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傷錢包的不止雪糕,靠什麼捉拿“價格刺客”?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崔文佳

重傷錢包的不止雪糕,靠什麼捉拿“價格刺客”?

近段時間,一批高價雪糕品牌被推上風口浪尖。不少消費者痛斥這些“刺客”混雜於平價雪糕之中,屢屢在結賬時“嚇人一跳”,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被打破,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雪糕漲價風潮。

消費者對“雪糕刺客”相當厭惡,但如此在價格上“悄悄扎心”的並不只有雪糕。媒體調查顯示,有的散裝花茶以克為單位,看著單價不過一兩元,實際一包下來得五六百;有的小吃將價格數字標得老大,後面卻跟著一個小到看不清的“250克”;還有的店裡買花要另買包裝紙,本以為一張紙能貴到哪裡去,殊不知實際售價堪比一束花……

種種套路讓人不得不感嘆商家之精明,而面對虛高的價格以及店員注視的目光,很多消費者都抹不開面子說那句“我不要了”,到頭來只能默默結賬、心裡懊惱。

開門做生意,明碼標價本是基本要求。面對嚴格監管,不敢明著欺客,一些商家選擇了“暗度陳倉”。誠如上述案例所示,套路基本上是利用消費者的刻板印象,製造一種商品便宜的錯覺,再利用許多人好面子的心理,讓消費者吃“啞巴虧”。

這裡頭的一個問題就在於,從表面看,商家做到了“明碼標價”,是消費者自己沒有認清計價單位或問清收費標準,想當然地以為和慣例一樣。但本月起正式施行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明確,明碼標價不能簡單理解為僅標示價格,經營者還應當標示與價格密切相關的其他資訊,儘可能減少資訊不對稱。由此可見,商家並不能拿標明價格來為自己的行為免責,關鍵在於是否讓消費者清晰認識到了商品價格。

目前,多地部署專項行動,對“價格刺客”祭以重拳,消費者遇到不合理現象也可以進行舉報。無論大小商家,都得明白套路玩得了一時,玩不了長久。消費者或許會硬著頭皮買一次單,但絕不會上兩次當,甚至不會再踏這家門。套路透支的是口碑,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時代,許多人吃喝玩樂都是“按評索驥”,商家一時的小聰明很可能丟掉大量的潛在消費者,甚至毀掉一個行業、一座城市的招牌。

說到底,不論時代怎麼發展,營銷手段如何翻新,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都是不二法門。與其挖空心思忽悠人,不如拿出與高價對應的品質與服務來。廣大消費者也要吃一塹長一智,購物時仔細看看、多問幾句,避免不明不白消費,該說“不”時勇敢張口,這是正當的權益所在,也有助於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

大眾的消費熱情,終究是一個個貨真價實的品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涵養出來的。堅持不懈捉拿“價格刺客”,讓消費旺盛起來,所有人都是受益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98 字。

轉載請註明: 重傷錢包的不止雪糕,靠什麼捉拿“價格刺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