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前一兩個月,全國各地就會有一部分人開始心照不宣地為過年做準備,AKA最熱衷於新年儀式感的過年氣氛組。從囤白菜到燻臘肉,從釀酒到醃臘八蒜,年味在他們熱熱鬧鬧的準備之中也越來越濃了。
當紅彤彤的臘腸和臘肉開始被四川人掛在了屋外,空氣中的臘味瀰漫,這就預示著,新年快要到了。
在臘月醃製、風乾的肉製品自然也被冠以“臘”的名字。在表面塗抹上厚厚的鹽,再用柏樹枝慢燻出獨特的木香,這是舊時天寒農閒時人類儲存肉製品的智慧,延續至今成了新年必不可少的美味。
四川臘腸的紅不僅是豬肉的紅,還是辣椒和花椒的紅。沒有二荊條和花椒的四川臘腸是沒有靈魂的,手工裝填、又麻又辣的臘腸才是四川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食。
兒時,每當東北的早市上出現了載滿大蔥、白菜、土豆的卡車時,就說明東北的深冬時節即將到來。而東北人的年味從他們開始成百斤地往家裡的陽臺上堆白菜和土豆開始。
囤好的白菜如果儲存太久就會失去新鮮的口感,因此勤勞的東北人民就將其醃製成了酸菜,等到過年的時候再把酸菜拿出來包成餃子或者做成酸菜羊肉湯,爽口鮮美的味道讓酸菜成了很多東北人的過年記憶。
饊子也是關於過年的記憶中一種必不可少的食物,青海、新疆的饊子都各有千秋。
以油、水、面為原料,加上少量的鹽和調料,搓成細條放入油鍋炸制而成,饊子條搓得越細,則說明製作者的手藝越好,吃起來也更加酥脆。炸好的饊子呈金黃色,通常在臘月底製作,放到茶几上當零嘴,一會便被一搶而光。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這句廣為人知的俗語裡說的就是廣東的新年小吃——油角和煎堆,其中油角形似“荷包”,因此送油角才有“財源滾滾”之意。而油角的口味也不盡相同,甜的裡面包糖,鹹的裡面則包上菜餡。
每當臨近大年三十,廣東的家家戶戶就都開始“開油鍋”,炸製出煎堆、油角等小吃。在過年串門的時候,人們就會將蛋散、油角、煎堆、笑口棗等具有祝福寓意的小吃零食包在一起,送給親朋好友,從而來表達對彼此未來一年的美好祝願。
立冬之後,杭州人就開始為過年要吃的醬貨忙碌起來。一年一次的盛宴,選材也格外挑剔。子多肉嫩的冬鯽魚、脂肥膏厚的麻鴨拿來做醬貨都是不錯的選擇。而真正決定醬貨好不好吃的關鍵,則在於醃製的醬油。
老杭州人對老字號的土醬油有種執著,再加入生薑、桂皮、香葉、茴香等十多種天然香料大火煮開,這樣醃出的醬鴨會泛著棗紅色的油光。如果能遇到連續陽光的恩賜,那醬鴨的品質還會更上一層樓。
湘西氣氛組也偏愛臘味,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都被掛上了湘西人家的火塘。臘魚、臘雞、臘鴨都各有風味,湖南人過年有道名菜就叫做臘味合蒸。
還有一種需要經過時間考驗的美食也是湖南人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冬天生活在溼冷地方的人們也格外喜歡吃酸,蘿蔔、黃瓜、豆角甚至是魚都可以統統放進罈子裡,再放上辣椒和糯米,只要十天半個月就能吃到酸辣爽口的酸菜。只要想吃,湘西人醃泡菜的瓦罐罈子裡就可以裝下整個宇宙。
對於華北地區的人來說,臘八那天算是正式揭開了過年的序幕。
除了喝臘八粥,醃臘八蒜也被提上了日程。把事先曬乾表層水分的蒜瓣放進陳醋罈子裡,封起來,等到春節該吃餃子的時候,蒜已經被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為北方人過年餐桌必不可少的餃子也增色幾分。
而蒸花饃這項活動則顯得更具北方特色,平時身邊的奶奶阿姨可能都是臥虎藏龍的手藝人。家庭出品的花饃造型簡單,上面會點綴紅棗,好吃又喜慶。而外面賣的花饃更具想象力,從生肖到錦鯉都栩栩如生,將面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在江蘇任何菜系都離不開時令二字,就算散裝江蘇的每個城市也不例外,1月底 2月初,正是冬筍、茨菇冒芽之時,南京人將它與其他 9 種素菜一起組合,製成什錦菜,又叫做十樣菜。
黃豆芽、芹菜、雪裡蕻、胡蘿蔔絲、藕片、香菇、木耳、豆腐果......每家的素菜搭配各不相同,講究點的人家則會集齊時令的所有蔬菜,組成 16 種或者 19 種,寓意著十全十美,和順長久。
什錦菜的製作十分簡單,卻豪放得不像江南做法,將所有蔬菜洗淨,分別單獨炒制 8 成熟,再依次放入大鍋裡,共同炒制,加入鹽、雞精和大量的麻油,往往一次就將過年半個月的所有什錦菜一次性做完,可以一直吃到年後。
偏愛時令美食的蘇州人也很擅長烘托氣氛,冬至一到,桂花糯米酒的香氣從巷子裡飄出來,小店門口就排起長長的隊伍,爺爺奶奶們拿著各種容器起個大早只為了去拷一壺冬釀酒。
蘇州人愛糕團,冬天更要來一塊豬油年糕補充熱量。細糯米粉做成的年糕放入切碎的豬板油,香而不膩。還可以切片裹上蛋液炸制,外酥裡糯,再撒上一撮細白糖,就變成了蘇州人年盤裡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你的家鄉會提前為新年做哪些美食,烘托過年的氣氛呢?
策劃/悅遊新媒體
編輯/千千
撰文/千千、11、浩睿
設計/翻翻
部分圖片來自小紅書使用者
Presented by
Follow us on
悅遊中國
悅遊Condé Nast Traveler
歡迎分享轉發
轉載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