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公主片《花木蘭》預售開啟,下午1點左右票房有了動靜,排片佔比3.6%,收入4552元,3小時之後,截止到下午4點左右,《花木蘭》的排片近15%,票房卻還不到10萬。
後續排片繼續上升,票房增長依舊緩慢,排片佔比已經28%時,首日預售票房還只有9.8萬,預售總票房不到20萬,被已經上映22天的《八佰》吊打。
同時網上也爆出了《花木蘭》的發行通知,長達三個月的放映時間也反映出對《花木蘭》內地票房信心不足,趁著國內電影市場還在復甦期存量不足,多上映一段日子一點一點磨唄。
除了內地票房不容樂觀,《花木蘭》其他收入也沒想象中美好。北美不上院線上流媒體,回本全靠點播收入,具體金額還沒出,第三方資料顯示,相關流媒體收入增長了1200萬美元,可要知道這上面又不止《花木蘭》一部電影,也就是說《花木蘭》流媒體上線僅一週,收入不到1200萬美元。
再看看本來應該是收入大頭的海外票房,沒了北美地區這一大票倉,《花木蘭》國際票房只有590萬美元,把這些七七八八的收入加起來,都抵不上超級碗一個預告廣告花的錢,這樣的成績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自從《花木蘭》立項開拍,很多網友都被迪士尼公主片的光環迷了眼,認為電影有大爆潛質,可實際上公主片看似金貴,但她們在內地市場一直都不吃香。
全球大爆的“茉莉公主”《阿拉丁》、“貝兒公主”《美女與野獸》,前者國內票房只有3.68億,分賬後片方收入七千多萬,後者票房5.9億,片方也只拿走1億多,全靠海外票房回本。
《花木蘭》電影製作成本就有2到3億美元,宣發成本超過1億美元,總成本近5億美元,當初在超級碗上一個廣告就燒了兩三千萬美元,業內聊到《花木蘭》成本比例的時候,看到這樣的製作宣發分配,都吐槽迪士尼用心沒在正道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就以往的狀況來看公主片海外票房基本不用擔心,內地票房反而是短板,把《花木蘭》和中國元素捆綁起來,宣發轟炸攻下國內觀眾,怎麼看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說白了就是想打造東方公主的噱頭賺中國票房。
可惜就《花木蘭》目前的口碑來看,不僅這個算盤沒打響,最後搞不好還會兩頭空。
聊到這就來小小地算一筆賬吧!根據三倍回本原則,《花木蘭》5億美元成本要15億美元收入才能收支平衡,北美12月線上就要免費了,樂觀估計算它一個億美元收入,還有14億美元的坑要填。
我們市場大我們接一半,內地電影市場7億美元體量還是有的,換算一下也就是人民幣47.8億,約等於《哪吒》的票房收入,只要《花木蘭》內地票房能有這麼多,就能收回至少一半成本,所以最後留一個問題,你覺得內地觀眾會給《花木蘭》貢獻這麼多票房嗎?
本文擅自抄襲轉載者必究!歡迎關注萌神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