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來形容90後旅遊博主房琪,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她的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她用鏡頭和文字溫暖了無數網友,被網友稱為“吃新華字典長大的女孩”。但就是這樣一個文采斐然的姑娘,卻在江蘇衛視與今日頭條聯合出品的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我在島嶼讀書》中,自稱是一個“閱讀量沒那麼大的人”。節目中,她作為“讀書小助理”,與餘華、蘇童、西川等文壇大家談文學、談閱讀,代表廣大年輕觀眾真誠發問,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越是思考深刻的作者
越喜歡人與人之間的真摯
一邊是一群中國當代文學的大家們,一邊是單槍匹馬的90後的旅行博主,這種代際和閱歷之間的“壁壘”,在播完三期看擔心多餘,但起初還是讓不少觀眾替房琪捏了一把汗。
在這個過程中,房琪都表現得坦然、自然。
“有些東西我不懂,我就是真的不懂;有些東西我不會,我就是真的不會。我是以一個閱讀量沒那麼大的人的身份加入到節目中的,我也不覺得這個身份的設定有什麼丟人的地方。”
房琪表示,雖然與幾位文壇大家在初識的時候會有一些壓力,但她很快就發現了“破冰”小技巧,那就是“真誠”。
“可能越是思考比較深刻的作者,就越喜歡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所以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就是‘打直球’,用真誠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帶著這樣一顆真誠之心來到《我在島嶼讀書》,房琪坦言比起從這群文學大家身上學到更多知識,自己更想從方方面面去感知他們的生活。
“他們為什麼可以寫出那些文字?是因為他們有更能洞察生活的能力,還是因為他們生活的習慣不同,還是就是因為天賦使然,這是我最好奇的地方。”房琪說道。
而從第一期節目來看,房琪顯然已經知道了部分答案。當她和餘華、蘇童、西川等人在遊輪中暢聊、在海風中起舞,房琪發出了“原來你們是這麼有意思的人,不是那麼遠、那麼難以企及”的感嘆,而這也道出了電視機前眾多觀眾的心聲。
最近在讀沈從文《丈夫》
在島嶼書屋享受獨處時光
實際上,房琪絕不像她自己說的那樣“不那麼喜歡讀書”。房琪回憶稱,童年時代開啟自己閱讀大門的是《哈利·波特》系列。
“從那天起,我就完全沉浸在魔法世界裡,它帶給我的影響是真的相信這個世界有魔法,我覺得這是拓展自己想象力一個特別好的開始。”
而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房琪的閱讀面也越來越寬。來到“分界書屋”,在餘華、蘇童等人的感召和推介下,她也更多地開始嘗試閱讀名家經典。
“我最近在讀沈從文的《丈夫》,讀完你會覺得,為什麼他可以把一件在別人看來驚世駭俗的事情,用這麼生活化的方式描寫出來,讓你覺得這麼動容。”房琪表示。
對房琪來說,“分界書屋”實際上也是她心中某種理想化的存在,給了自己難得的獨處時光。
“如果你想找一個稍微避世一點的地方去沉澱自己,或者想在比較焦躁的狀態中找到那麼一點點寧靜的話,《我在島嶼書屋》會很適合你。”房琪推介道。
碎片化閱讀這件事本身
沒有什麼弊端
隨著《我在島嶼讀書》的播出,兩代人之間閱讀方式的差異,也在網路上引發觀眾熱議。在房琪看來,以餘華、蘇童等為代表的文壇大家,對文學是懷抱一顆敬畏之心的。
“在他們那個年代,讀書可能沒有那麼容易。那時候想讀一本書,你看完我看,我看完他看,有的甚至可能要手抄。”
房琪分析認為,也正因為此,才讓他們閱讀的過程變得格外小心翼翼,好像每一個字都在享受。
“這種甘之如飴的狀態,我覺得是最震撼的。”
從他們身上,房琪真切地感受到,閱讀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而這份初心,也是如今身處資訊包裹之下的年輕人最應該去努力找尋的。但與此同時,她也認為,年輕人習慣的碎片化閱讀這件事本身,其實是沒有弊端的。她以自己為例:
“我經常會在網站上刷一些歷史類的影片,有的比較長,那我就會利用化妝,或者卸妝護膚的時間聽。我覺得這種碎片化的時間,對我來說就是有意義的。”
房琪表示:“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只要方法得當,這個資訊就值得。”
每週四今日頭條12:00,江蘇衛視21:20,鎖定《我在島嶼讀書》,書韻飄香,一同享受閱讀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