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極限賽制“擠壓選手”,《炙熱的我們》重新定義競技類音綜

由 簡振武 釋出於 娛樂

隨著近年來各大影片平臺接連聚焦偶像團體選拔領域,市場上不斷湧現年輕的音樂團體。時至今日,國內音樂團體市場已經足夠成熟,而這些團體能夠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機會,大多是在綜藝晚會上,並沒有一個專屬他們的專業音樂舞臺。

基於對音樂團體市場和音樂行業整體的洞察,騰訊影片推出中國首檔音樂團體競演節目《炙熱的我們》。節目獨闢蹊徑地將國內現役一線的音樂團體聚集到一起,採用1v1正面剛的精簡賽制,激發出團體的最大能量,播出後收穫不俗反響。《炙熱的我們》不僅填補了國內市場團體競技類音綜的空白,更以這一開創性的節目形態探索著競技類音綜的進階之道。

用“極致擠壓”激發團體潛能

在品類創新的基礎上,《炙熱的我們》對音樂團體的選擇也打破了平臺壁壘和音樂界限。節目網羅現役炙手可熱的音樂團體,首發陣容就包括從偶像選拔節目誕生的人氣新團或新秀R1SE、BlackACE、sis,中國最大偶像廠牌SNH48 GROUP,新生代搖滾樂隊盤尼西林和國內首支電子國風女團SING女團。

如此多元的陣容,一方面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和觀賞性。每期六支音樂團體都會帶來風格各異的表演,比如R1SE挑戰搖滾風帶來炸裂舞臺的《Looking For Trouble》,SNH48 GROUP採用探戈元素演繹激情熱辣的《你好毒》,BlackACE融入擂臺形式、方言說唱的《我是來揍你的》,SING女團國風版《Despacito》等,音樂流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能夠滿足不同音樂消費者的喜好。

另一方面,當這些音樂團體進入《炙熱的我們》所構建的競技場,在爭奪團王榮耀的過程中,團體的最大能量也因受到極致擠壓被激發。首先,每個音樂團體都脫離了原本的圈層,不僅要跟與同賽道的前後輩競爭,還要面臨不同音樂領域的對手。在事先沒有進行摸底的情況下,對方演出內容的不確定性造成了強大的危機感,激發他們拿出百分百的實力來備戰。

其次,團體能量的激發也來源於1v1正面剛的賽制。前兩期節目採用1v1兩兩分組對決的方式,讓每個團體都擁有明確的競爭目標,非輸即贏的結果一目瞭然。面對有限的沙發位,帶著個人、夥伴和集體的榮譽,每個團體自然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力,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再者,擁有選擇對手的主動權,進一步激發了每個團的集體鬥志。比如第一期R1SE一心想與盤尼西林切磋一番,卻被搶到call out權的SING女團指定為對手。面對第二輪的淘汰危機,上週悉數落敗的女生團體產生了更強的內在驅動力,牢牢把握住優先上臺選擇對手的機會,SNH48 GROUP只比SING女團領先0.2秒,得以挑戰BlackACE。

經歷了“我們是誰”、“殺手鐧”兩期主題對決,存活下來的團體逐漸適應了這一極限擠壓的賽制,後續的舞臺必然更加會精彩。而下期火箭少女101的到來會讓這個場面更加好看,中國最高水準的女團會拿出怎樣的舞臺,而R1SE、sis面對直屬師姐團能否呈現出更炸裂的舞臺,都令人十分期待。

讓大眾看見團體的自我表達

《炙熱的我們》首期開頭給出了一組資料:BlackACE出道388天,團體舞臺僅有9次;出道109天,sis加上出道記者會只有3個舞臺,即便是國內頂級男團R1SE,出道316天只有28次團體舞臺。由此可見當前市場不缺成熟、多元的團體,但音樂團體普遍缺乏自我展示的舞臺。而正是專業音樂舞臺這一曝光出口的缺失,導致了音樂團體“出道即巔峰”甚至“出道即失業”的困境。

另一方面,音樂團體深受“沒有表達”的誤解。尤其是偶像選拔節目走出的男團女團,會被簡單定義為工業化流程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大眾看來,他們只需要對外界製作好的歌曲、編排好的舞蹈照單全收進行演繹,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炙熱的我們》的出現,便是在為這些行業問題提供解決之道。首先,這是為音樂團體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專業舞臺,在這裡,不論出道天數、流量大小、音樂風格,每個團體都擁有平等展示的機會,音樂團體對舞臺的渴望得到釋放。

其次,節目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團體的主觀能動性。節目中呈現的舞臺不再是外界打造的半成品,從選曲到構思到編排都由團員協作完成,幫助其走出舒適區表達更深層的自我。比如R1SE首次嘗試搖滾曲風《Looking for Trouble》,全員參與歌曲選擇、理念闡述,分組完成編舞、說唱創作、定走位。可以看出在準備的過程中,成員們都明確了各自的想法與優勢,打造出真正屬於R1SE男團風格的舞臺,節目也成為了團體自我表達的出口。

從長遠來看,節目對音樂團體的發展也有著正向推動作用。這些舞臺面向的受眾不只是粉絲群體,還有80、90、00三個年齡段各99名大眾評審所代表的大眾群體。年齡分割槽、三局兩勝的設定都削弱了粉絲濾鏡的加成,打破圈地自萌的困境,能夠幫助團體獲得更廣泛的大眾認可。

探索競技類音綜的賽制進階

一直以來,音樂綜藝都是綜藝市場最主要的內容支撐,不論是題材型別還是表現形式都在不斷開拓創新。如果要對音綜進行大致劃分,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專業競技類,由素人或明星選手在強賽制規則下進行對決;另一類側重娛樂趣味性,打造狂歡的派對氛圍,而前者佔據著當下的主流。

在近年來創新乏力的大環境下,競技類音綜為了帶給觀眾新鮮感,大抵都朝著複雜化賽制的方向發力,但這樣一來提高了觀眾進入和跟隨劇情的門檻,不利於增加使用者粘性。而《炙熱的我們》反其道而行,給賽制做減法,反而俘獲了一大批忠實受眾。

首先,節目採用清晰明確的分階段賽制,在前兩期節目中,我們看到了三組針鋒相對的1V1競演。這一階段的團體對決非常簡單直給,每組獲得兩個或兩個以上年齡段積分的團體獲勝,對應沙發位和挑戰區兩個區域,昨晚唯一一個雙敗團SING女團被直接淘汰。接下來會有不止一支“炙熱高能團”加入對抗,爭奪“團王”稱號,對應的新賽制也更加新鮮刺激。比如下一場每個團體需要有一個成員來承擔30-60秒的killing part,三區投票率墊底的團隊不僅不能登上沙發位,擔任KIlling Part的成員也將坐上“冷板凳”——直接禁賽一週。

其次,節目的打分機制也具有創新性,把線上大眾評審按照年齡層分為80、90、00後三個組別,進一步向年輕人靠攏。而不同年齡層的喜好也難以捉摸,比如面對《我是來揍你的》和《你好毒》兩個舞臺,80後和00後半數以上投給了前者,90後卻更青睞後者,競演結果充滿不可預知性。每個分割槽的結果透過大屏滾動的方式現場揭曉,既具有強烈的儀式感,也形成了一個個懸念和情緒爆發點,持續牽動觀眾的注意力。

賽制的另一個創新點在於,評審除了行使投票的權利,還能與團體進行直接交流,切實幫助他們在節目中不斷實現成長蛻變。每場演出過後,團體可以連線大眾評審進行復盤,獲取真實具體的評價。比如主打聲樂的sis,在第一場演出失利後有很多困惑迷茫,便詢問了大眾評審的意見。80、90、00後評審分別給出看法,希望能看到比較燃、比較炸、更具力量感的表演,以及建議sis融入舞蹈元素。

sis根據這些意見對第二場舞臺進行調整,為歌曲融入多樣化的輔助元素,帶來一首復古迪斯科風格的《Last Dance》。sis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自在的身體律動以及爆發力十足的說唱,都為舞臺加分不少,在這一輪以3:0的成績戰勝了盤尼西林。以助力團體蛻變成長為目標,《炙熱的我們》提升了大眾評審對內容的參與度,達成了藝人與受眾的雙向輸出。

結語

作為中國首檔音樂團體競演節目,《炙熱的我們》憑藉賽制層面的成功創新,讓行業迸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見競技類音綜的進階之道。節目為國內音樂團體提供了渴望已久的專業舞臺,透過賽制層面的極致擠壓激發出每個團體的最大能量,也促進了音樂團體間的破圈交流和團體音樂的多元發展。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編輯 | 楊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