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魏王李泰是怎麼死的?

由 南宮丹紅 釋出於 八卦

  導讀:濮恭王李泰,字惠褒。始封宜都王,武德四年三月徙封衛王,出繼懷王后。貞觀二年又徙封越王,為揚州大都督。再遷雍州牧、左武候大將軍。改封魏王。太宗皇帝因為李泰喜好儒學,善於寫文章,下詔在王府置文學館,得以自引學士。又因為李泰腰粗肚大,允許他乘小輿到朝堂。王府司馬蘇勖勸李泰學習古代賢王那樣延賓客寫書。李泰於是就上奏章,撰寫《括地誌》,於是引進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人一起撰寫。衛尉供帳,光祿司供給飲食,士人中有文學的多與他交往,而貴族遊子弟更是願意攀龍附和,一時間門庭若市。李泰嫌太慢,有心速成,要成大功業。就分道計州,編輯疏錄,一共是五百五十篇,歷四期成。

  皇帝非常高興,下詔收藏到秘閣,所賜錦段萬匹。後來,皇帝到李泰延康坊住宅,赦免長安死罪,還免去了坊人一年的地租,賞賜府僚布帛多少不等。因為李泰每月的花銷比皇太子的還要多,諫議大夫褚遂良進諫說:“聖人尊嫡卑庶,謂之儲君,故用物不會,與王共之,庶子不得為比,所以塞嫌萌,杜禍源。先王法制,本諸人情,知有國家者必有嫡庶,庶子雖愛,不得過嫡子。如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私恩害公,惑志亂國。今魏王稟料過東宮,議者以為非是。昔漢竇太后愛梁王劉武,封四十餘城。王築苑三百里,治宮室,為複道,費財鉅萬,出警人蹕,一不得意,遂發病死。宣帝亦驕淮陽王,幾至於敗,輔以退讓之臣,乃克免。


  今魏王新出閤,且當示以節儉,自可在後月加歲增。又宜擇師傅,教以謙儉,勉以文學,就成德器,此所謂聖人之教,不肅而成也。”皇帝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徵也說:“魏王李泰作為陛下的愛子,欲安全之,則不當使居嫌疑之地。今武德殿在東宮之西,昔海陵王居住過大地方,議論的人都以為不可。雖時與事異,人之多言,尚或可畏。又王之心亦弗遑舍,願罷之,成王以寵為懼之美。”太宗皇帝覺悟,才停止了讓李泰入居武德殿的事。當時皇太子李承乾病蹇,李泰用計詆譭太子,有心謀奪太子位。於是,引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做為心腹,讓韋挺、杜楚客等人相繼管理王府中事。這些人幫助李泰聯合朝臣大臣,相為朋黨,在朝中形成了魏王集團勢力。李承乾害怕了,暗中派遣人,自稱是李泰王府的典簽到玄武門上奏書,皇帝看到奏書中說了許多李泰的罪錯。

  太宗皇帝大怒,當即下令搜捕上書的人細查此事,沒有找到。等到太子李承乾事情敗漏,皇帝私下裡答應立李泰為太子。朝臣岑文字和劉洎等也請皇帝立李泰為太子。長孫無忌堅持要立魏王李泰的同母弟弟晉王李治。太宗皇帝李世民因為太原石文有“治萬吉”之說,就又欲聽從長孫無忌的意見。李泰風聞此事後,就對弟弟晉王李治說:“爾善元昌,得無及乎?”晉王十分憂慮,皇帝見李治憂心忡忡,就問他,李治就把哥哥李泰說的話告訴了父皇。皇帝恍然大悟。又正趕上召問李承乾,皇帝譴責他。李承乾說:“兒臣貴為太子,還有何求?都是讓弟弟李泰給逼迫的。因為怕被李泰所謀害了,才與朝臣圖謀自安之計策罷了。

  我這樣一來做事雖然是犯了圖謀不軌的大罪。但若是讓李泰成為新太子,正是父皇中了他的計呀。”皇帝說:“也對,要是立了李泰,則太子的位子就成了可以詭計求得的了。要是讓李泰真的得立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就都活不成了;要是立李治,李泰和李承乾就都沒事了。”於是,皇帝下令幽李泰於將作監,解除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降為東萊郡王。並且下詔:“自今太子不道、籓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然而,皇帝還是對長孫無忌說:“公勸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無為宗社憂,奈何?”雉奴是高宗李治的小名。李泰在貞觀十七年又被改封為順陽郡王,居均州之鄖鄉。

  皇帝曾拿著李泰的表章跟左右的人說:“李泰文辭可喜,豈非才士?我心裡一直是很喜歡他的,但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考慮,遣他居外,可以使江山無憂、兄弟兩全也。”貞觀二十一年十一月,進封李泰為濮王。高宗李治即位,詔令李泰可以開府置僚屬,車服飲食特殊優待。最後,在公元652年,李泰在三十五歲那年死在了鄖鄉,死後,高宗皇帝贈他太尉官職、雍州牧。李泰之死史書為交代,或許是自然死亡,或許是政治死亡。不過這些都被唐朝的統治者給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