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湘菜也是中華大地公認的一大菜系,而聞名的湘菜,在湘西這塊神奇的地方又融入了雲貴川的風格,形成了獨有的地方特色,一代代湘西人用獨特的生活經驗,創造了一道又一道的湘西美食,和宿宿網一起來嚐嚐!
湘西血粑鴨
別的地方吃酒席,辦喜事是“無雞不成宴”,但到了湖南卻是“無鴨不成宴”,尤其是血粑鴨,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血粑鴨是湖南湘西鳳凰最有特色的地方菜之一,鳳凰古城裡家家店鋪都在賣血粑鴨。汁肥油厚的鴨肉特別符合味道較重人的口味,很有湘西菜的特徵,重油、重鹽、重辣椒,一個字就是很“爽”。
血粑鴨既有鴨肉的鮮美味濃,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來到口香濃,讓人食慾大增。請客也好、吃酒也罷,一桌子菜上來,沒有血粑鴨就不能算是菜上齊了。到了鳳凰不吃血粑鴨過過癮,不帶點血粑鴨回去送三朋四友,就不能說到過鳳凰了,家裡來了遠方的客人,主人家一定要親手做份血粑鴨待客才行。
餈粑
湘西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餈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餈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餈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
打糯米餈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餈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湘西外婆菜
外婆菜又名萬菜,是湖南湘西地區一道家常菜,原料選用梅乾菜、蘿蔔乾、豆角、酸菜、時令野菜等,以湘西傳統的民間製作方法曬乾放入壇內醃製而成,不新增任何色素和防腐劑,加上肉泥、辣椒、植物油、食鹽等,是難得一見的時尚湘菜,口感極好,嚼之有勁,品之逾香。
外婆菜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湘西每戶人家的女兒出嫁之時,家裡的長輩都會為自己的女兒做上一份離家的菜。因為出嫁後的女兒,一般都很難再回孃家省親,於是在這份離家的菜餚中,包含了鹹、酸、辣、脆、甜各種滋味盡在其中。菜中的滋味融入女兒口中,從此也就開始體會她們自己的酸甜辣味人生,做母親的也就放心了。這道菜也正是因為母親的一片愛女之心,於是代代相傳下來了。
臘肉
湘西臘肉,口味麻辣鹹香,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湘西臘味很多,還有臘豬頭、臘香腸、臘肚子、臘舌子、臘豬腳、臘肝、臘肺、臘腸子等。臘肉的做法比較簡單:把新鮮的豬肉切成長塊,每塊3至5斤重,把食鹽在鍋中炒熱,加拌適量的花椒粉,一塊一塊的用鹽抹;然後一起醃在木桶裡。過了一個把星期,就把肉從桶裡取出,掛在火塘上面任其煙燻火烤。不過幾天,白白的豬肉就慢慢地變黑,待到最後變成金黃,就可以把肉取下,把陽塵拍打幹淨,一塊塊地放進倉庫的穀子裡,臘肉就做成了。這樣做成的臘肉,可以保二三年不壞。而且放的越久,味道越香。
西人家愛做臘肉,除了臘肉好吃,存放得久等原因外,也許與湘西人住的偏遠,每當客人來到,無法上集市購買好菜招待客人有關。有了臘肉,一旦來了客人,可以隨時招待客人。因此做臘肉這種習慣,便世代相傳下來。湘西人做出的臘肉,不僅用來待客,同時也可做走親訪友、聯絡感情的禮物。逢年過節,人們總要帶上臘肉去走親。尤其那些小夥子,每逢節日來臨,總要帶上臘肉去看望岳父岳母,以博得女友及全家人的歡心。
湘西米粉
每個湖南人的早晨都是從一碗湖南米粉中醒來,作為湖南米粉的重要組成之一的湘西米粉也一直名揚在外。湘西米粉的配料可能是所有湖南米粉中最豐富的了,酸辣肚片,酸菜肉片,羊肉,肥腸,牛肉……湯汁細膩爽口,米粉異常入味,加點辣椒和醋,簡直不要太美味!
湘西米粉不同於南方大湘西米粉在花樣繁多的湘西特色小吃中堪稱一絕!湘西米粉採用富硒大米加工而成,其粉條十分勁道,營養與口感方面在米粉界中獨樹一幟。部分地區所流傳的米粉或米線,南方其他各地米粉大都粉絲細而湯汁多,湘西米粉卻反其道而行之。
-今日留言·互動時刻-
你喜歡吃辣嗎?喜歡就一定不要錯過湘西美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