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洪承疇投降清朝這一件事,在千餘年的歷史當中,一直是讓人們議論紛紛的。有些人說洪承疇是叛徒,而有些人認為清朝是民心所向,千里馬就該遇到伯樂,但是,關於洪承疇為什麼降清,到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洪承疇二事 洪承疇降清的原因
從歷史的資料當中我們其實是可以知道的,關於歸降清朝這一件事,其實是非常複雜的。一開始,洪承疇是拒絕的,早在松山的時候,就有人勸他投降,但是堅決地拒絕了。儘管他深刻地知道明朝的後期有多麼腐敗,整個王朝的內裡有多空洞,他還是一如既往地追隨著。
就算是後來,洪承疇被清朝俘虜。雖然從一開始,他就看出了清朝最後會統一天下,也看出了皇太極的精誠圖治,可他還是堅決不投降,就算是皇太極親自出面勸說他還是沒有投降。
在被清朝關押的時候,其實她早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了,他不吃不喝披頭散髮,就算是一開始被抓住的時候被強迫下跪,他依然傲骨輕蔑。
其實,洪承疇的投降,是經過了他內心複雜的一番強烈的掙扎的。但是,最後打動他的,還是皇太極的真誠和誠心。有一次,他看到他只穿了一件單薄的衣服,皇太極立馬脫下了自己的衣服給了他。洪承疇知道,天時地利人和,皇帝確實有一統江山的能力,他會是個明君,會讓百姓安居樂業,所以,洪承疇選擇了歸順於清朝。
洪承疇二事
《洪承疇二事》,是一本清劉獻廷所著文言文作品,收錄在《廣陽雜記》裡面。主要講的就是當洪承疇進入了北京之後,他的母親還在世上,後來,他把他的母親接到了北京。他的母親剛一見到他就狠狠的責罵他的不是,一一道來他沒有為了國家捐軀的種種罪行。她母親說:你把我接到這來,就是要我成為清朝的老婢女嗎?我要把你這個不孝子給打死,給世人除了禍害!
洪承疇幸虧跑的快,他的母親沒有打到他。後來他的母親就僱用了一艘船,回到了南方的老家。這就是《洪承疇二事》的大致意思。另外,我們再來說說洪承疇的傳奇一生。
洪承疇從小家境不是很好,但是人窮可志卻不短呀,在他的不懈努力拼搏奮鬥下,最終能夠成為明朝的一代大官。古代的入朝為官,其難度就好比今天的考個公務員了吧。更何況他出身低微,沒有任何的經濟基礎,強大的人際關係,要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平民,奮鬥到官任重職的大臣,其中要付出的努力和艱辛,不是我們平常人能夠想到的。
洪承疇生平中的兩件事,令我感觸良多,領悟到了很多對人生很有影響的道理,讓人印象深刻,甚至會影響到人的一生。一個就是愛好學習,努力接受教育的一件事情,從小他家就沒有能力讓他去私塾唸書,而他卻深知獲取知識對人生的重要性,並且經常流連於私塾附近,接受知識的洗禮和薰陶。
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做出的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大爭議的事情,他歸降給清朝做了臣子。這個結果令大家出乎意料,但是我從另外的方面想,其實,他這樣做還是有原因的,如果不能再在這個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了,在另外一個地方實現自己的價值,那有何不可的呢?
洪承疇怎麼死的
洪承疇一生豐功偉績無數,被人敬仰,同時也被人唾罵著。一個人永遠都在不斷的前進著,為自己想要努力的東西不斷的奮鬥著。雖有那麼多的成就,但人終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不知道眾人對洪承疇的死如何評價的,都各摻一半吧。
其實洪承疇是自然死亡的,他也算得上安然死去了,終於要擺脫世人對他的唾罵和嫌惡而進入另一個世界了,他可能也能疏解心中的難過了吧。
洪承疇自然死亡之後,所有人都以為皇帝會給予他厚葬,並紀念他的功與名。可誰曾料到,他死後的家人竟陷入了無立錐之地的境地。他生命中做的轉變他一生的決定,無論是誰都說不清那到底是好還是壞。袁崇煥並沒有給他的命運帶來好運,他最終被崇禎皇帝殺害,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忠心耿耿效忠的皇帝會反手將他殺害,他曾經征戰沙場,保衛國家,勇猛殺敵,為百姓和王朝帶來安寧的生活,皇帝卻是這樣對他的。
很多人都說他是叛國投敵的大奸臣,或許是因為他心中早已對明朝有了異常的想法,也或許他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或許他是為了家人的安危,暫時投敵而已。但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他的這個決定,決定的就是他和他家人的後半生的命運了。不管怎麼樣,人做決定,還是要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良心,這樣即使沒有好結果也罷。
如何評價洪承疇
洪承疇,是明朝時期的人。這個人,一生充滿著精彩和傳奇的故事,但是這樣一個人物,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是多種多樣,褒貶有加。那麼,究竟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呢,究竟要如何評價洪承疇這樣一位人物呢?下面,我們就跟隨專家一起來看看洪承疇的評價。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王朝的衰敗,都和統治者的政策糟糕與否是分不開關係的。在歷史王朝明朝後面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統治非常之腐敗,而且重小人棄良臣的整個社會風氣,讓整個王朝都岌岌可危。
在松山戰役當中,當時的崇禎皇帝因為不聽信洪承疇的建議,而殺害了良臣袁崇煥,而這,也是剛好成為了松山戰役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明朝末期,整個經濟社會動盪不安,在註定滅亡的道路上是越走越遠。
明朝後期的同時,女真社會開始急速發揮她自己的力量,並且這時候努爾哈赤始建了後金,並在1636這一年把國號改為金。那時候的淸社會,軍事非常的強大,政治賢良,處罰也非常的寬厚,可以說是民心所向,清朝取代了明朝,已經成為了既定的事實。
對於洪承疇的歸順清朝,有人說他是叛徒,也有人說這是聰明人的做法。在我看來,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能愚忠的,要懂得隨機應變的。他最重要的,是要利用自己的能力造福人民和社會。所以,洪承疇,是正確的。
洪承疇對聯
洪承疇從小雖然家境貧寒,沒有私塾可念。但是由於他從小熱愛學習,每天都會去私塾旁聽一些知識,這樣的舉動也感動了一位老師,願意免費收他為學生。這就為他今後的才華橫溢,才高八斗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本來他腦子也是靈活的,再加上他好學,很願意學習各種知識,因此,他作對聯的功底也是日漸深厚了。
明朝崇禎年間的重臣洪承疇非常的喜歡寫作也很喜歡書法,也喜歡楹聯。他覺得自己對當今的皇帝非常的忠誠,可以做世人的楷模,於是為自己撰了一副對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上聯意思就是他十分的感謝皇恩的浩蕩,下聯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自己對皇帝的忠誠,是一副好聯。可是,洪承疇最後還是降清了。
有人為了諷刺洪承疇,就在上聯和下聯的結尾各加了一個字,上聯加一個“矣”,下聯加一個“乎”字,這兩個字都是文言文的助詞,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君恩深似海了,臣節重如山嗎?”是極大的諷刺。
關於他的才華,很多人覺得,是培養了錯誤的人才了。尤其是在他歸降於清朝之後,很多人都認為,既然都要歸降於敵國的,那就等於養了個敵人了。但是仔細想想,雖然說大家都是義正言辭的說著,要有民族氣節,要堅貞不屈,誓死為國家做貢獻。
其實,他的才華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否定,至少歷史上清朝很多的規章制度、禮儀法度,都是洪承疇建議而設立的,他廣博的知識運用在建設國家制度上面,為清朝完善國家機制,為清朝日後的繁盛和持久的統治,也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的。
洪承疇這個人身上帶著無數的爭議,他的叛國投敵令人唾棄,但他的征戰沙場,豐功偉績又值得人們無限敬佩,我們只有辯證的看待歷史,我們才能真正的從歷史中學到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