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Brenda,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今夏,精釀啤酒賽道迎來新一輪“升溫”。

從街頭巷尾的小酒館,再到淘寶上網羅各國精釀的集合店,本土精釀品牌頻頻出圈。盒馬、美團、叮咚買菜的先後入局,推動精釀啤酒朝著大眾消費品的方向靠攏。

今年5月,盒馬精釀啤酒的同比銷量增長369%;叮咚買菜6月推出的自有精釀啤酒品牌“1972農場”,開賣兩週單日單品銷量達16000罐。在自有精釀品牌助推下,6月份叮咚買菜精釀啤酒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00%。

一路走來,精釀啤酒熱度未減。而熱度之下,行業內部的淘汰賽也正倍速上演。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叮咚買菜“1972農場”。圖源:微博

01 夏日剛需,精釀啤酒風從何來

李立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精釀酒吧是他和朋友的固定聚會地點,大躍啤酒、京A、悠航鮮啤、大宇宙......東城區的每一家精釀酒吧他都去過。

精釀啤酒比白酒時髦,比雞尾酒隨性,精釀酒吧也比夜宵擼串的大排檔更為乾淨舒適,豐富的口味能夠滿足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對於李立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精釀啤酒代表著一種放鬆而不放縱,有格調而不端著的新式社交風格。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北京大躍啤酒。圖源:大眾點評

精釀啤酒批量出現以前,無論是青島、百威、哈爾濱、燕京還是嘉士伯,這些大廠以統一工藝標準生產釀造的啤酒,被稱為“工業啤酒”或“工業拉格”。受制於成本和批次化的生產模式,工業啤酒的麥芽汁濃度和啤酒花香味較低,喝起來酒味偏淡,口味也比較單一。 

而精釀啤酒,就誕生於啤酒愛好者對於工業啤酒的厭倦。

所謂精釀,強調的是麥芽汁濃度、啤酒花香味和更多釀酒師個性口味的融入。相比工業啤酒,精釀啤酒的產量低、成本高、生產週期長,而風味也更加複雜。

上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流行在家中自釀手工啤酒,來代替傳統的工業啤酒,從而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精釀啤酒市場。

而中國的精釀啤酒企業,2008年左右才開始批量出現。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高大師 嬰兒肥IPA。圖源:京東商品頁

從小眾圈層到登上叮咚“菜市場”,歷經十年發展,精釀啤酒對消費者的認知教育已見曙光。 

精釀啤酒中非常著名的一款芙力草莓果啤,混合了白啤與草莓汁,度數低,飲用體驗幾乎等同於草莓汁。對於之前沒有飲酒習慣的人來說,也很易於接受。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比利時 芙力草莓(Früli Strawberry)啤酒 。 

圖源:京東商品頁 

這些好喝的的精釀啤酒,成為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入門級”選擇,並且進一步搶佔了酒精飲品的市場份額。 

與國內啤酒行業整體下滑趨勢相反,精釀啤酒仍保持著高速增長。2013年至2020年,精釀啤酒消費量的複合年均增長率 (CAGR)高達35.38%。

企查查資料顯示,精釀啤酒相關現存企業共4300餘家。其中,僅2021年就有1300餘家相關企業註冊,同比增加25.5%。截止目前,2022年共新註冊近千家相關企業。

02 產品定位,與工啤“和而不同”

“一入精釀深似海,從此工啤是路人。”這是精釀圈子裡的一句名言,但事實上,精釀並不能取代工業啤酒的地位。

從上海回到老家創業做餐飲的章勤和霞光社分享:“在燒烤攤和夜市,啤酒幾乎上桌即空,大家腳邊放著的啤酒筐裡全是空瓶。在這種場景下,走量最大的往往是最便宜的本地啤酒,百威都算貴的,精釀的價錢就更不合適了。”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燒烤店裡常見的本地啤酒。圖源:大眾點評

相比工業啤酒的知名度和價格,精釀品牌雜、價格高,還沒有在二三線城市建立起國民認知度。放在燒烤店的飲料櫃裡,沒準還會被顧客當成“啤酒刺客”。 

精釀啤酒複雜的風味需要細細品鑑,而一手擼串,一手對瓶吹的消費場景,依然由工業啤酒主導。

例如精釀啤酒中的牛奶世濤,融合了花生醬和奶油餅乾的順滑口感與酒花的焦香氣息,但如果與鮮香麻辣的小龍蝦一起入口,兩者風味未必和諧。這時,反倒是口味清爽的“大綠棒子”,在食材下肚後能夠迅速沖淡口腔中的味道,對於味道濃烈的小龍蝦和燒烤來說,更為相得益彰。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左:打嗝海狸的花生醬牛奶世濤,右:麻辣小龍蝦。 

圖源:百度

精釀啤酒真正的商業價值,在於其發展了啤酒行業的高階市場。 

隨著精釀的不斷普及,消費者逐漸發現其並不是簡單的工啤“貴替”。兩者的價格區間和消費場景各不相同,和而不同或許是更好的行業生態。

目前,中國啤酒行業格局穩定,前五家企業的銷量佔比超90%,行業處於成熟期,發展也趨於停滯。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中國啤酒行業格局分佈圖。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3年至2020年,我國啤酒產量呈下降趨勢,而以精釀啤酒為代表的高階啤酒,需求量卻逆勢增長。 

據《天貓啤酒趨勢白皮書》分析,2021年我國精釀啤酒的市場增速已遠高於整體啤酒行業,酸啤、果啤、IPA分別增長45%、35%、19%。

隨著產品結構的不斷最佳化,精釀啤酒為啤酒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增長點,而把握這一風口,也許意味著啤酒行業重新洗牌的可能。

03 八仙過海,精釀啤酒路在何方

具備高品質、多口味、和高社交屬性的精釀啤酒,滿足了年輕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符合中產階級消費升級的特點,是消費升級的新方向。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精釀小酒館。圖源:百度

但與此同時,國內的精釀啤酒滲透率和消費量還比較低。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中國精釀啤酒滲透率僅為2.2%,對比美國12.3%的滲透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整體精釀行業也仍然保持著小、散、亂的特性,精釀啤酒“有品類,無品牌”。

高速增長的市場份額,較低的市場滲透率,加上頭部品牌的缺失,帶來的是精釀啤酒賽道的持續熱度。

從2013年開始,精釀啤酒持續受到資本關注。頭部獨立精釀廠商在資本的助推下開始連鎖運營,生產灌裝/瓶裝啤酒,發展線上銷路。頭部啤酒大廠也紛紛推出高階啤酒產品,精釀開始進入傳統的工啤渠道。

2021年以後,獨立精釀廠商獲得的融資不斷加碼,數億元的資本入局,助力精釀品牌商業化、品牌化運營。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精釀啤酒品牌融資就超過10億元。

2021年7月,精釀品牌軒博啤酒宣佈完成5000萬元Pre-A輪融資,4個月後,軒博再獲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而另一精釀啤酒品牌熊貓精釀累計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旗下的挑戰者資本。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熊貓精釀。圖源:熊貓精釀官網

不光如此,啤酒大廠也紛紛下場,或收編或自研,試圖儘快從精釀啤酒中分得一杯羹。百威啤酒於2017年收購拳擊貓,嘉士伯於2019年入股京A,燕京啤酒和青島啤酒也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精釀品牌。 

精釀啤酒和線下的高度適配性,以及自帶的“網紅感”,也引起了餐飲行業的興趣。巴奴、蜜雪冰城、星巴克、海底撈等連鎖餐廳或飲品店都推出了精釀自有品牌。

其中,蜜雪冰城藉由自家的芙鹿家便利店開設了“福鹿家啤酒廠”,將茶飲延伸到青年人的“早C晚A”(早Coffee,晚Alcohol)之中。該品牌目前門店數量在15家左右,在小紅書上短暫“出圈”了一把,這也佐證了精釀啤酒賽道的持續火熱。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福鹿家啤酒廠 。圖源:知乎 

此外,電商平臺依託自身渠道和供應鏈優勢,也在積極進軍精釀啤酒領域。前文提到的叮咚買菜“1972農場”,主打只賣24小時的“日日鮮”精釀原漿鮮啤,而美團買菜、盒馬生鮮也相繼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精釀啤酒。 

盒馬生鮮的各類精釀啤酒中,口味豐富的果啤熱度很高。在盒馬的老使用者林玲看來:“買的時候也沒關心是不是啤酒,反正盒馬自營一般都比較好喝,不太容易踩雷,就當喝飲料了。”

精釀啤酒已經由小酒館的社群生意,轉變為商業化、品牌化運營的消費品類,行業競爭正在不斷加劇。入場的各方依託不同優勢,透過品牌、渠道等多種方式來拓寬精釀啤酒的消費場景,解決精釀低市場佔有率的問題。

目前來看,隨著精釀啤酒熱度上升,激烈的競爭正在加劇行業內部的淘汰速度。企查查資料顯示,近年精釀啤酒相關企業登出吊銷量逐年上升。2016年,僅有3家相關企業登出吊銷,但2021年,這一數字上升至323家。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仍會有大量精釀品牌不斷湧現。也許中國的精釀啤酒發展也會與美國一樣,最終佔到啤酒市場總份額的1/3左右,跑出雲嶺這樣的本土頭部精釀品牌。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美國雲嶺酒廠 。圖源:百度

然而環顧全球,關於精釀啤酒,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美國釀造者協會對精釀的定義第一條,就是其年產量要小於600萬桶;第二條則要求精釀酒廠保持高度的自主性,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佔股不能超過25%。在這種定義下,很多精釀啤酒的“破圈”都是一個悖論。

規矩與方圓還在探索之中,資本的規則之外,還有精釀人在爭相發聲。中國的精釀發展方興未艾,前路還長。

參考資料:

[1]《2021年中國啤酒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分析 五大品牌佔據啤酒行業九成》, 前瞻產業研究院

[2]《中國精釀啤酒產業發展現狀》,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92 字。

轉載請註明: 精釀啤酒進入淘汰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