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貴州茅臺股價在1600元左右。從歷史高點2608元下來,濃眉大眼的貴州茅臺回撤了近40%。
茅臺的忠實粉絲——段永平,說最近又買了點貴州茅臺,並稱和大家看到的任何訊息無關,甚至和股價也沒有關係,只是正好有點多餘現金。總覺得從看10年的角度,拿著茅臺比拿著現金存在銀行要好一點點。
1 段永平談茅臺估值
段永平何許人也?
實業家出身,曾以創立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知名品牌,四大門徒: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步步高CEO金志江和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陣容強大。
段永平的經歷頗為傳奇,在坊間一直被譽為“隱形富豪”,素有“中國巴菲特”之稱,而他的確是首位與股神共進午餐的華人。
2006年,段永平以62萬美元的價格,拍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機會,與巴菲特成為朋友。
段永平在網易上賺了百倍,在塑化劑事件中大舉增持茅臺,比巴菲特更早投資了蘋果。
段永平是怎麼看茅臺的?
茅臺下跌超30%,段永平在買入,他給出了3個買入理由:1.10年或更久的角度看,我沒發現任何A股公司比茅臺好;2.拿著茅臺比拿著現金存在銀行要好一點點;3.以10年的角度持有茅臺,大機率可以跑贏通脹。
段永平多次表示,以10年的角度持有茅臺,大機率可以跑贏通脹。
近兩年人們都很焦慮要如何抵抗通脹,巴菲特關於通脹如何選公司給出過自己獨到的見解。
巴菲特說,通脹大爆發時,好企業特徵是:
第一,產品能夠漲價。2010年全球原材料價格大漲時,巴菲特說定價權就是企業勝負的關鍵,漲價後消費者還會購買,通常具有壟斷品牌,或有其他無形資產的企業才有辦法辦到,這類企業足夠強勢,可以透過漲價將通脹成本轉嫁出去。
第二,低資本支出。因為重資產企業,高通脹可能導致資本支出更高,利潤被侵蝕,甚至現金流轉負。
茅臺產品能漲價、資本支出低,是好公司,這些早已達成市場共識,但在買入價格上爭議很大。貴州茅臺滾動市盈率40倍,動態市盈率也有30倍。有投資者問段永平:如何看待動態市盈率30倍的茅臺?
段永平回答:
就是看你怎麼看待30倍市盈率買入30年利潤每年增長率10%的企業。
對有穩定成長的公司而言,這幾乎就是道簡單的算術題。10%的年增長率,假設投之前的盈利是1的話,30倍PE就意味著投入30,第10年的回報總和就是17.5,第20年是63(如果我沒算錯的話)。
而且,茅臺10%的平均成長很可能低估了。假如你有一筆現金,長期沒有使用計劃,你覺得投在哪裡最舒服?每個人的機會成本都不一樣,自己看著辦吧。
話雖如此,但市場似乎不買賬,今年以來市場對白酒乃至整個消費行業普遍悲觀。
2 市場對消費行業普遍悲觀
2022年以來,部分地區疫情反覆,聚會也變少了很多。市場預期白酒受到不小影響,白酒沒有保質期,但市場普遍擔心庫存週期的問題。
有網友稱,其調研廣東一些白酒經銷商,部分品種4-5月份銷量下降了20%。
今年跟蹤酒類的ETF普遍下跌較多。
酒ETF(512690)跟蹤的是中證酒指數(399987),過去17年中證酒指數年化收益高達25.33%。
酒ETF(512690)過去也是一直走勢很強的ETF,其重倉股是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今年最高回撤超30%。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資料和資訊羅列,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0年12月30日上市的食品飲料ETF(515170)也在下跌,重倉股貴州茅臺、五糧液、伊利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和海天味業,前十大權重白酒佔據了半壁江山,最高回撤了35%。
眾所周知,食品飲料歷來是牛股誕生地,過去20年食品飲料指數表現亮眼。然而從全球市場大牛股誕生地——食品飲料行業來看,牛股並不僅僅是酒,還有很多大的食品企業。
從全球白酒烈酒上市公司市值來看,中國白酒企業市值較大,目前中國的酒類是世界第一。
其他諸如食品等細分行業,均未出現世界巨頭。
而中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擁有14億人口,除了白酒行業,其他跟老百姓衣食住行相關的細分,今後出現世界級企業機率自然也不小。
這也很考驗各大機構對指數基金的權重編排,如果能相對均衡去配比,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裡,相信在這個長牛賽道的ETF還是值得期待。
相比較酒ETF、食品飲料ETF,最近汽車ETF比較強勢,原因是受益於新一輪汽車下鄉的刺激。
3 消費券促消費
前不久,在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李迅雷提出:
1.促消費的效果要比基建投資更好。發放消費券能更直接地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
2.國內居民可支配收入對GDP的貢獻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為2021年資料,泰國為2019年資料,其他國家均為2020年資料)
與此同時,國內政府部門的槓桿率水平,大概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六分之一。
因此,透過增加財政支出的方式來發消費券,應該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發放消費券可以在短期內改善居民部門的收入狀況,尤其在疫情期間。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倘若用消費券來刺激消費,市場對消費行業的悲觀情緒能否改觀?消費行業還能迎來第二春嗎?
本文源自ETF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