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什麼味道?
有一種味道,你一定記得。
那就是嚼著涼水浸的番茄、黃瓜,煲電視劇的夏天。
老底子的番茄,濃濃的,有點沙瓤,酸甜適口。
現在的番茄,淡淡的,硬硬的。味道嘛……嘿嘿。
本地番茄上市的季節,我們會特別懷念那種番茄的老味道。
在杭州,哪裡還能吃到呢?
今天,小時新聞記者來到餘杭喬司朝陽村,找到杭州城裡最後一塊老番茄田。
時隔多年之後,終於嚐到了記憶裡的番茄味。
村裡的番茄爺爺,守護最後的“老番茄”
“朝陽村在哪裡?”
“過了宜家西面那座橋就是。”
沒想到,如此繁華的地段,竟然還有人種地。
在朝陽蔬菜農業園區,72歲的阿虎伯正在大棚裡忙碌。
今年他家的番茄,是4月18日上市的,5月是味道最好的時候。
6月5日以後,隨著氣溫逐漸攀升,番茄生長太快,風味會受到影響。
500畝蔬菜基地,有150多畝種植番茄。
種番茄的有60來戶,都是像阿虎伯這樣的老人家,年紀最大的76歲,年紀最輕的也有50多歲,都是爺爺輩的人。
每年11月育種,12月把苗種到營養缽,春節前,已經移栽到大棚地裡。
越冬栽培的番茄,要蓋好幾層膜,白天還要揭膜透氣。
如果氣溫低於零下五度,番茄苗要蓋5層膜,白天一個個棚地揭膜,下午再蓋膜,就是一件麻煩事。
種了30多年番茄,阿虎伯春節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也沒有時間走親戚,每天都下地幹活。
大棚裡的番茄,還不像露地番茄,花朵是可以自然授粉結實的。
我們吃的每一顆番茄,都是阿虎伯他們一朵朵花人工授粉得來的。
地裡真的永遠有幹不完的活。
皮薄沙瓤味濃,村裡番茄就是老底子味道
過去,阿虎伯和生產隊的兄弟姐妹一起種水稻和棉麻。
1983年村裡分產到戶,大家尋思著種水稻收入低,改種了蔬菜。
當時,有兩三戶人家種番茄效益好,村裡就都跟著種番茄,辛苦卻是不減反增。
朝陽村是我省最老的番茄產區之一,這些年,省市區各級農業部門來村裡推廣過的番茄品種不下20個。
不管外面的品種如何翻新,村裡種的番茄,永遠是那種叫“合作903”的品種。
“這是個上海老品種,上世紀90年代末曾在浙江推廣過,2000年之後,被硬果型、更高產的以色列番茄取代。”
好看好賣不好吃,這是省農業農村廳蔬菜專家胡美華對色列番茄的評價,而“合作903”,正是杭州人心心念唸的老味道。
現在,大家種的基本是以色列番茄,朝陽村是杭州城裡最後種老品種的。
多的時候,阿虎伯一年要種10多個大棚的番茄。
去年,小中風之後,老人身體一直不太好,今年大小番茄和黃瓜一起,只種了5個大棚。
摘了顆紅彤彤的大番茄,阿虎伯請小時新聞記者嚐了嚐。
番茄的皮薄薄的,肉厚有沙瓤,味道酸甜,風味很濃,真的就是記憶裡的番茄味。
“用這種番茄燒湯,湯水喝起來濃濃的,特別入味。吃過我們的番茄,你不會想吃以色列番茄的。”
阿虎伯很自信,如果自己種的番茄,連自己都不想吃,那還怎麼拉到市場上去賣呢?
以色列番茄雖然口感一般,但地上滾一滾,依然邦邦硬,放家裡20天都不爛,特別耐儲運。
可是,“合作903”地上滾一下就會爛,家裡放上三四天就爛了,只能家門口賣賣。
那麼,為啥朝陽村能種老品種且味道好呢?
朝陽村隸屬於餘杭喬司,其實是個“無中生有”的地方,因為以前這裡曾經是江水濤濤的錢塘江,是歷史上的退潮形成的土地,土壤呈沙性,比較適合種植茄果類農作物,像西瓜、番茄等等都是當地的特色。
曾經稱霸三里亭,老番茄前路何方?
販賣蔬菜都是後半夜生意,最近農家地裡菜多,市場裡去晚了會搶不到攤位。
阿虎伯每天晚上10點出門,一般擺到凌晨3、4點鐘收攤。
4月番茄剛上市時,價格最高,但夜裡天氣還涼,阿虎伯是抱著棉被擺的攤。
就是因為這份堅守,朝陽村的番茄產業,永遠是那個規模,30多年來,每年只有100多畝的種植面積,銷售範圍也出不了杭州城。
在三里亭農批市場沒有拆遷前,村裡的番茄,每天都是拉去三里亭販賣的,還是很受歡迎的。
後來,杭州種老番茄的人越來越少,朝陽村的番茄一到三里亭,就會遭到小商小販們的哄搶,高的時候批發要賣6元/斤。
這些年,城市化程序飛快,三里亭拆遷後,村裡先後在九堡、喬司、南苑等地的馬路市場上販賣番茄。
不遠來批發的也都是老主顧,他們會拉回杭州城裡的農貿市場零售。
批發的番茄,是前一天採摘的,摘下來的時候,顏色是紅黃相間的。
阿虎伯不會把最好吃的番茄賣給批發商,因為那些會太熟,小販們用車子一拉,路上就顛壞了。
最好吃的番茄,摘下來的時候,已經完全成熟了,阿虎伯要留著自己賣,零售價可以賣到8-10元/斤。
這兩年,朝陽村的老番茄,一直都在餘杭南苑街道聯勝農貿市場外的東西大道上沿街販賣,交易時間基本是後半夜。
除了大番茄,村裡現在還有黃色水果小番茄,大黃瓜、水果黃瓜、葫蘆等時令果蔬上市。
如今,朝陽村的年輕一輩,已經沒有人再務農,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家裡什麼時候能拆遷?
老一輩的村民有著對土地的留戀,番茄爺爺們想的是,如果拆遷了,我們要去哪裡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