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黨中央把耿飆調到外交部,他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大使中的一位。趙蘭香是他在高原相識的愛人,為了祖國外交建設的需要,他們脫下了往日的軍裝,換上旗袍,戴上項鍊,走上了外交的舞臺。
耿飆在戰場上是一個冷靜理性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重情之人。1937年,耿飆擔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兼副政委,趙蘭香當時是慶陽女子小學的教師。1940年夏天一日,趙蘭香注意到學校裡來了一位八路軍首長,瘦瘦高高,充滿朝氣,軍裝筆挺,講話斯文。
經過校長的介紹,兩人相識。在校長和校長夫人的牽線搭橋下,兩人的愛情進展頗為順利。雖說趙蘭香的父親有些不願意,因為他希望出身清貧的女兒可以嫁個好人家,以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好在趙母開明,同意了這門婚事。
兩人的婚禮簡簡單單,只在學校裡的一間教室舉辦,親朋好友和戰友們都到場參加,祝福新人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革命勝利的信念。
婚後,夫婦兩人住在385旅的窯洞裡,單獨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兩人感情深厚。1942年,耿飆被調往延安的中央黨校,夫妻暫時分別。
一年後,趙蘭香也來到延安學習,兩人互幫互助,進步很快。隨著大生產運動的開展,夫妻二人也接到了工作指標。趙蘭香用耿飆為自己做的手搖紡車做襪子,兩人週末則是一起工作。
耿飆不願意一直留守在後方,就在1944年的時候提出請求上戰場。趙蘭香雖捨不得丈夫,但是她心裡明白,在革命事業面前應該先放下小家。
一直到抗戰結束,趙蘭香和耿飆才重新一起工作,但兩人見面時間很少。耿飆上戰場的時候,趙蘭香對丈夫牽掛不已。耿飆在國軍戰俘手中得到一隻軍犬,這本是日本人的通訊犬。在戰鬥時候,趙蘭香就把信件掛在軍犬的脖子上,讓軍犬把信件帶到戰場,送到耿飆手中。
抗戰勝利後,兩人生下一兒一女,不久後,趙蘭香就把兒女送到老家,全身心投入解放事業。
新中國成立後接到調動通知的耿飆說自己要堅決服從命令,但是對於外交事業自己實在是一竅不通。周總理表示可以邊學邊幹。就這樣,耿飆踏上了20年的外交生涯,趙蘭香也被安排做外交工作。
1950年,夫妻二人坐著火車來到莫斯科,後來又到了瑞典。當時瑞典國王接見大使是不能帶翻譯的,但兩人對英語都不太精通,和瑞典國王交流就成了大問題。耿飆臨時找了瑞典教師補習英語,夫妻兩人一同學習,在外交事業上取得了突飛猛進。就這樣,夫妻二人成為了外交明星。
在瑞典招待會上,瑞典軍官曾經問耿飆帶過多少兵,耿飆的回答是十幾萬。軍官肅然起敬說:“您統帥的軍隊數量比我們整個國家的軍隊還要多。”
耿飆是時候,趙蘭香遵從他的遺志,把丈夫生前珍藏的畫作拍賣,得到220萬元捐贈給了貧困兒童。趙蘭香在自己的文章《憶我的丈夫耿飈》中寫道:“他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不論是對我還是對國家,他永遠忠誠。”趙蘭香給丈夫耿飆定下的墓誌銘只有短短四字——“耿飆將軍”。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