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為什麼要綁繩?繩子不能吃,費心費力的綁上去,吃的時候又要解下來,這是何意?不嫌麻煩嗎 ?這個問題,在我第一次吃到東坡肉的時候,就一直在腦海裡盤旋而不得其解,那時候,我還是個只會問 大人的好奇寶寶。“奶奶,為什麼這肉上要綁線?”奶奶當時的回答也挺逗:“不綁著它它就跑了,你 就吃不到了”小吃貨成功的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信以為真好幾年。
後來我又問了一位會做東坡肉的老人,她告訴我沒有為什麼,就是要綁,傳統,她學的時候就是這麼教 的,也是這麼做的,得問發明這個做法的人去。
OK,那就只能去追溯歷史找答案了。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的的做法,至於時間和來歷,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為小妾 發明的,也有人說是在杭州做官的時候為老百姓發明的“回贈肉”.....真是太難了,咱也不能穿越到宋 朝去親自問問他吧?不過確實是蘇軾發明的菜餚,這是有他的《食豬肉詩》記載的。
有一個版本的傳說,我覺得挺有意思。相傳是蘇東坡雲遊四海到一個叫“艾城”的地方,救了一箇中暑 的小孩(這符合蘇東坡的為人啊!)然後呢,小孩的的父母,是農夫,為了感謝蘇東坡對孩子的救命之恩 ,便買了豬肉用一束稻草捆著回來,想問問蘇軾的口味。恰巧,蘇東坡正在賦詩填詞,口中嘟 著:“禾------草-------珍---------珠-------透心香......”農夫一聽,以為是讓他把豬肉和草一起 整煮透心,香!吃飯時,菜端上來了,蘇東坡看見一塊蒸肉,沒切,還用稻草捆著,愣住了,農夫說: “早上我去問你,你不是說‘和草整煮透心香’嗎,先生怎麼不吃呢?”蘇東坡恍然大悟,笑嘻嘻的下 手了,沒想到,豬肉夾雜著稻草的香味,竟別有一番風味,清香可口。後來,蘇東坡幾次提出要走,主 人都不肯,按著蘇軾的性情和為人,自當知道農家生活艱苦,所以趁著主人出門,他偷偷溜走了,留下 五兩紋銀和字條:“主人盛情難卻,東坡不辭而別”。農夫夫婦這才知道,恩人竟然就是名滿天下的蘇東坡先生!一傳十,十傳百,“東坡肉”就流傳至今了......
這個傳說解釋了為什麼東坡肉要用繩子綁著煮,綁上去,取下來,多麻煩啊?就不能不綁嗎?答案是:不行!東坡肉之所以要綁繩,是為了讓肉塊在煮的時候,不至於因為熱氣而使肉塊變得鬆散。奶奶的笑話而並不是沒有道理,五花肉燉的久了,就會出現肥肉和瘦肉分層,跑了。而且,席繩(稻草繩)綁著做出來的的東坡肉裡,融入了稻草的清香,可以完美的緩和肉的油膩感,還美觀大方!由於席草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所以有時候就該用了棉線,但是味蕾敏感的“食神”們會發現,棉線和席草做出來的東坡肉吃起來是有很大差距的。唯有席草,才能賦予東坡肉獨特的靈氣和口感!
最後補充一點,煮東坡肉的時候不要用鐵鍋,用砂鍋燉煮出來的東坡肉才是極品,長知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