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兩次押運為什麼均告失敗

  導讀:楊志在梁山好漢當中,有兩點值得炫耀,出身將門,武藝高強。用他自己的話說,“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楊令公就是宋初名將楊繼業,能被封侯,肯定是有功將領,在民間,更是名滿天下。作為軍官,有一個這樣的出身,真是令人豔羨。楊志可不是靠祖蔭混上官職的,他是應過武舉,靠武藝做到殿司制使官的,就是實際上表現出來的武功,也是令人信服。楊志和林沖在梁山泊下交手“三十來合,不分勝敗”,這個時候,楊志是財物被林沖劫了去,林沖是要“把一個投名狀”,兩人肯定都要拿出真本事,絕對不能和校場比武相提並論。二龍山下,楊志和魯智深“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二人這番交戰,是在都想奪去二龍山山寨的情況下進行的,體現的也都是真本事。呼延灼在青州時,和楊志“鬥到四十餘合,不分勝負”。這時候,兩人一個是“剿匪”,一個要“保護山頭”,也是真刀真槍的幹。

  林沖、呼延灼都是梁山“五虎將”,魯智深是梁山步軍頭領第一,楊志能和他們打鬥三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可見這武藝十分了得。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呼延灼祖上也是開國名將,還在征剿梁山泊時得到過皇帝的接見,應該說,這兩個人代表了當時天下武功的一流水準。楊志能夠和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打成平手,說明他的武藝也具備天下一流水平。但是,具有天下一流武藝的楊志,卻在押運中兩次失手!是楊志遇到了天下超一流的高手,還是楊志原本就不想押運成功呢?答案:都不是!那麼,楊志為什麼兩次押運都以失敗告終,而這種失敗又說明了什麼呢?

《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兩次押運為什麼均告失敗


  楊志第一次押運花石綱失敗

  楊志第一次押運花石綱,書中沒有直接描述,而是透過他自己說出來的。那是道君皇帝(宋徽宗)要蓋萬歲山,需要搬運太湖邊的奇花異石到達東京。有楊志的那次,皇帝一共差了十個制使官押運。不想楊志“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楊志“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後來,朝廷赦免其罪,楊志“收的一擔兒錢物”,準備到樞密院走走門子,恢復原來的官職。當他來到梁山腳下時,正好趕上林沖守候在這兒。林沖被高俅陷害,已經無處安身,他要來梁山泊落草為寇,梁山寨主王倫卻要他“把一個投名狀”才能收留他。

  什麼是“花石綱”呢?先說花石,就是名花異草,奇木怪石。宋徽宗喜歡這個,因為蘇杭地區盛產,他就要人把這東西從南方運過來。正所謂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東西需求量大了,蔡京之類的“奸臣”又投其所好,就成立了一個“蘇杭應奉局”,專門辦理此事。因為這個規模越來越大,車船運輸一次就需要一個大的編隊,這就是“綱”。“綱”的意思就是用一根大繩子把東西連起來,就像現在所說的一組一樣,可以引申理解為一個編隊。因為花石大多來自蘇杭地區,需要用船來運輸,十條船為一個編隊,也就是一綱。所以,楊志才會說他們那次是“差一般十個制使”。當然了,如果是車隊、馬隊,也可以是五十或者一百為一綱。

《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兩次押運為什麼均告失敗

  可別小看了這個“花石”,為了它,朝廷專門成立了一個官員衙門;為了它,一次運輸就要十條船;為了它,這種押執行為要一次性動用十個“制使”級軍官!據說,因為它,江南地區被弄得民不聊生,導致了方臘的起義。這可不是端王趙佶看上了王都尉的鎮紙獅子,第二天派個人送過來就成!有些奇石要高過途徑地的城門,要想透過,必須得把城門拆掉。而這種行為一直持續了二十幾年!楊志押運的那批花石綱,他的船是在黃河裡翻了,原因是什麼?超重?還是操作不當?要冒著大風行船,肯定是有個期限,誤了這個期限,肯定也是罪過!所以說,不管你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這麼長時間幹這麼一件禍害民眾“沒紀綱”的事情,早晚都得“出事”。


  楊志第二次押運花石綱失敗

  楊志離開梁山泊回到東京,把“收的一擔兒錢物”全用光了,得到了什麼呢?見高太尉一面。不想這個高俅“忒毒害,恁地刻薄”,不但沒有恢復楊志的官職,反而把楊志臭罵了一頓,“趕出殿帥府”。楊志弄來的錢已經花完了,恐怕連房錢也付不起了,只好把祖上的寶刀賣了,換一點兒盤纏,然後“投往他處安身”。不過,這個楊志還是沒有走出他的倒黴運,他要賣刀,在馬行街上“立了兩個時辰,並無一個人問”。好不容易等來了一個人,卻是一個叫牛二的“沒毛大蟲”!這個傢伙是東京有名的潑皮“老虎”,“開封府也制他不下”,楊志碰到他,只能是倒黴再加倒黴。楊志殺了這個沒有毛的“老虎”,被判刑流放到北京大名府充軍。

  大名府的留守司主官叫做梁中書,他知道楊志這個人,不僅留他在“廳前聽用”,還提拔他當了一個提轄官。梁中書的丈人是當朝太師蔡京,六月十五日是他的生日,蔡京這個官是靠著丈人才當上的,不用說,這送禮是必須要進行的。因為去年的十萬貫生辰綱被人劫了去,今年再送,必需要一個十分“了事的人送去”,這差事就又一次落到了楊志頭上。

《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兩次押運為什麼均告失敗


  楊志本來不想接這件差事,只因為梁中書待他不錯,還有一個極大的誘惑——送成了重用提拔,所以在提了條件後就接下了這個活兒。接下來的事情叫做“吳用智取生辰綱”,事情發生在黃泥崗上,但是,這兒的故事雖然精彩紛呈,楊志卻是一個被動的角色。他不但風頭被吳用導演的“劇情”所左右,還要被梁中書派來的老都管謾罵,揪小辮子。而一身好武藝的楊志,在黃泥崗上展現出來的,也就是“拿了朴刀,趕入松林裡來”大喊了一聲而已。


  兩次押運失敗意味著什麼

  楊志作為武藝不錯的軍官,乾的卻是押運工作,這總有些大材小用的嫌隙。軍隊也會有押運,比如說押運糧草到邊境或者戰鬥前線,但在一般人的意識當中,押運糧草這活兒都不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從事的營生,相應的,它的帶隊將領也不是武藝高強之人。楊志為什麼幹押運這件營生呢?皇帝雖說擁有整個天下,但他還是有個內外之分的。像修建“萬歲山”這種事情,應該是皇帝的“內務府”管轄之事,也就是皇帝的純私事。不用說,梁中書給蔡京送生辰綱,也完全是個人私事。也就是說,這種個人行為押運的物品,應該是民間鏢師所幹。但恰恰是這種民間鏢師所幹的活兒,卻落到了一個國家軍隊很不錯的軍官身上,這怎能不讓人們問一聲,這到底是為什麼?

  楊志兩次押運均告失敗,讓人們清楚地看到,當一個將軍成為一個私人私利的“鏢師”,他的武功再怎麼高強,又有何用?楊志從黃泥崗起來,本來想一死了之,後來想起了梁山泊,大概是有所感悟,別人能夠當得強盜,我為什麼就不能?於是就上了二龍山,也當起了強人。再後來,成為梁山好漢的楊志,是不怎麼願意接受招安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一個成為“鏢師”的將軍,比一個有“仁義”的強盜好不到哪裡去!

《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兩次押運為什麼均告失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75 字。

轉載請註明: 《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兩次押運為什麼均告失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