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會旗,奏會歌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
來自重慶的揚帆盲童管樂團上臺
他們第一次演奏就讓導演眼睛溼潤
盲童排隊一起走的畫面
直播中沒有播出
同樣感人:
一個都不能掉隊
來聽聽這些孩子們
有哪些話想說
吳浩嶼是大鼓手,在47人中最小。來北京之前,他不知道鳥巢是國家體育場,以為裡面有各種鳥,還有鳥蛋。這是他第一次長時間離家,出發前才突擊學會自己洗衣服。來北京後,他有機會和張海迪阿姨擁抱,這是最讓他高興的事。
團員蔡曉雪今年17歲,單簧管樂手,戴著墨鏡,說話時總是習慣微微抬頭。因為不能模仿,盲人常常沒有表情,她透過銜筷子體會微笑的角度。
她的難題在於吹出去的聲音在“鳥巢”反彈不回來,她聽不到自己和同伴的聲音。為此,他們乾脆到室外排練,以適應環境。
往常,他們排練場所在學校的音樂廳。這支管樂團誕生於2011年,以重慶特殊教育中心的視障孩子為主要成員。最初的34名教師中,有教體育的,也有教按摩的,還有保衛科的,只有兩名音樂老師,大多數人沒摸過樂器。
成立10年後,他們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豪華”音樂廳,有可伸縮的LED幕牆,音響跟重慶大劇院一樣。即使是在無電狀態,聲音也能最完美地呈現出來。音樂廳有533個座位,座號上印有盲文。
沈晨第一次站在3米外聽到這支樂團的演奏時,流淚了。他知道,健全人可以透過樂譜熟悉樂器,而盲童只能透過觸控來感知樂器,再把音樂背下來,才能演奏。
47個人合在一起,沒有指揮,靠的是心裡的節奏。“這背後的故事恐怕比我們瞭解的和臺前展示的多得多。”沈晨說。
隨著與殘疾人接觸越來越多,沈晨發現,他們的能量絕不亞於健全人,雖然某些部位殘缺,但其他功能強大。
他用一個例子來證明:里約2016年夏殘奧會上,男子1500米T13級別的比賽中,1至4名都超過了當年奧運會同專案的冠軍。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張力友 青蜂俠 楊傑 鄭重 李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