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紀人|《唐宮夜宴》火了,猝不及防又有據可循

由 機東林 釋出於 娛樂

好好學

一個改變人生的公眾號

關注

《唐宮夜宴》火了,火得猝不及防又有據可循。

不僅帶火一個節目,更帶火了2021河南省春晚。

“一群嘎嘎的小胖妞們嘰嘰喳喳去赴宴”

2021年元旦假期過後。上班第一天,鄭州歌舞劇院的編導陳琳“喜提獲獎證書”,她在朋友圈中曬出了《唐宮夜宴》一套九宮格定妝照,居中的證書圖片表明該劇榮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提名。

她介紹說《唐宮夜宴》首演於2020年10月16日,河南洛陽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現場。

據瞭解,中國舞蹈“荷花獎”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舞蹈類評獎活動。

俑,也是偶人,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喪葬中較盛行的隨葬明器之一。

陶俑取代活人殉葬,本就是文明的進步。

而說到樂俑造像,再沒有《詩經大序》有云來得更形象,“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唐三彩中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壯豐滿的馬、駱駝等,充分表現了國力強盛,而從臉部稍胖、體態豐滿的女俑,則可以看出唐朝人以胖為美。

故事構思逐漸成型: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個晚上,一群嘎嘎的小胖妞們嘰嘰喳喳地去赴宴,這便是《唐宮夜宴》,原名《唐俑》的主題故事。

“我們初衷是展現中華傳統文化,家鄉文化。拿傳統文化形象為創作元素進行編創,用舞蹈來呈現盛唐氣象,同時具有厚重的歷史感與文化感。”陳琳說。

“古典舞對於舞蹈界而言,本來就非常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怎麼突破以往的古典舞?如何能讓老百姓看懂這個節目?”

受唐代風尚影響,演員扮靚先要扮胖——盛唐女子豐腴的體態,決定使用墊了海綿的特製戲服來實現,但露在外面的臉部妝容,卻始終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讓身材苗條的舞者們出現肉嘟嘟的臉孔。

《唐宮夜宴》共分五個段落,演出時長長達7分01秒。

在陳琳看來,這些樂官都是豆蔻年華,年輕俏皮,舞蹈動作和韻律都要往年輕化上走,“要歡快活潑”:時而低眉順眼,時而頷首架肘,時而又弄姿扭胯,在列隊碎步行進過程中,還專門設計了一場“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推擠,這並不是舞臺上混亂的NG,反倒顯出一派童真諧趣。

國寶、國風、國潮,“熟悉的陌生感”

晚會總導演陳雷介紹說,節目《唐宮夜宴》由鄭州歌舞劇院同名作品改編而來,“我們先就看到了這個作品的詼諧幽默,這樣的舞蹈作品並不多見。同時,它又是河南本土製造,上河南自家春晚不遑多讓。”

為了讓觀眾在欣賞“鬢雲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同時,去感受中華厚重的歷史和文化。陳雷說這回節目的一大創新是加入了國寶、國風和國潮。

一系列國家級文物寶藏——婦好鴞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唐三彩、《搗練圖》、《簪花仕女圖》、《山東徐敏行墓壁畫備騎出行圖》、《千里江山圖》等元素,把《唐宮夜宴》變成了一個“博物館奇妙夜”。

唐俑們“活”了起來,穿行在博物館的一隅,穿梭在各種文物之間。觀眾在欣賞舞蹈的同時,看到很多河南出土的國寶級文物的顯示;

一個轉身,她們又走入國風韻味十足的山水彩墨中國畫中,這裡面隱藏著歷代名畫的影子;

再回到池塘邊、舞臺上、盛唐的宮殿中,感受不同唐俑鮮活的人物個性和大唐盛世的氛圍……

“不僅是一個舞蹈,還加入了國寶、國風、國潮,其實就是想呈現一種‘融’的狀態,而‘融’有時候比跨界更難。”

陳雷介紹說不只是《唐宮夜宴》一個節目,此次整臺河南春晚都融入了“融媒體+”概念,“包括太極表演《天地之中》,我們也把太極文化和當下的大國製造‘飛天夢’結合起來。”此次河南春晚弱化了主持人串場的概念,放大了節目本身。

“整臺晚會策劃的時候,我們就帶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的使用者思維。當初真是沒想到現在‘出圈兒’出得這麼火爆,但一開始我們就是衝著‘破圈’去的。”

陳雷回憶說,從這兩年的“雙十一”晚會到B站春晚,他發現電視晚會原來的結構太過模式化,網路晚會‘拆條’的概念更明晰。

“每個節目做得好,電視播出之後拆條放到網際網路上,會吸引更多的受眾,甚至是那些早就不看電視春晚的受眾二次回看,多次傳播。”

據說為了這臺春晚,河南廣播電視臺調動全臺宣傳,大屏播出時在河南衛視,移動端則在河南衛視、民生頻道、都市報道等8個快手賬號,比大屏提前半個小時播出。

本文來源

:網路,具體出處及作者不詳,由好好學教育整理編輯,推文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聯絡刪除。

版權宣告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內容來自網際網路,具體出處不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非商業用途,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家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等智慧財產權,請聯絡刪除,本公眾平臺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經紀人資訊,關注慢慢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