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Food Navigator Asia網站12月17日文章,原題:巧克力在中國:為何甜食以外的創新正幫助縮小消費差距 在甜食領域,中國的巧克力消費仍然落後於鄰國,但中國商家正透過對於本土食品——包括饅頭、糯米——的創新,賦予這種甜食更多的生命力。
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年人均巧克力消費量僅為70克,在日本和韓國,這一數字約為2000克,而歐洲的年人均巧克力消費量高達7000克。
業內高管喬治·張(音)表示,“對中國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巧克力不屬於日常必需品,我們沒有它也能生活。但我們觀察到的一種趨勢是,巧克力正在融入本土食品。”他說,目前在中國,巧克力仍主要用於烘焙和冰淇淋生產等,但巧克力餡的饅頭和糯米糰也越來越多,“透過與本土食品結合,巧克力實現本地化的潛力很大”。
張表示,中國的巧克力消費主要由以千禧一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推動,因為他們的“口味更國際化”。“中國人傳統上不喜歡吃得太甜,而年輕一代更樂意嘗試不同口味和型別的食品。”
中國的巧克力市場仍然被瑪氏、費列羅和雀巢等洋品牌主導。但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讓更多本土品牌得以發展。張說:“近來我們在網上看到很多本土巧克力品牌,它們可能沒有德芙或費列羅規模那麼大,但它們迎合了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賣得也很好。”
除了本土化,“更健康”是中國巧克力行業發展的另一個趨勢,製造商們正開發更多低糖巧克力、無糖巧克力、高蛋白巧克力等產品。(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