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白酒這種酒類的時候,往往擁躉們都會反覆提起一個詞,那就是“純糧釀造”,而醬香型白酒可以堪稱是“香型之首”,大部分的高階白酒都是醬香型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茅臺的一系列高階產品,所以“白酒”就好像跟“純糧釀造”這個詞綁在一起了一樣。
不過“醬香酒多少錢以上的才是純糧釀造”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準確,甚至可以說是存在明顯疏漏、錯誤之處的,這句話的本質就是想問如何能以最低的價格挑選到好的醬香酒而已。
其實“釀造”這個詞用在白酒上並不那麼適合,因為白酒本身嚴格來說是屬於蒸餾酒,只有經過蒸餾才會得到20度左右以上的酒精濃度。一般來說只有啤酒、黃酒、葡萄酒這些直接從糧食、水果轉化成的低度酒,不經過蒸餾工序的才是真正的釀造酒。
雖然糧食或者水果的發酵雖然帶來很多的奇妙物質,但除了酒精之外的大部分都會在蒸餾過程中“灰飛煙滅”,所以類似於白酒、朗姆酒、白蘭地之類的蒸餾酒中98%左右就是酒精和水而已,決定它們風味的是那2%左右的、極其微量的各種醇、酸、酯等物質。
所以蒸餾白酒的這個“純糧釀造”的頭銜本身就不是很貼切,它畢竟只是蒸餾酒而不是釀造酒。我們古代制酒的“傳統工藝”裡並不包括蒸餾,不管是杜康造酒還是儀狄造酒,他們造的都不是蒸餾白酒,目前的文獻內容基本都指出蒸餾工藝是在元代左右才傳入我國的外來工藝。那麼就儘量不用為此去刻意糾結所謂“純糧釀造”的說法,其實這個所謂“純糧釀造”其實代指的就是我們普遍認知下的“固態法白酒”,只要專注於選擇品質好的、口碑好的產品就可以了,不用因為“傳統工藝”、“古法釀造”之類的宣傳詞而盲目的崇信,真要追本溯源的的話,這些詞跟白酒的關係還真不大。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多少錢以上才是純糧釀造”這個問法的時候,心裡都是不認同的,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裡,不管是酒還是其他的產品,它們的價格跟產品本身並不完全是對等的關係。
咱們就舉個例子讓這個觀點更好理解一下:
我們假設“100塊錢1斤以上的才是純糧釀造的醬香酒”,那麼是不是不管隨便什麼酒,只要標價100塊錢,它就自動成為所謂的“純糧釀造醬香酒”了呢?這明顯是不可能、也不實際的。
而且就拿最基礎的醬香酒工藝再來思考一下,最起碼的坤沙、碎沙、翻沙、竄沙這四種方式得到的醬香酒就可以說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東西。所以這個題目本身不夠準確,如果要減少爭議的描述這個問題,那麼可以總結為“至少要多少錢以上,才可能會買到優質的醬香酒”,這就可以避免一些無意義的爭論。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挺簡單,喜歡喝酒、尤其喜歡喝醬香酒的朋友基本都有數,這個價格基本上在50塊錢1斤左右。超出這個價格的未必就真的一定都是“純糧釀造(固態法)”的醬香酒,但是明顯低於這個價格的話,那是肯定沒什麼戲的。
有些人可能會有點不太相信,覺得“糧食才多少錢1斤,變成酒就要50塊以上?”,這種想法其實是最常見的一個思維誤區,因為幾乎任何加工商品的價格都不是可以直接用原料成本去衡量的,這是不合理的。
咱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個月老闆會發薪水。但是如果老闆說“你每天上班的損耗不就是一日三餐嘛,我給你包吃不就完了,你憑啥要好幾千、幾萬塊的工資呢?”,切身處地裡之後,就會明顯覺得這是不合理的吧。如果單純以原料成本去思考醬香酒或者其他任何加工商品的價格,也是如此一般的不合理。
①原料成本:咱們就簡單的以高粱舉例,大概是4.5到5塊錢左右一斤,高粱“出酒率”的理論值可以達到64.62%,但實際操作的時候最多也就40%到50%左右,有些大麴醬香酒基本只有23%左右(這個“出酒率”是沒辦法規定死的,它與原料粉碎程度、澱粉含量、工藝和技術水平等等複雜原因都有直接關係),如果要製作優質的醬香酒,那麼酒麴幾乎就得與糧食等量,甚至還得超出一些,這些還是最基礎的成本。
②人工水電:這就不必多說了,按照每個地方的大概薪資、酒廠規模等等複雜因素去考慮,其實還得加上廠房租金、裝置損耗、產品包裝等等成本。
③渠道成本:這算是近幾十年來必然需要出現的成本,大廠的產品都要有穩定的渠道進行運輸、宣傳、推廣等等,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④品牌附加值:很多人覺得“大牌子貴就是不值得,牌子又不能喝進肚子裡”,甚至也有些人覺得這就是某種現代人搞出來的“智商稅”。其實“品牌附加值”說白了就是以前的“老字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一個企業、商家在一個行業內持之以恆的經營、付出,那麼自然就會得到青睞、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額外“褒獎”,只要這個限度在合理的範圍內,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們都不需要太過細緻的計算,從心裡稍微過一下以上這些成本費用,就會發現基本上很難將“純糧釀造”的醬香酒的售價搞到50塊錢以下。如果是更為難搞、工藝繁複、時間漫長的坤沙工藝,那麼價格就會變得更高的多,如果品牌價值比較好,同樣的價格也會持續上漲,翻幾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1、口碑好的大品牌
釀酒並不難,我們的遠古祖先把糧食或果子放在潮溼的樹洞就得到了最初酒的雛形,但是以現在而言要製作品質穩定的好酒,尤其還是比較複雜的醬香酒,那麼對於原料、技術、工藝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專業的事情肯定是要專業的人來做,大廠大品牌必然是更佳值得信賴的,其實也沒太多可選的,最簡單的選擇無非就是茅臺、郎酒。
2、奇妙的53度
任何正規白酒的生產工序裡都是要經過勾兌的,如若不然都無法保證品質、口感、口味的一致性,所以白酒幾乎想要多少度數都可以,都能很方便的調節出來。但是53度這個度數有點特別,這個狀態是水與酒精結合最為穩定的一個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醬香酒也更加適合陳釀,以便於風味更加趨於成熟,簡單的說就是“喝著順、存得住”。
3、飲用體驗
這其實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了,一款酒到底好不好,那肯定是喝了之後才知道。我們在網上產看到的“酒體微黃”、“看酒花”、“看掛杯”等等方法都太原始了,在白酒進行勾兌的時候甚至連一些比較香味的呈現、轉換都能調節,這些粗淺的物理表現更是簡單至極。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嘗試,自己喝著順口、隔天起來身體沒有不適,那這酒就還是可以的。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關於醬香型白酒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有所幫助的話,懇請幫忙轉發和收藏哦。
對於美食製作、飲食知識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援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