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璞:抗日神劇該退出熒屏了
抗戰歷史不是兒戲
提起抗日神劇,咱們中國人這幾年都看到了,估計有二三十部之多,韃督巡一開始還覺得很有意思,可仔細一想不對啊!如果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像這些劇中表現的那樣,日本鬼子別說在東北統治十四年,恐怕十四個月都達不到就會完蛋。
前幾天,韃督巡看過一個新聞,一名日本人叫巖田宇伯,一次來中國工作的機會,使得他有幸看到了電視臺熱播的抗日神劇,立即被深深吸引不能自拔。回國後,他努力提升中文,找來21部這樣題材的電視劇,寫成了“喜劇”——《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這本書。
中國的電視劇能走出國門遠銷海外,相信是許多中國影視工作者長久以來的努力方向,但如今我們的“抗日神劇”真走出去了,可這種走出去又有誰會感到“自豪”呢?
或許我們想象到的,在國際友人看到這些“傑作”後會會心一笑,但那種笑肯定不是讚揚的,那是對我們的一種嘲弄。難道我們不覺得那是一種悲哀嗎?悲哀的是那一段的歷史被歪曲了,悲哀我們那份本就珍貴的民族情感被深深的傷害了。
七十多年以後先輩們用血淚鑄就的抗日戰爭,在後一輩眼裡只是虛構的喜劇,屈辱的歷史被自己國家的後輩戲謔篡改了。
改了就改了,咱自己看個熱鬧就得了,可丟人的是,有的日本人也看了,還把我們的抗日神劇寫成了書,正在滿世界的傳播,傳播你這些匪夷所思、靈魂出竅、違背科學、憑心臆想的抗日神功。老朽想這回老臉可要丟盡了。
這些抗日神劇把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有的甚至出現很多誇張、雷人的虛構場景,因此被大家稱為"抗日神劇"。
這些抗日神劇把敵人描繪得過於弱智,把自己描繪的無所不能,這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更是對當年浴血捍衛家國的先烈們的戲弄。
這些"神奇"的鏡頭接二連三出現在抗日題材電視劇中,已經成為電視熒幕上的“特殊亮點”。
事實上,雷人橋段層出不窮的現象透露出的是,風靡熒屏的抗日題材電視劇越來越戲謔化。“抗日”逐漸簡化為一種故事背景,其核心已經被悄悄替換成武俠、愛情、偶像。即使主線仍是“抗日”,但武打、槍戰、愛情、時尚、性感等現代元素也統統裹挾進來。
抗日劇屬於主旋律範疇,題材現實,這也是觀眾收視的趨勢。可是當所有的創作者都被趕到狹窄侷促的池子裡,結果是不可避免造成創作的同質化,表現的雷同化,於是偶像化抗日、家鬥式抗日、諜戰加抗日、武俠抗日、愛情抗日等悉數出位。
韃督巡看過不少這類神劇,最讓人難以相信的是《敵後便衣隊傳奇》,劇中,紅軍準備成立淮北軍區淮北便衣大隊,於是舉辦“比武大會”選拔隊員,自稱“爆破王”的馬洛同志傲嬌登場,牛得不行,甚至端出包子給首長品嚐。就在大家一頭霧水的時候,馬洛同志咬了一口包子,隨後扔出去,竟然炸了,他還獻寶似地搬出了一個“百寶箱”,從裡面依次拿出了西紅柿、黃瓜、胡蘿蔔、辣椒……全都能吃又能炸,號稱“蔬菜雷”。甚至還有一個夜壺,裡面有“尿液觸發雷”,只要往裡尿尿,十秒鐘就能炸飛。韃督巡在列舉幾個雷人的例子。
1、《神槍》子彈會拐彎
大家知道,神槍手都是子彈喂出來的。真實歷史上缺少訓練和彈藥的抗日戰士槍法如神,可以解釋為天賦過人,觀眾可以理解,射擊姿勢特別不靠譜觀眾也只能認了。但其槍裡打出的子彈在空中來個大拐彎,那就沒法理解了,是對科學的戲弄,觀眾智商的侮辱。
2、《鐵血使命》石頭炸飛機
俗話說,巾幗不讓鬚眉。這不,在帥哥用手榴彈打得一手好飛機時,美眉表示這弱爆了,本來在戰場上看見飛機來襲,首先要做的是遠離碎石地帶,四處尋找山洞或河流躲藏,其次要大聲喊叫並捂住耳朵,不要讓炸彈聲爆弄聾耳朵,然後用顏色鮮豔的布料等東西搖動,讓戰友看到,以解救戰友,最後根據飛機返航的時間差,迅速撤離是非之地。可令人詫異的是,隊長薛敏居然想出了用炸彈引爆山上的石頭,飛起的石頭居然連炸兩架飛機,看來這飛機連鳥都不如。
3、《永不磨滅的番號》手榴彈打飛機
在《永不磨滅的番號》第34集裡,營長孫成海向天上扔了一顆手榴彈,竟把一架日本飛機打了下來。即便以飛機最低的飛行高度和速度,依靠投擲手榴彈來擊中飛機仍屬天方夜譚。更何況在此之前孫成海受了飛機機槍的貫穿傷,能夠站著本身就是奇蹟了。還有吳奇隆的穿越裝備、還有什麼褲襠掏出手榴彈、竄天猴炸碉堡、手撕日本兵等等,這些有悖於科學和自然的“神功”,脫離了實際,違背了科學,純屬臆想。
披著民族感情的外衣,用臆想和不存在的事實戲弄觀眾,究竟是藝術創作,還是消費歷史和民族感情?韃督巡認為這是玩弄歷史,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
“抗日神劇”,雷人的情節,低俗的惡搞,違背歷史常識,褻瀆民族記憶。對這類“奇葩”“神劇”,有關部門應該下逐客令了,到了該管一管的時候了,必須把這些文化垃圾清除熒屏。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