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妹今天給了點外賣歷史上的第一個差評。
事情是這樣的,有個外賣原本是 12 點到,但 1 點了都沒送過來,而且明明顯示距離有 1 公里,騎手卻點了已送達。
狐妹當時真是又氣又餓,糾(shi)糾(fen)結(ken)結(ding)最終還是給了個差評。
唉,一天的心情都不好了,於是...
忍痛幹了 3 碗飯。
吃飽了就愛瞎想,狐妹便琢磨,我們給差評好像是越來越難了。
一是不忍心,畢竟同為打工人,打工魂,咱們上班摸魚不就是為了混口飯嘛(當然,你讓我捱餓就是你不對了),二呢,對不起,我怕shi。
不敢給差評這裡狐妹就不禁想起 2019 年一個輿論發酵特別厲害的新聞。
新聞標題是【因為一個芒果,女快遞員被逼到下跪 派出所開出的這張證明很硬氣!】。
該新聞講述了因快遞包裝破損芒果漏了一個,快遞員補發一箱芒果,但仍遭到了客戶四次投訴,被公司罰款 2000 元,最終快遞員上門下跪的事件。
看到這狐妹也和大家有一樣的感覺,這個顧客是不是太麻木無情了?不就一個芒果嘛,至於嗎?
但後面,反轉來了。
包裝確實有破損,不過快遞員並未建議拒籤讓發件方重發快遞,就連補發的一箱芒果快遞單號都是偽造,之後說理不成便下跪,好讓輿論偏向自己。
狐妹真是從來沒這麼無語過......
這不妥妥的道德綁架嗎?
而給差評除了會遭受道德的綁架,還可能會面臨人身的傷害。
像外賣員因收到差評上門報復,商家千里奪命連環 call 的新聞層出窮, 這無不讓我們本想給差評的手停住了。
不能給差評了嗎?難道東西不好吃,我們還不能給差評了嗎?
狐妹想了想還是和顧客—商家—平臺,三方的博弈有關。
平臺讓我們消費者可以去評價商家服務,而評價對於,商家又是至關重要,可以說商家的生涯掌握在消費者的手上,這一下壓力給到了我們。
平臺呢,則退在身後,看了一出自己導的戲。
而在這種機制催化下,差評的真實性也打上了問號。
像大家已經並不陌生的新職業—差評師,他們在各種商品下面釋出差評,以此來獲得商家的賠償,而商家呢,則專門推出刪除差評的服務。
分不清的好評,不敢給的差評,我們還能看到真實的評價嗎?
狐妹腦子裡不禁飄過一首 BGM :“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差評沒那麼可怕差評真正的難,還是難在人心。
前陣網易嚴選出了個影片,狐妹覺得裡面的小測試還是挺有意思的。
測試先讓大家看針對自己的差評,基本上眾人第一感受就是生氣,然後再抱怨一番,而當去看給別人的差評的就能理性的分析。
情緒的催化,讓我們往往忘記了差評的背後的意義。
去年 6 月的時候,一位吳老闆的故事吸引了狐妹的關注。這位吳老闆欠下 386 萬債務後開始在網上賣家鄉的藤鐵工藝傢俱。
這期間呢,吳老闆遇到一件特別扎心的事,有位顧客,對店裡的款式總是不太滿意。
為此吳老闆前後改動了半個多月(乙方夥伴狠狠共情了)。
但沒想到,改完的款式後成了爆款,也讓吳老闆順利還清了債務。
吳老闆對此是感激涕零,特意在網店頁面上釋出尋人啟事,為其定製一套全屋傢俱。
是誰羨慕了,我不說。
而另一邊,也有外賣員因一個月收到 3 個差評而選擇服毒自殺,幸好被鄰居發現,才救回一命。
真是不幸中的萬幸!而狐妹也瞭解到,該外賣員公司規定如果收到 5 個差評就可能被辭退。
唉,生活不易,但生命可貴呀。
只能說差評這種機制,就像一根線,既捆綁了商家,又消費了顧客。
值得慶幸的是,許多平臺開始意識到差評一刀切的問題,目前有在改善。像淘寶有試點將中差評改換成了感受不佳字眼。
今年 3 月 3 日,美團出臺新規,外賣小哥收到的差評由罰款改為扣分制度,這一人性化的規則改變收穫了不少網友的好評。
狐妹想說,聽到更多聲音,才能走更遠的路,最後借用柏拉圖的一句名言:“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參考資料:微博:封面新聞央視網:因為一個芒果,女快遞員被逼到下跪 派出所開出的這張證明很硬氣!網易嚴選、公共頻道、百度搜索編輯: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