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清明檔期,最被影迷期待的電影,無疑是《第十一回》。

當年,陳建斌憑藉《一個勺子》在金馬大放異彩,如今《第十一回》又在北影節連拿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編劇獎,豆瓣早早開分8.3。

然而上映之後,口碑持續下滑,票房跌落谷底。電影難懂嗎?門檻太高嗎?並不是,它雖然摻雜了許多不倫不類的文藝腔,但絕不難懂。與之相對,它講的事相當“知音”,相當獵奇,相當鬧騰,相當“油膩”。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30年前的一樁拖拉機殺人案,被市話劇團拿來改編成舞臺劇。當年的“兇手”馬福禮,如今舊事重提,讓他的生活再起波瀾。他一邊忙著和話劇團導演胡昆汀糾纏掰理,一邊找律師翻案尋求真相還自己清白,還要忙著調和悍婦妻子金財鈴和未婚先孕女兒金多多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

生活給了馬福禮多記重錘,他能否重新翻案?案情背後的真相到底有幾重?

我們邀請了8位影迷,聊聊《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綜合評分:6.9分

凹凸

9分

迥異於《一個勺子》,迥異於過往所有華語電影中的喜劇表達。你看卡薩維茨和濱口龍介,越是受戲劇影響的影像,越是當代性和作者性的。而《第十一回》的趣味和獨特,是它充盈著戲劇元素,卻又反過來戲謔戲劇。荒腔走板,虛虛實實,非常有意思。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8.5

8分

不能說是好電影,但可以說是好戲劇,呈現並理解信念的衝突,我認為對得起電影致敬的幾位劇作家。對一個歷史事件,每個人都習慣從自己的立場與信念去解釋,每個人都需要維護自己的生活,因而很少有人會去在意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是自己製造自己的答案。

對此,電影理解每一個人,但沒有為此而放棄真相。最後讓沉默的女性說話,讓證據說話,以此穿越歷史的迷霧抵達真相——但是,如果沒有證據呢?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西帕克

7分

戲劇和真實歷史互文,彷彿一出荒誕版《公民凱恩》。真相只屬於逝者本人,而隨後圍繞這一切所產生的荒誕想象,都只是對現實的再次搬演。陳建斌的電影有一種只屬於中年男人的執拗浪漫,在各種誇誇其談中,隱藏著的是對愛情的純真和對家庭的責任。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天馬星

6.5分

《第十一回》和《我的姐姐》講的其實是同樣的東西,都是這個社會如何吃人的,前者借用虛構的戲劇,後者聯絡真實的生活,甚至二者還能來個巢狀——《第十一回》講的不就是觀眾評《我的姐姐》嘛,每個人都想給影片安個自己的結尾,結果就是藝術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兩部片子一起看可真是太有趣了。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寒枝雀靜

6.5分

還是挺美妙的。美妙在馬福禮似乎意識到:那個在拖拉機底下的場景與他的“尊嚴”或“忍耐”漠不相關,更與那個時代的規約漠不相關。而戲劇自以為與現實能有著自如的距離,卻總是陷入這種不可能之關係的搭建中。

只是全片的尷尬卻在於,這種非關係的奇異感逐漸被覆蓋為簡易的求真意志。後半程這種意志的顯露讓人物運動的姿態與節奏不再具有疏鬆的喘息空間,只有一個接一個需要用所謂“真相”填補的洞。最終他們的狀態反而過於輕盈釋然,哪怕一場血雨也無法衍生出絲毫新層次。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沒十斤公爵

6.5分

很難想象如今還有這樣的一部影片出現,手機聲音,聊天記錄和影片錄影建構了一個當代的世界,當弗洛伊德的三重自我從胡昆汀口中言說而出之時,《第十一回》的文字卻是80年代文化熱與結構主義的復活,無處不在的紅色,一場無法被“平反”的冤假錯案,以及永遠留在那個年代的人們指向了那個時期之前的一場無法挽回的創傷,羅生門結構在一場機械降神的紅雨之中被召回,被沖刷。

陳建斌如同那個時代穿越過來的人,一方面是陳腐的,生硬的舞臺結構,戲劇結構令其與電影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則透過一種異於當下的視角審視當下的家庭危機,以及藝術創作,它緊接著刺殺小說家的結尾,不斷被他律性中斷的藝術創作將霓虹燈汙染的當下同構於那個年代,一如影片之中呈現的結構。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徐若風

6分

形式上相當孟京輝式的那類“先鋒派戲劇”,但視聽又全然是電影化的,外加來自明清小說的章回體敘事結構與“名字學”,影片的外表是完全雜糅在了一起。而情節內容也是獵奇題材的東拼西湊,套娃連著套娃,生成一種在反覆中不斷反覆的黑色幽默。

怎麼說呢,直接觀感其實非常不錯,就是著實“油膩”了一把,簡直是活了25年以來看過最“油膩”的電影,拿我的眼睛、耳朵、大腦下牛油辣鍋的那種。

當然,陳建斌暗藏的野心,還是最後揭曉這個獵奇的案件,其實是那個時代裡的純情故事。與之相對應的,紅色,一整代人的顏色,成了它的寓意色:紅色的布、紅色的拖拉機、紅色的名字、紅色的雨。謬誤時代的謬誤,至今仍在被“遺傳”、在發酵,我們的“現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

電影能追問的,至少不再是“生活是什麼”,而是其本身的無解與荒誕。讓所謂的“救贖”成為可能的,則還是那一點縹緲又只能選擇相信的情感和信念感。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歡樂分裂

6分

從《一個勺子》到本片,陳建斌的創作野心非常明顯,在拿手的舞臺劇風格拓展上也更進一步,文字複雜度更上一層,影像控制也有較明晰的訴求;然而弱項短板亦一如之前作品一樣呈現,表達欲過溢造成的冗餘與高姿態,頻繁掉書袋在諷噱之外的尷尬,符號設定的消化不良,多層鏡面映照的貼合度,整體觀感基本與前作持平。

不過仍屬獨特的國產片,劇作花了心思,映象人物在現實/舞臺兩個空間的遊走(高度形式化),順利串起舊案新事,類似羅生門式的事件考驗測試著人性的荒唐與生活的荒誕。王學兵終於可以正面露臉,對應片中那不可說的“那什麼”,果然還是現實高於戲劇啊。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27 字。

轉載請註明: 《第十一回》,今年最“油膩”的電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