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廳到旅社,從客棧到花店,從潮牌店到衝浪店。
近幾年國產綜藝挖空心思執著於讓明星們聚在一起“搞事業”。
“乘風破浪”是今年夏天的主旋律。
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後有乘風破浪的浪人。
愛奇藝夏日專屬綜藝《夏日衝浪店》在繼承了老套的經營類綜藝路線的同時,開創了全新的符合年輕人審美和追求的衝浪題材。
黃軒、韓東君、喬欣、黃明昊四位明星作為常駐MC,共赴海南省萬寧市日月灣,在21天的時間裡,共同經營一家夏日衝浪店。
看到節目的擬邀飛行嘉賓我就抑制不住內心的燥熱了,全都是符合衝浪形象的“運動型”男友。
王一博、白宇、李現、陳偉霆、許光漢……
光聽名字就能腦補出男友們穿著緊身衝浪服在海面上馳騁的畫面了。
在家捧著西瓜吹著空調看著帥哥馳騁海面就有身臨其境的清爽。
“變裝衝浪”大賽上,欣賞各路浪人海上cosplay:雙女敦煌飛天、姜太公釣魚、江南四大才子……
浪人們的嫻熟技能、特色裝扮以及花式走板動作,著實閃瞎眼眸。
大海、沙灘、陽光浴,
浪人、浪狗、浪漫夏日。
這個夏天,我以為我又可以了。
但《夏日衝浪店》,雖然激起了海面的巨浪,撩撥了女粉的心浪,卻只在經營類綜藝市場上撲騰了個小水花。
夏日是衝浪的季節,但不適合開店
《夏日衝浪店》既想展現新鮮年輕的衝浪主題,又想貼合經營類綜藝的節目模式。
把國產綜藝既想搞創新,又忍不住抱流量大腿的醜惡嘴臉展現的淋漓盡致。
要想成功出圈,成為夏日爆款,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但節目一步步驗證:兩手都抓稀碎。
經營類綜藝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店裡的“老大”。
夏日衝浪店經理:黃軒。
佛系黃總的經營風格和“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強勢霸總小明哥截然不同。
一開始,黃經理就把這次的節目定義為一次放鬆和享受。
如果黃總是我老闆,我會興奮於老闆買單的快樂,然後馬上找好正經工作的下家。
只要一到經營話題,黃總髮言趴,就會給你灌輸他“體驗先於價格”的極具情懷的經營理念。
不,並不是(小聲反駁)
經營理念聽起來是美好的,可是實操起來的黃總……
“自由詩人”黃總,伴著輕微的小社恐,沒有客人時傳播經營理念,客人一多,大家都忙起來時,他反而不知所措,躲在角落。
“變裝大會”,由於前期工作分配不明確,上門的浪人越來越多時,“混亂”就顯現了。
黃經理不僅沒有上前控場,反而返回宿舍求助“社交能手”韓東君。
韓東君迅速來到前廳控場,歡迎浪人們的到來,開始擔任“氣氛擔當”。
而此時的黃經理……
遠離人群,遠離喧囂……
害羞的蕩起了鞦韆……
面對客人的講價,黃總也從不忍心拒絕,“88折”、“85折”、“8折”,隨心隨性的改變商品價格。
面對姐姐糰粉絲的合影要求,社恐小黃乖乖接受,無處安放的雙手插進褲兜裡,在姐姐們中間不知所措的露出職業微笑。
這檔綜藝節目把熒幕前文藝端莊的“最佳男主角”活生生變成了生活裡不善社交、不善經營管理的普通人:黃·不太行經理·軒。
只能說,參加綜藝需謹慎。尤其經營類綜藝,宛若一張“照妖鏡”,隨時讓你“現原形”。
經營類節目必設套路:給明星嘉賓制定KPI,搞事情。
為了負擔大家的基本生活開支以及完成大家錄製結束後能一人買一塊衝浪板的願望,“銷售總監”韓東君時刻心繫營業額。
但在關於“要不要把賺錢作為主要目的”的經營理念上他和黃軒多次產生分歧。
但每次的結果都是,由於大家脾氣都不錯,既不是霸道老闆也不是多事兒員工,所以每次分歧都在相互退讓和妥協中結束。
面對節目組偶爾弱弱提醒的“業績”問題,儘管“銷售總監韓東君拿出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幹勁,最後還是隻能靠“殺熟”衝業績。
韓東君經紀團隊前來消費
陳瑤官鴻宣傳新劇來消費
飛行嘉賓馬頔線上“搖人”:
“兄弟們,手機帶上,人帶上。”
最新一期節目裡,一開始就上演了一出極為刺激的“趕客”,面對店裡突然闖入的一大波客人,衝浪店不僅沒有熱情接待,反而張開雙臂直接“轟走”??
我以為這是什麼迷惑行為,結果來的這群“客人”是喬欣團隊……
於是黃經理寧願晚一點加入衝浪大隊,也要讓“客人們”有足夠的消費體驗。
銷售總監 太難了
參加營銷類綜藝節目,懂不懂經營似乎根本不重要。
有沒有綜藝感、反差感,能否擦出火花和熱度,才是節目真正在意的。
反正經營類綜藝從來沒想認真開店。
節目組才不會在意觀眾如何看待“經營”的真實性,
只要你有被馬頔的“德雲社氣質”笑到,這個嘉賓就沒白請;
只要你察覺到了喬欣和陳瑤之間“情敵相見分外眼紅”的微妙關係,為韓東君到底和誰更有CP感產生爭執,這波劇宣就沒白做。
明目張膽的自爆“經營黑幕”,又明目張膽的剪輯“年度三角關係大戲”。
既打著“慢綜藝”體驗衝浪文化的旗號,又要經營店鋪賺錢。
既要過嚮往的生活,又要體驗經營“樂趣”。
夏日適合衝浪,但開店著實有點難。
經營類綜藝的賣點:
明星的"愚蠢"、搞笑和矛盾
自2017年《中餐廳》走紅以來,國產經營類綜藝瞬間成為市場的熱點。各大平臺開始對標輸出經營類綜藝。
開啟節目,不是小明哥和林大廚在爭吵,就是劉濤姐指導員工打掃客房;不是吳亦凡潘瑋柏在“吃播”,就是李小璐王源一群人聚在餐桌聊八卦……
就像龐博完全不期待浪姐唱歌跳舞,只期待姐姐們薅頭髮撕逼。
我也完全不期待明星把店鋪經營“上市”,只期待他們或“出醜”,或爆梗,或在手忙腳亂中一不小心就親手推翻苦心經營的人設的“自爆”行為……
節目組也是“投其所好”想方設法的製造話題滿足我們的窺私慾。
《小姐姐的花店》宋佳各種奇葩行為遭到全網吐槽。
和小S吃一盤沙拉,上來三口就挑光了裡面的金槍魚,小S先是笑而不語,然後調侃式的說:那個金槍魚,你一下就給她吃光了。
宋佳(捂嘴笑):嘿嘿嘿,終於被你發現了……
在花店負責收款,客人少給錢不好意思張嘴要;心情好想送花就送花。
宋佳上綜藝:一夜回到“解放前”。
小夥子淨說大實話
《親愛的客棧》第二季讓“快男”武藝迎來了事業第二春。
不是以歌手的身份,而是因為開啟了自黑式爆梗少年模式。
如果你還沒聽過武藝“跳起來打你膝蓋”“哥只能幫你按到這兒了”的“吐槽身高”系列笑話,那你真的喪失太多快樂了。
試戲名場面、跨年晚會忘詞現場freestyle,憑自黑爆梗不斷,歌手武藝成功轉型成“諧星”,真的看一次笑一次。
《青春旅社》星素結合經營兩家旅社。
帶你領略高高在上的“明星架子”。
素人秋老師是網紅甜品師,在節目中包攬了絕大部分的做飯和做甜品任務,從不偷懶耍滑。
有一期節目嘉賓組織戶外攀巖,秋老師喜歡戶外運動也想一起去,就告訴何穗自己會回來做完飯。結果路上堵車回來晚了。
李靜火了。
像訓斥下屬一樣教訓秋老師。
“明星是嘉賓,素人就不是嘉賓了嗎?”
“你在家,你怎麼不做?”
李靜的“大牌”行為讓網友紛紛心疼秋老師。
同樣高高在上的還有嘉賓超模何穗。
秋老師為自己的遲到道歉,抱住何穗,何穗一把推開的動作引起全網不適。
看過幾檔經營類綜藝節目後你就會發現,國產經營類綜藝的賣點從來都不是美食、餐廳、旅社、客棧……
嘉賓之間的火花、明星的八卦和“愚蠢”行為才是真正的看點。
中國明星為何在經營類綜藝裡頻頻“露餡”
對於明星來說,經營類綜藝的門檻要高於其他型別的綜藝。
在開店的過程中如何與“同事”和客人相處,如何處理工作內容,成了明星們最大的考驗。
由於不夠接地氣、不夠有內涵、不擅長人際交往,那些曾在熒幕上光鮮亮麗的俊男靚女都把自己的形象“葬送”在經營類綜藝裡了。
昨晚#中餐廳向趙麗穎道歉#登頂熱搜。
參加《中餐廳》確實是趙麗穎人設被立的最慘的一次。
前期因為“筷子翻菜”被推向輿論風口。
雖然張亮、黃曉明紛紛幫她說話:食材少、料多、我們吃的多……
但萬能網友迅速扒出“趙麗穎片場翻菜”,認定她是個“沒教養”的“慣犯”。
《知否》劇組翻菜
《中餐廳》作為一檔經營類綜藝還展示了趙麗穎不擅長溝通的問題。
趙麗穎擔任財務總監不捨得多花錢,和林大廚一起採購,看著林大廚買買買,內心不開心想反駁又不說出口。
晚餐桌上,林大廚開始盤點明日食材單,趙麗穎直接陰陽怪氣來了一句:
“我不吃,吃不起,我不配。”
林大廚……就很突然……一臉懵逼……
“咱也不會做,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
看似一句俏皮的網路流行語,踐行在經營類綜藝裡就是一個又一個“低情商”的翻車現場。
《中餐廳》作為N代綜藝,第一季被評為“中國泛娛樂指數盛典最具價值電視綜藝獎”,但與其韓國原版《尹餐廳》相比,被網友精闢概括為: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所謂面子,就是我們的嘉賓和對方相比,顏值更高、咖位更大。
而“裡子”的差距,從豆瓣評分足以直觀看出。
《尹食堂》兩季節目均達到9分以上,而《中餐廳》6.8分、6.8分、4.8分、5.0分……
第一季《中餐廳》節目後期為了製造話題,直接將不會做菜的周冬雨安排成主廚,“兒戲摔肉”瞬間給節目帶來了“熱度”。
周冬雨摔肉嬉皮笑臉,不止一次把肉甩出盆子,然後直接收進盆子繼續摔,這態度連店長趙薇都看不下去了。
中國的明星實在不接地氣。
只要有攝像頭的地方就在展示演技、娛樂大眾、搞笑“圈粉”。
或者說,只要攝像機能捕捉到的鏡頭,後期剪輯就能為你上演一段有料且勁爆的內容。
李蘭迪在《親愛的客棧》第三季裡的表現也受到爭議。
第一次比賽做早餐,大家都在找肉,李蘭迪找到自己用了卻沒跟姐姐們講,林心如發現肉之後,李蘭迪才說:我忘了,我的肉就是從那兒拿的~
她不會做面,馬天宇幫了她,採訪時節目組問她為什麼沒有和老闆說,她又說忘了。
早餐評分決定房間選擇,她聽到吳磊說4號房間最差,她毫不猶豫選擇了3號,把4號留給幫助過她的馬天宇……
這樣的行為表現,讓關鍵詞搜尋“親愛的客棧李蘭迪”隨便出現的一篇文章標題都足夠毀人設。
參加綜藝節目對於中國明星來說就像投資一樣,“高風險高收益”。
在輕而易舉登上熱搜,獲得流量和曝光的同時,也存在著人設崩塌全網風暴的風險。
經營類綜藝真的不好上。
如果你不夠有梗有料、有個性,綜藝這趟快車恐怕趕不上。
如果你不夠接地氣、不夠有內涵,經營類綜藝這趟快車恐怕真的坐不穩。
【來源:amusement】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