楠這個角色一出場就被觀眾相信並接受了:她的形象就像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女性,平添了很多日常生活的真實質感。
演員外在形象與角色貼合度的高低固然決定了觀眾對於角色的“第一印象”,但一個角色的呈現主要還是依賴於演員的專業性表演。視覺上的“胖”,是應對生活、反抗傷害的一種外在力量的展現,馬思純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身材特點進行表演,在李曉楠夜市擺攤的戲份中,透過顛勺、炒菜、刷鍋等動作將這個角色非常生活化的狀態真實再現出來,在學習游泳、深潛以及最終被推下江水自救的場景裡,透過一系列體態和動作,把李曉楠濃濃的求生欲帶到觀眾眼前,並讓觀眾能夠接受李曉楠成功上岸的劇情設定。與此同時,馬思純並沒有把外在的“孔武有力”帶到對角色內心和情感的表現中來,而是將女性“剛”與“柔”的兩面協調統一在了一個角色上,再進行準確地展現。比如馬思純對於李曉楠說話的方式和語氣的表演方式是整體偏“柔”的,無稜角的,在臺詞處理上以發氣聲為主,眼神中流露出的情緒始終十分克制,以善良、溫柔、不忍為主調。馬思純在劇中表演的統一性和穩定性維護了李曉楠這個角色性格內外的一致性,特別是在面對於紅的多番挑釁時也依然寬容、柔軟。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避免了觀眾對李曉楠這個人物的觀感從內心強大滑落至腹黑復仇的危險,事實上也確實避免了引發觀眾對這部懸疑罪案劇中女主角刺激丈夫實施謀殺的行為是否完全正義正當的討論。
正是由於對角色精準的理解和表演上的處理,馬思純成功塑造了李曉楠這個角色,並將這個角色身上隱忍、堅強、寬容、救贖的女性力量和女性特質精準地傳遞出來。所以,劇中多次呈現的那一幕,即李曉楠收攤後拖著沉重的板車,像西西弗那樣每一步都似乎在用盡力氣向上攀登,才會如此令觀眾動容。
從女明星到女演員,關於身材的話題一直圍繞著馬思純。在當下的大眾流行文化裡對於女性的身材有著過於苛刻的要求,角色李曉楠與演員馬思純之間也還存在著更豐富多義的關聯性讀解。觀眾喜歡馬思純塑造的李曉楠一角,“胖”可能只是其中一個顯性因子而已,背後其實潛藏著廣大觀眾對於影視劇創作摒棄“白幼瘦”單一刻板審美的訴求,對影視作品塑造出更貼近現實生活、更真實可感的人物的渴望。
懸疑型別下的女性角色塑造
懸疑型別網劇近幾年有把女性角色推向觀看核心位置的趨勢。去年愛奇藝迷霧劇場主推了《八角亭迷霧》和《誰是兇手》,郝蕾和趙麗穎分別在兩部劇集中擔綱主演,然而播出後的反響不如預期,可見懸疑型別下的女性題材創作和女性角色塑造想博得觀眾的青睞並不容易。
拋開演員表演風格的差異,僅從女性角色的塑造出發,將《江照黎明》中李曉楠與同類型劇集中的女性角色相比較,顯然前者更能牽動觀眾的心。《八角亭迷霧》中郝蕾飾演的玄珠,迷離,感性,帶有脆弱感,專為撫平少年創傷與家人和解而來;《誰是兇手》中趙麗穎飾演的精神科醫生沈雨,執著,理性,一心尋父,不惜以身試法來彌補父愛缺失的遺憾。她們或展現女性的細膩情感,或明顯攜帶著專為懸疑創作而作的人性複雜,儘管劇集最終大結局都是“和解”式的,“大團圓”式的,這些服務於劇情懸疑情節打造,被統攝於特定型別目標之下的女性角色,卻很難獲得觀眾的共鳴。
《江照黎明》中的李曉楠,像是從社會新聞中走出來的女主角,也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普通女性。這個角色將女性典型的母性特質,普通女性對幸福家庭的憧憬,都表現得直接又自然。意識到自己在婚姻生活中面臨危險之後,李曉楠始終隱忍堅韌,步步為營,最終拯救了自己,保護了家人,還幫助了身邊其他的女性。這樣一個角色,毫無疑問是能夠給人帶來啟發和力量的。正如編劇曹笑天所說:“因為在現實的婚姻關係中,受害的女性們,大多沒有像她這樣的勇氣和機遇。李曉楠是一個虛構的角色,也是一種對女性的希冀和祝福。”
圍繞著女主角李曉楠,《江照黎明》中還對李暮楠、於紅、念念、母親等女性人物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表現,建立起貼近當代現實生活的女性群像,也與女主角李曉楠形成了相互映照,她們之間的互幫互助,使該片流露出溫情脈脈的底色。“當有人伸手要拉你一把的時候,你儘管抓住那隻手……”女主角李曉楠與男主角王誠之間的彼此幾次互相伸手,也重新建立起了兩性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信任的關係,對觀眾來說也是十分有力的溫暖激勵,讓我們相信李曉楠這個虛構的人物和在她身上發生的故事是有可能真實發生的,還依然能夠從她的身上獲得力量,繼續對這個世界保持真誠和熱忱。
懸疑型別與社會推理劇之間,向來只是一牆之隔。懸疑型別的現實主義作品,離不開對人性、社會性的反映和挖掘,情節的曲折離奇與人物的典型性固然重要,但一部文藝作品需要引導積極正面的人文價值,為人物和故事尋找出路也絕不能忽視。顯然,《江照黎明》透過對李曉楠這一女性角色的塑造基本實現了創作者對社會與人文價值的觀照,在該劇播出期間,家暴、私自安裝攝像頭、賭債是否是夫妻雙方共同債務等都成為普法熱詞。也正因為如此,該劇後半段在敘事上的薄弱和懸念設計的不足才更加讓人感到惋惜。因為一部作品的社會價值,最終要靠藝術價值來實現。
作者:談潔(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編輯:範昕
策劃:範昕
責任編輯:李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