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歷史上的奇才為何多是 “山野村夫”?

  導讀:中國古代尤其在亂世,出現不少奇才,他們大都來自民間。一言以蔽之,曰:人才在野。孔明得以在腐朽的東漢末年冒出頭來,首先要感謝的貴人不應是劉備,而應是董卓。沒有董卓亂京,群雄並起,他孔明還在家鄉務農,充其量得個民辦教師的“講臺”,才幹到哪裡發揮?哪個賣官鬻爵的大員會選用一個田間吟詩的農民為官呢?是“董卓之亂”成就了孔明之類的民間奇才,是這些民間奇才風雲際會、群策群力,才推翻了舊世道,建立了新政權。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並起,到後來三國時等於只剩三路,看看勝出的人才,多是 “山野村夫” 出身。在起初討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中,領軍人物是官宦子弟袁氏二兄弟:袁紹與袁術。然而,這兩位貴族之後最後無一成事。真正成事、成為日後三國之主之一的,反倒是不被他們看好的、起於民間的鞋匠劉玄德。後來的三國之主,在十八路諸侯中都算不得什麼 “巨頭”。曹操還算是比較有實力的一路,孫權的父親孫堅只不過是居中的一路,而劉備劉玄德雖打著“皇叔”的旗號,其社會身份不過是個民間鞋匠,他的左膀右臂,一個賣綠豆的關羽,一個殺豬的張飛,他們當時僅帶著一小路人馬、只能依附在公孫瓚那路,是一路諸侯中的一支小分隊,誰會料想這隻“民間小分隊”以後會得到三分之一天下呢?

  《 三國演義》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開篇,除了作者羅貫中尊劉正統的價值觀,還有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卻被讀者忽略了——劉備陣營全是起兵於民間的“草根精英”,他的天下比之孫權子承父業來得艱辛得多,完全是打拼出來的。劉備隊伍中,具有萬夫不擋之勇的關羽、張飛都來自民間,而看看當時袁術與曹操對待民間人才的態度,便可知這兩路諸侯的未來。袁術僅僅因為關羽、張飛是小小“馬弓手”、“步弓手”,就恨不得將其哄出。論資排輩,是最沒見識的領導。除曹操、孫堅之外的十六路諸侯,在人才戰略上與袁氏二兄弟大同小異,大多或有眼無珠、或前恭後倨,所以,逐鹿中原途中作鳥獸散也合乎天理。

揭秘:古代歷史上的奇才為何多是 “山野村夫”?


  英文中有句諺語,叫“寶貝放錯地方就是垃圾”。對這句諺語,想必兩千年前的諸葛亮、呂蒙、郭嘉等士感觸頗深。這三位是三國的扛鼎人才,皆出自寒門、來自民間,分別被三國之主劉備、孫權、曹操本著“唯才是舉”的原則納入。如果他們投入的是其他十幾路諸侯的懷抱,還會有後來的大展宏圖嗎?三國之主對待人才相當低姿態,不問出身,禮賢下士。他們的重要謀臣與戰將大多來自民間。正是民間人才,構成魏蜀吳三國各自強大的“人才庫”……歷史長河裡,一再出現“人才在野”的滾滾波濤,為何“人才在野”、奇才多是“山野村夫”出身?

揭秘:古代歷史上的奇才為何多是 “山野村夫”?

  在封建僵化的人事體制下,易生麻木不仁之徒,呆在體制內時間越久越失活力,活力在民間。封建官僚體制強調“守勢”,守住祖宗之法,保持官位及轄區穩定,直至以僵為穩,穩定到失去活力;而體制外的民間有它的流動性,尤其民間的年輕人渴望求變脫穎而出,所以他們反應敏銳,很容易追隨甚至領跑新生事物。他們沒有什麼輸不起,因為他們除了才能,一無所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19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古代歷史上的奇才為何多是 “山野村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