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
近日,警匪探案劇《三叉戟》熱播,劇中三個男主角加起來快150歲,在當下普遍追求流量“小鮮肉”和高糖甜寵劇的電視劇市場,儼然一道“泥石流”,硬是殺出一條血路。一部講三個“老炮兒”喘著粗氣追壞蛋的電視劇為何能贏得觀眾喜愛?關鍵在於立體真實的人物和紮實的劇情。
人物是電視劇的靈魂。人物立不起來,對於體量超長的電視劇來說無疑就是災難。《三叉戟》最成功的地方,是把“大背頭”“大棍子”“大噴子”這三個人物性格寫到極致,他們相互之間對比強烈,既有深厚友情的基礎,也有如鯁在喉的矛盾,或爆裂耿直如驚雷,或冷靜睿智如蒼鷹,或嘴碎精明如狡兔,這三個人湊在一起本來就已很有戲劇性,再加上一樁樁撲朔迷離的探案故事,想不精彩都難。
“大背頭”是三個人的核心,不管是三人出場亮相還是推動劇情發展,他都是那個主導型的靈魂人物。他是經偵出身,最擅長透過扮演各種不同身份的人物混入犯罪集團,看似閒庭信步實則穩準狠,關鍵時候一劍封喉,有極強的專業本領。比如為了查洗錢集團的路數,他找來地圖,畫上兩個圓圈,從圓圈交叉處的銀行入手,很快就搭上線,這一招讓年輕幹警欽佩不已。雖然他本事大,但是編導也沒有神化他,而是一直將他貼著地面寫。第一集上來就給他加了個“原罪”--年輕時為了破案導致“大棍子”的線人被殺,這也成了兩兄弟最大的矛盾,落得個不仁不義的惡名,在破案過程中,“大背頭”雖然經驗豐富,但是也不得不面對年齡衰老帶來的尷尬,甚至還有尿褲子的糗事。一面是英雄暮年壯心不已,一面是年老體衰跟不上時代,中年男人的無力感刻畫得淋漓盡致,不過編導並沒有沉迷於自頹自哀,而是用幽默筆法展現人物不甘被歲月打敗的壯志豪情,展現老炮們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誼,這就是三叉戟精神的內涵。
其他兩大主角亦是如此。“大棍子”和“大噴子”都不是完人,缺點毛病一大堆。尤其是“大棍子”,性格暴躁,面目冷峻,極不容易相處,多次連累“大背頭”“大噴子”兩兄弟。“大噴子”精明又自私,隨時在考慮退休後如何為自己謀一份體面多金的工作,隨時在想著去電視臺錄節目賺外快,活脫脫一個財迷。但是這兩人在面對偵破殺死老夥計“大撒把”老夏案件時,都是義無反顧,拼了老命,在緊急關頭毅然會放棄個人利益,竭盡全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警匪探案題材的劇集那麼多,為什麼觀眾喜歡看這部劇?首先是看這劇中三個鮮活的人物,身上有生活氣,更有人味。
《三叉戟》另一大特色是故事好,有一定文學性。這部劇改編自獲得金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具有紮實的文學劇作基礎,最主要體現在極具專業性的細節處理上。這部劇把刑偵、經偵、治安各方面一網打盡,“三叉戟”輪番上陣,盡展絕活,一看就是具有深厚的警察生活體驗才能寫出來的。比如抓殺害老夏兇手的案子,“三叉戟”上樓拉電閘,用外地方言吸引匪徒出門這些細節,看著就非常真實而有趣;再比如“大背頭”帶著政委進入賭博窩點,“大背頭”如何設計扔掉耳麥,如何製造混亂讓政委打電話,跌宕起伏,讓人揪心;還比如“大噴子”用一盤餃子、一段影片連線,撬開嫌疑犯的嘴……這些劇情的設定不涉及多麼高的科技含量,也沒有多少驚險動作,但是非常接地氣,有時候甚至是用落後的“土辦法”,但是真實感足,邏輯清晰,這就是紮實的劇作帶來的現實主義質感。作為一部行業劇,它巧妙地將專業性與喜劇性做了融合,辦案的時候讓人緊張,三個老炮掉鏈子又讓人發笑,難怪會看得過癮。
這種文學性還體現在一種國產劇中少有的情懷抒發上。三個即將退休的老頭,自然是拍不出驚險動作場面,拍不出養眼的畫面,更多的是夾雜心酸又好笑的人生感慨。該劇的一大特色是每集開篇都以三人年輕時光的故事為引子--年輕時意氣風發的青春活力,與現實中體衰發福的樣貌形成了對比,歲月悠悠,滄海桑田,但無私奉獻默默守護的警察職責從未改變。三人在大排檔合唱《少年壯志不言愁》,慷慨激越,那種發自肺腑的豪情讓人熱血動容;“大噴子”回顧自己為何會當警察,最後想到兩個字--理想,也為這部劇披上了些理想主義色彩。其實,劇中每一次破案,不僅僅是貓抓老鼠的二元對立,更是對芸芸眾生命運的平視,夾雜了一種人生回首的複雜感悟。彷彿一罈陳年老酒,越久越醇厚,值得品,更經得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