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這樣的王者榮耀cosplay還會被大媽怒懟, 那我就生氣了
如今cosplay倍受青年人的喜愛,尤其在動漫和遊戲等領域廣受歡迎。然而一些老一輩的大媽級人物卻並不認可。
要是這樣的王者榮耀cosplay還會被大媽怒懟,那我就生氣了(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這姿勢有不有驚到你呢?
小喬不是小女孩嗎?
噓!!!
簡直不要太美!
這隻鳥神搶鏡。
你的劍呢?
看這氣質有不有仙女的味道?
終於把你的扇子拿出來了,果然很大。
皺著眉、撅著嘴、張大鼻孔,這是一張被研究證實世界通用的憤怒臉。俗話說“氣大傷身”,生氣給身體帶來的傷害是全方位的。
有心理學家透過病例分析發現,生氣1小時造成的體力與精神消耗,相當於熬夜加班6小時。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各種疾病就會找上你。
生氣惹來這幾種病
1
傷害乳腺
生氣會導致肝氣不舒、氣滯血淤,發生乳腺增生等疾病。
2
出現甲狀腺問題
生氣會搞亂內分泌系統的控制中樞,使甲狀腺分泌激素過多,久之會引發甲亢。
3
加速大腦衰老
生氣時腦血管壓力增加,血液中含有毒素最多,進一步加速腦部衰老。
4
胃潰瘍
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直接作用於心臟和血管,減少胃腸血流量,蠕動減慢,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
5
造成心肌缺血
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會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血。
6
損傷免疫系統
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醇。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運轉。
9
抑鬱失眠
生氣可導致氣機不暢,所以也常出現精神心理疾病,如情緒低落、多疑善慮、沉悶欲哭等,甚至發展為抑鬱症。
若大怒傷肝,肝氣上逆,則常見煩躁易怒,亢奮激動,失眠多夢。
生氣時別做4件短命事
1帶“氣”入睡
帶著“氣”入睡會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導致失眠或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因此要告訴自己,晚上生氣著急也沒用,先睡個好覺養精蓄銳,明天再說。
2暴飲暴食
生氣時會攝入更多高油、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面對這頓突如其來又不健康的“大餐”,消化系統可能受影響,導致腹瀉或便秘等問題。吃太多還會導致營養過剩,讓你身材走樣。
3喝悶酒
酒精會影響大腦額葉的功能,而額葉負責控制神經衝動,能防止我們去傷害別人或自己,酒精會讓我們變得更加不理智,行為變得更衝動,甚至犯無法彌補的過錯。
4忽視血壓
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2小時,中風的風險會增加3倍,心臟病突發風險則會增加5倍,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史的人,風險更高。
如果你屬於高血壓患者或高血壓高危人群,一定要留意自己的血壓,儘快壓住怒火。
對號入座趕跑怒氣
炸藥型:一點就著勸不住
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鐘,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控制好這12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
此時不妨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數10個數,然後你會發現,那團即將爆發的怒火漸漸熄滅了。
最好的默數不是從1數到10,而要有規律地跳著數,比如1-4-7-10-13……在數數時做點加減法運算,更容易讓理性迴歸大腦。
隱忍型:滿腔怒火鎖心中
憤怒本是能推動問題解決的積極力量,但隱忍不發,做錯事的人就一無所知,更談不上道歉。
建議學會三點:
自我質問。問自己:“同事出了錯導致我挨批,我可以毫無表示嗎?”你的內心或許會回答:“不行!這對我和他都不好!”
換個角度想問題。不妨試想,假如朋友受到傷害,他會怎麼做?沒錯,他當然有權表達不滿,那自己為何不可以?
用建設性方式溝通。壓抑憤怒往往給家庭和朋友帶來更多傷害,最好的方式是,心平氣和地與對方談談,並且提出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嘲諷型:陰陽怪氣繞彎子
嘲弄是被動的攻擊性溝通,而非“機智”的幽默。刻薄的言辭和古怪的表情更容易傷人,尤其是親近的人。
與其絞盡腦汁地諷刺人,倒不如找到合適的詞語,直接表達你的真實想法。比如說“我希望你下次能守時,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這樣更能清楚傳遞資訊,遠比尖銳的諷刺要好。
習慣型:成天一副壞臉色
總是習慣性地發脾氣,家人、朋友、同事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快就會怕了你,甚至避免與你接觸,讓你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建議尋找並察覺憤怒的跡象。這類人常常說話衝、臉色差卻不自知,一不留神就傷害了他人。留意自己的行為和感覺。
當你能夠靈敏地覺察到自己快要生氣時的種種跡象時,便可做些努力平息即將到來的怒氣。
溫馨提示:
本平臺分享的
健康
資訊,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017-08-12)
生氣的八大危害經常生氣也會致癌?生氣到底有多傷身生氣的八大危害告訴你。
有句古話說怒傷肝,那麼生氣到底有多傷身呢?生氣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生氣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吧!
生氣的八大危害:
美國“網路醫學博士”網站和美國“關愛網”等多家媒體近日綜合相關研究發現,生氣不僅會傷及心肝肺等人體重要組織器官,而且會增加癌症和猝死機率,縮短預期壽命。
1.傷心臟。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為期2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生氣會導致心梗(MI)或急性冠脈綜合徵(ACS)危險增加4.74倍。另一項研究發現,與善於控制情緒的人相比,健康的愛發脾氣者罹患心臟病而死亡的機率高出19%,愛生氣的心臟病患者死亡率更是增加24%。
2.傷肝臟。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氣會導致慢性丙肝病人病情加重。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愛生氣、充滿敵意和輕中度抑鬱人群體內C反應蛋白(CRP)水平更高。《動脈硬化血栓血管生物學》雜誌刊登以色列一項研究發現,CRP水平升高與肝炎和肝損傷關聯密切。
3.傷肺臟。
美國馬薩諸塞州史密斯學院生理學專家貝妮塔·傑克遜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年齡越大,越容易生氣,肺功能也越差。生氣時情緒激動過度,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結果造成肺泡持續擴張,得不到正常放鬆和休息,導致肺臟功能失常。專家表示,適當深呼吸,讓肺泡得到適當的放鬆,有益肺臟健康。
4.傷胃腸。
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醫學教授馬克巴比亞斯基完成的研究發現,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胃腸血流量降低,蠕動減速,食慾不振,嚴重時還可引起胃潰瘍。
5.皮膚癒合慢。
美國《大腦、行為和免疫》雜誌刊登俄亥俄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脾氣暴躁的人,身體自我修復能力更差,傷口癒合也更慢。生氣會導致人體應激激素皮質醇的增加,皮質醇則會導致與人體組織修復密切相關的兩種免疫細胞減少,進而導致皮膚癒合速度大減。
6.致癌。
生氣憋悶是導致癌症的快捷方式。美國生理學家愛爾瑪博士完成的研究發現,生氣10分鐘耗費的體能相當於3000米賽跑。長期生氣導致的內分泌功能紊亂和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使得癌症更容易發生。
7.猝死。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刊登耶魯大學蕾切爾·蘭帕特博士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脾氣暴怒的男性不僅容易發生腦卒中,也容易發生猝死。研究發現,生氣會對心血管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怒髮衝冠時,肌肉中血流量高出正常水平,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引發心肌缺血、心律不齊、大腦缺氧、氣短、甚至猝死。
8.折壽。
研究發現,經常生氣的確會縮短壽命。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專家約翰·巴爾福特對118名參試大學生進行的25年跟蹤調查發現,對他人敵視程度高的參試者,50歲前死亡的比率高達近20%。相比之下,“敵視度”最低的參試者50歲前死亡機率僅為5%。
9、腦溢血
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溢血。
10、心絞痛
生悶氣可致甲狀腺功能亢進。傷心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11、尿失禁
經常生氣的人,可使腎氣不暢,易致閉尿或尿失禁。
女性生氣的危害:
1、色斑沉著:生氣時,大腦血液中增加的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症,從而出現色斑問題。
2、月經不調:生氣和壓抑會導致肝氣鬱結出現月經不調、週期不規律、經量減少、血色暗紅等問題,甚至出現閉經或更年期提早到來。
3、傷害乳腺:生氣會導致肝氣不舒、
氣滯血淤
,發生乳腺增生等疾病。
4、出現甲狀腺問題:生氣會搞亂內分泌系統的控制中樞,使甲狀腺分泌激素過多,久之會引發甲亢。
5、加速大腦衰老:生氣時腦血管壓力增加,血液中含有毒素最多,進一步加速腦部衰老。
6、胃潰瘍: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直接作用於心臟和血管,減少胃腸血流量,蠕動減慢,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
7、造成心肌缺血: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會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血。
8、損傷免疫系統: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醇。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運轉。
生氣會導致女性內分泌系統紊亂,身體合成更多的皮質醇,這種物質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影響免疫細胞功能的正常運轉,降低抵抗力,進而引發疾病,因此,女人在遇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時,應儘量做到自我調整。
如何避免生氣?
1、躲避法
在生活中遇到別人的刺激時,就儘量避開,眼不見,心不煩,怒氣自消。
2、轉移法
當生氣時,有意識地聽聽音樂,逗逗孩子玩等,這是積極的接受另一種刺激,即轉移大腦興奮點的制怒方法。
3、主動釋放法
把腦中的不平和憤怒向認為適合的人全盤托出,平時與人相處不可能不產生意見、隔閡,經常交換意見,把話說清楚,也是平怒和增強團結的方法。
4、意識控制法
是以自己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使憤怒情緒難以發生或降低強度。以自己的內部語言為媒介,如在生氣時心中反覆默唸 “別生氣”“不該發火”等等。常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5、昇華法
把怒氣化為從事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的力量。司馬遷說:“文王拘而做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怒之所為也”。就是昇華的典型例證。
6、運動療法
生氣後可以加強運動以消氣。如打球,跑步,參加重體力勞動。
7、飲食療法
多吃抗壓食物,如糙米、燕麥、蔬菜、瘦肉等含維生素B1的食物和洋蔥、大蒜、海鮮等含硒較多的食物,每天補充一粒維生素C。
8、中醫按太沖穴“出氣”
太沖穴位於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根據中醫理論,它具有舒肝理氣、活血、通調三焦氣機等功效。人在生氣後按壓此穴,能幫助疏洩、消氣,緩解人因生氣引起的一些疾病,因此太沖穴又被稱為“消氣穴”、“出氣筒”。
按壓這個穴位前,最好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沖穴,3分鐘後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沖穴3分鐘。反覆2—3次,共計10—15分鐘。揉按時要有一點力度,以產生酸脹甚至脹痛感為宜。這種方法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有淚往肚子裡咽的人,還有那些鬱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建議可以在飯後1小時進行按摩。
知道了生氣時怎麼發洩不傷身,但需要注意的是,凝血障礙者慎用,孕婦禁用。
各位看官,你經常生氣嗎?留下你的評論。
(2017-07-16)
“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回應每一個爭議,這不是浪費時間嗎?”8月13日,爭議纏身的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周嘯天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自8月11日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公佈以來,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周嘯天的詩作水準遭遇文學界口誅筆伐。
12日下午,作家方方發微博稱:“沒讀其他的。不知獲獎詩集如何。單看這幾首(網上流傳的幾首),柳忠秧的詩比他(周嘯天)好點。難怪一些詩人說,得魯迅詩歌獎只有利益,沒有榮譽感。”
13日,青年詩人徐晉如更是直言“真正的詩人瞧不上魯迅文學獎”。
為此,周嘯天稱:“方方可能對詩詞的瞭解比較少,我也沒看過柳忠秧的作品。”
而對於徐晉如,周嘯天以一句“你信嗎”作為回應。
“(對徐晉如的評論)你信嗎?我對徐晉如這個人沒有惡感,但是我比較同情他,因為我覺得他心態一直不是很好,他離陶淵明很遠,對他的評論我不作任何回應。我想我獲獎這個事情本身已經令他很生氣了,再作回應不是火上澆油嗎?”周嘯天對澎湃新聞表示。
周嘯天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是陶淵明,他稱和陶淵明“在精神方面是相通的”。“簡單說我欣賞他的心境平和,自然和諧。”他說。
對話周嘯天
澎湃新聞:你在之前的採訪中說預感自己會得獎,為什麼會有這種預感?
周嘯天:當一個餡餅第一次、第二次砸到你頭上的時候你會感到意外,第三次你還會意外嗎?我之前寫舊體詩已經拿過兩次級別較高的獎項,所以這次也是意料之中。
澎湃新聞:這次獲獎對你今後的詩歌創作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周嘯天:對我今後繼續創作舊體詩有一些鼓勵作用,獲獎說明魯獎(魯迅文學獎)對舊體詩詞創作比較關注,這對舊體詩(的發展)會有一定積極的影響。
澎湃新聞:你在日常生活中會看些什麼產生寫作靈感?
周嘯天:凡是好的東西我都會看。別人知道的我都想知道,文學作品包括小說、散文,平時我都會看,看到好的東西也會買。
澎湃新聞:你對“好”的定義是什麼?
周嘯天:比如近期從媒體獲得的資訊,看到一些作品沒有讀過,我就會找來讀。一些朋友提到的認為好的作品,如果我沒看過也會找來看。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會開一個書目,我就按照那個書目看書。
澎湃新聞:有媒體評價你寫的是新聞詩。
周嘯天:新聞詩是杜甫開創的,杜甫“三吏三別”就是典型的的新聞詩,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唐詩中就有很多新聞詩。
澎湃新聞: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新聞題材?
周嘯天:非常令人揪心的新聞,比如汶川地震、海嘯、馬航失聯。這些新聞令我感到揪心,我就會去關注它們,關注的同時浮想聯翩,產生創作寫作的衝動和慾望。
澎湃新聞:你年輕時就是一個詩迷?
周嘯天:我從小就很喜歡讀詩。從10歲左右開始讀唐詩100首,宋詞100首,唐宋詩詞100首以及歷代民歌100首之類的系列,我很喜歡這些。這些閱讀成為了(我日後寫詩)的一種積累,加之我讀研究生時主攻唐詩宋詞,所以比較專業。
澎湃新聞:什麼時候開始動筆寫詩?
周嘯天:很長一段時間我喜歡閱讀,寫作水平在閱讀的同時得以提升。如果說真正開始寫,還是在2000年以後。
澎湃新聞:你喜歡哪位詩人?
周嘯天:從人生品質方面,我喜歡陶淵明。簡單說我欣賞他的心境平和、自然和諧。《將進茶》(周嘯天的獲獎作品)這首詩包含的就是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的含義。
澎湃新聞:所以你認為你的作品傳承了陶淵明的神韻?
周嘯天:在精神方面是相通的。陶淵明對人生的態度,比如熱愛自然、勞動、讀書、享受親情這些都是我欣賞的風格。
澎湃新聞:王蒙對你的《將進茶》評價很高,你也在採訪中說他是你的知音。你覺得你們心靈相通之處表現在哪裡?
周嘯天:王蒙對生活、人生的態度很豁達,興趣愛好廣泛,跟陶淵明很像。
澎湃新聞:所以你認為王蒙跟你在對人生的態度方面很有共鳴。
周嘯天:是的。
澎湃新聞:作家方方在接受採訪時說,單就網上曝出的一些你的作品而言,水平還不如柳忠秧。你怎麼回應他這個評價?
周嘯天:方方可能對詩詞的瞭解比較少,我也沒看過柳忠秧的作品。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回應每一個爭議,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澎湃新聞:青年詩人徐晉如對你獲獎的評論是“真正的詩人瞧不上魯迅文學獎”,你對此有何評論?
周嘯天:我就問一句“你信嗎”。我對徐晉如這個人沒有惡感,但是我比較同情他,因為我覺得他心態一直不是很好,他離陶淵明很遠,對他的評論我不作任何回應。我想我獲獎這個事情本身已經令他很生氣了,再作回應不就火上澆油嗎?
澎湃新聞:這次你獲獎引發那麼多爭議,我們也看到在當下的社會,詩歌的地位式微,你怎麼看?
周嘯天:人見人愛的事情很少,對爭議要淡然處之,不要影響自己的生活。何必要在意呢?為何不放下一切,不被外物干擾?
澎湃新聞:中國80年代曾有過詩歌熱,之後詩歌的發展似乎停滯了。你對當下的詩人群體作何評價?
周嘯天: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沒有足夠的發言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中國澎友”:哪位朋友把將進荼發上來看看
網友“不入傳統”:不管怎樣,這對我們詩歌創作者是種鼓勵。
網友“童礦”:都是固步自封,自己都認為自己了不起,學術界的悲劇,這樣的氛圍還能培養出好的學生?
網友“QDZQB”:朱自清:“他寫的是詩嗎” 魯迅:“我不想姓周了” 徐志摩:“輕輕的我一聲嘆息,不發表一聲感慨”倉央嘉措:“嘛咪嘛咪哄” 席慕蓉:“假如,有一天 我終於能將你忘記 然而,這不是隨便傳說的故事”我說:"我也想得魯迅獎,姓周好辦,可這水平太高了,寫不出來呀”徒弟說:“有幾個高中水平的孕婦看過周教授的詩流產了,正請律師打官司”。。。。。。小夥伴們你怎麼看?本人微訊號:
網友“天津澎友”:該得個打油文學獎
網友“客戶端澎友”:瞧這副樣子!
網友“三字哥”:困難一起扛?
網友“浙江澎友”:寫的什麼玩意
網友“歐洲澎友”:假作真時真亦假。
網友“歐洲澎友”:打油詩也是詩,支援周大詩人!
(1970-01-01)
本文發表於2015年7月號《書城》,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
去年秋冬,很想為北大老校長蔣夢麟(1886-1964)寫篇短文,紀念其逝世五十週年;後因雜事繁多,忙別的去了。這學期在北大講選修課,專設一章“何為大學——蔡元培與蔣夢麟”,略表心意。課講完了,意猶未盡,乾脆引申開去,撰成此文。
十八年前,我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訪學,利用該校東亞圖書館資料,撰成一組總題為“哥大與北大”的短文,先後在紐約的《明報》以及北京的《中華讀書報》上連載,後收入《老北大的故事》(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其中談論蔣夢麟的“教育名家”一則,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以教育為切入口,談論哥大與現代中國的關係,本不該有太大爭議。因為,從事鄉村教育的陶行知、陳鶴琴、趙叔愚都是哥大師範學院的畢業生;更值得關注的是哥大與中國高等教育的關係,東南大學首任校長郭秉文、北京高師校長鄧萃英、嶺南大學校長鍾榮光、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齊魯大學校長朱經農等,都曾就讀哥大。至於歷任北大校長,蔣夢麟、胡適、馬寅初,更是堂堂正正的哥大博士。至於張伯苓一九一七年籌辦高等教育失敗,隨即赴美,入哥大師範學院研究一年,更凸顯了當年哥大在中國教育家心目中的地位。
談論蔣夢麟的這篇短文,因批評《北京大學校史》增訂版(蕭超然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斷言蔣夢麟乃“典型的國民黨新官僚”,不同意將整頓教學秩序說成是壓制學生運動而招來了嚴厲的斥責。當初憤憤不平,日後想來,是我年輕氣盛,主動挑戰造成的。若換一種方式,僅限於正面立論,當不至如此劍拔弩張。可見,“真話”說早了、說急了、說狠了,效果並不好。可是,都想等“水到渠成”,真的是“人壽幾何”呀!十八年後的今天,表揚長期輔助蔡元培(三度代行校長職權)、一九三〇年十二月至一九四六年八月主政北大(抗戰期間為西南聯大三常委之一)的蔣夢麟,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
蔣校長是平反了,可當初爭論的癥結仍在——這就是如何界定大學的功能。作為職業教育家,蔣夢麟對無休止的罷課很不以為然。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日上午,北京大學學生集會歡迎蔣夢麟代表蔡元培到校主持校務,蔣發表演講,算是送給北大人的見面禮——先表揚學生的愛國熱情,又說青年應“以自己的學問功夫為立腳點”,接下來就是:“現在青年做救國運動,今日反對這個,明日反對那個,忙得不[得]了。真似‘可憐年年壓針線,為他人補破衣裳’,終不是根本辦法。吾人若真要救國,先要謀文化之增進。日日補破衣裳,東補西爛,有何益處?深望諸君,本自治之能力,研究學術,發揮一切,以期增高文化。”(《初到北京大學時在學生歡迎會中之演說》,見蔣夢麟《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第394頁、395頁,商務印書館1933)如此“逆耳”的“忠言”,居然沒被學生轟下臺,也真是奇蹟。
一九二〇年五月,蔣夢麟和胡適聯名在《新教育》第二卷第五期上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此文由胡適執筆),表揚這一年的學生運動,“引起學生對於社會國家的興趣”,再就是“引出學生的作文演說的能力,組織的能力,辦事的能力”,可話鋒一轉,又是唱反調:“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卻要未成年的學生拋棄學業,荒廢光陰,來干涉糾正:這是天下最不經濟的事。……單靠用罷課作武器,是最不經濟的方法,是下下策,屢用不已,是學生運動破產的表現!”(《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第157頁、159-160頁)某種意義上,蔡元培與蔣夢麟的立場是一致的,只不過說法委婉多了:“‘五四’而後,大家很熱心群眾運動,示威運動。那一次大運動,大家雖承認他的效果,但這種驟用興奮劑的時代已過去了。大家應當做腳踏實地的工夫。”(《在北大話別會演說詞》,《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452頁,中華書局1984)蔣夢麟日後在《西潮》第十五章“北京大學和學生運動”中,談及蔡元培對學生運動的態度,否認蔡校長“隨時準備鼓勵學生鬧風潮”的流言(《西潮•新潮》第126頁,嶽麓書社2000),我以為是可信的。
又過了兩年,蔣夢麟發表《北京大學第二十五年成立紀念日的感言》,稱:“近幾年來,學生運動,是新動機。現在又遇一反動;這反動就是教育破產。” (《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第418頁)如此立說,比較隱晦;而約略與此同時撰寫的《學風與提高學術》,則開啟天窗說亮話:“教育界這三年來,所用於自衛或攻擊的武器,只有一件,就是罷課。但這件武器,一用再用,再而三,三而四,已破爛不堪,不能再用了。殺人不下,近來竟用以自戕了。武器破爛,教育自衛之道,從此窮矣。”(《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第185頁,此文原題“晨報四週年紀念日之感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呢?蔣夢麟提出來的方案,也不過是十分空洞的“提高學術”。
再過一年,時正代理北大校長的蔣夢麟,特為校慶撰寫《北大之精神》,稱北大特點有二:一是大度包容,二是思想自由;而與之密切相關的,便是兩個明顯的缺點:“能容則擇寬而紀律弛。思想自由,則個性發達而群治弛。”有鑑於此,必須在“相當範圍以內,整飭紀律,發展群治,以補本校之不足”(《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第473頁)。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張“整飭紀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學生們所不愛聽的。可如果沒有蔣夢麟的“黑臉”,單靠蔡元培校長的“紅臉”,這大學是無法維持下去的。某種意義上,職業教育家蔣夢麟的“務實”,是蔡校長得以“高蹈”的前提。
蔣夢麟這一“整飭紀律”的立場,在其擔任校長的一九三〇年代,得到更為充分的展現。上任伊始,叮囑文、理、法三學院的院長“辭退舊人,我去做;選聘新人,你們去做”,如此勇於擔當,體現了大教育家的肩膀。至於確立“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的辦學宗旨,利用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撥款,設立研究講座、專任教授及學生獎學金,建設研究院,規定大學生做畢業論文,缺課三分之一者不得參加考試,留級兩次或留級一次加上兩門必修課不及格者退學等,甚至因學費問題與學生直接衝突,毫不退讓(參見馬勇《蔣夢麟教育思想研究》第183-191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所有這些舉措,可說是“一意孤行”。正因校長強勢,且頗具膽識,在時局極為動盪的一九三〇年代,北大的教學與科研才能穩步上升。站在教育史角度,對於蔣校長之苦心孤詣,應該點贊,而不是冷嘲熱諷。
前排左三為蔣夢麟
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後的中國,稍有良知的教育家,都面臨夾在頑固強硬的政府與熱情激進的學生之間的困境。國共兩黨出於各自的政治利益,對學潮的評價天差地別,但著眼點都是政局穩定與否。教育家則不然,從培養人才的角度立論,對學生之“荒廢學業”不能不深表遺憾。歷史學家對校長們左支右絀的困境,須具“同情之理解”。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大學校長才會與學生站在一起,用罷課、罷教、遊行示威等手段對抗政府。某種意義上,這是校長的職責決定的——維持正常教學秩序,努力“提高學術”,而不是介入現實政治。
我並不完全認同蔣夢麟的做法,但作為北大校長,他堅決要求學生以求學為第一要務,走的是正道。相反,若校長鼓動學潮,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至於教授與學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立場。大學最終如何發展,取決於各方力量的博弈,並不完全體現校長的意志。基於此判斷,我認可蔣夢麟的工作,當初的斷言,今天看來依舊有效:“歷任北大校長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蔡元培。對於老北大基本品格的奠定,蔡氏確實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在歷史學家筆下,蔡氏的意義被無限誇大,以至於無意中壓抑了其他同樣功不可沒的校長。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蔡氏的早年學生蔣夢麟。”(陳平原《老北大的故事》第4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這段話,被日後很多談論蔣夢麟的文章所引用。
但閱讀這段話,最好與我對蔡元培的一再表彰相對照,方不致出現大的誤差。我曾經說過:“百年中國,有獨立的大學理念,且能夠真正付諸實施的,不敢說僅此一家,但蔡元培無疑是最出色的。這是因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識,有其識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識者,不一定有其時——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長北大時的揮灑自如。”(陳平原《觸控歷史與進入五四》第123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蔣夢麟並不具備蔡先生那樣的崇高威望,也沒有“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無論他如何努力,都只能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管理者,而不可能像蔡先生那樣成為現代中國“大學精神”的象徵。
這就到了“功狗”的自嘲。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二十日,時任臺灣大學校長的傅斯年在臺灣省議會答覆教育行政質詢時過度激動,突患腦溢血逝世於議場,享年五十五歲。老朋友蔣夢麟當即撰寫《憶孟真》,初刊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央日報》,後收入傳記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七年版《新潮》。文中有一段話,頗具深意,值得引錄:
十二月十七日為北京大學五十二週年紀念。他演說中有幾句話說他自己。他說夢麟先生學問不如蔡孑民先生,辦事卻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學問比不上胡適之先生,但他辦事卻比胡先生高明。最後他笑著批評蔡胡兩位先生說,“這兩位先生的辦事,真不敢恭維。”他走下講臺以後,我笑著對他說:“孟真你這話對極了。所以他們兩位是北大的功臣,我們兩個人不過是北大的功狗。”他笑著就溜走了。(蔣夢麟《西潮•新潮》第332頁)
這故事很精彩,常被論者轉述,可惜不見出處。兩個大學校長惺惺相惜,且都很風趣,自嘲中不無自得——畢竟自己辦事能力遠比師長強。
既然那麼能幹,為何世人普遍認定,兢兢業業的蔣夢麟,其歷史地位不及蔡元培?關鍵是對大學精神的理解、闡揚與堅守。蔡先生所提倡的“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幷包主義”,乃大政方針,影響極為深遠。至於蔣夢麟,辦事能力極強,人格操守也沒有問題,不愧是教育名家。但若站得更高點,則會發現他太守規矩,缺乏那種開天闢地的氣魄——當然,也沒有那種機遇。傅斯年比他幸運多了,出任臺灣大學校長不到兩年(1949年1月至1950年12月),因其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及凸顯某種精神取向,而被臺大人永遠銘記——其歷史地位類似蔡元培之於北京大學。
我表彰蔣夢麟在教育史上的貢獻,也理解他在實際操作層面某些不得已的舉措;但同時我也注意到,抗戰期間,蔣校長似乎對北大的興趣明顯下降。作為西南聯大三常委之一,蔣夢麟沒能為北大在聯大內部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對於這一點,北大老人頗多怨言。也有對此持理解乃至讚賞態度的,如錢穆在《師友雜憶》第十一章“西南聯大”中,自述當年如何為蔣校長解圍(參見《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第187頁,嶽麓書社1986)。還有湯用彤一九四五年九月六日致信胡適,引自己此前給蔣夢麟的信:“在抗戰八年中,三校合作,使聯大進展無礙,保持國家高等教育之命脈。此中具見先生處事之苦心,有識者均當相諒。” (見《胡適來往書信選》下冊第33頁,中華書局1980)三校合作,特別忌諱領導打架、政出多門,那樣的話,下面的人便無所適從。張伯苓年高不管事,蔣夢麟則常住重慶,目的都是為梅貽琦執掌西南聯大騰出更大空間。
我的判斷是,常住戰時首都重慶的蔣夢麟,在與達官要人的周旋中,逐漸失去了對於北大事務的興趣。看他抗戰勝利後,因“大學校長不得兼任行政官吏”之條規,不顧胡適等老友的極力勸阻,舍北大校長而出任行政院秘書長,就明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此外,這段時間蔣夢麟對學問的興趣與日俱增。一九四三年一月和十二月,蔣夢麟給遠在美國的胡適寫了兩封信。前一封辯解自己對西南聯大事“不管者所以管也”,同時稱“兩年中著一本《書法之原理與技藝》,近月來著成第二冊”,且“夙興夜寐,從事學習英文,亦稍覺進步”(《胡適往來書信選》中冊第550頁,中華書局1979);後一封則交代託人將《西潮》(原題《東土西潮》)英文書稿帶到美國,轉交給胡適,以謀求出版,而後就是:
你知道這廿餘年來,我的學問荒疏極了。到了五十五歲,才知發憤求學。你看可笑不可笑呢?……在這二十多年之將來,我想做點學問,補我往者之失。但亦不過想不苟活一世罷了,並沒有學問上的大野心,以心之所好,玩玩罷了。我這本書也不過是玩意兒,覺得有趣得很。(《胡適往來書信選》中冊第564頁)
這本抗戰時寫於重慶防空洞的《西潮》(Tides From The West),就像第一章所說的,“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蔣夢麟《西潮•新潮》第15頁)。此書英文版為耶魯大學出版社一九四七年刊行,中文版則一九五九年由中華日報社首印。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好書。我談大學教育,不管是描述蔡元培的性格及貢獻,還是鋪排五四前後思想潮流的演進,抑或闡發抗戰中大學西遷的意義等,都曾引述此書。
但另一方面,我又對蔣夢麟在抗戰最緊張的時候,身為西南聯大三常委之一,竟然有心思、有時間坐下來著書立說,深感驚訝。花那麼多時間撰寫《西潮》以及《書法之原理與技藝》,某種意義上表明作者對西南聯大的具體事務已經意興闌珊——這也是北大教授對他不滿的緣故。校長當然可以有業餘愛好,可我卻由此“雅趣”窺測蔣夢麟的心境——日後出任行政院秘書長、農復會主委,不是偶然的。
這倒讓我想起《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一書的《引言》:“著者於民國八年,投入了北京大學裡的學校行政的旋渦,起初尚兼教學而略從事作文。其後因受政治不良的影響,革命心理的衝動,頻年學潮洶湧,又因學款積欠過鉅,迭起教潮;行政事務逐漸加多,學問功夫逐漸減少,至民十一以後,簡直成了單純的學校行政者。積重難返,索性把筆擱起了。”(《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第2頁)作為北大總務長或代理校長,蔣夢麟全力以赴處理校務,以至沒有時間讀書寫作,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其實,大學管理是一件大事,需要高瞻遠矚,更需要知行合一,是值得校長們全力以赴的。十年前我寫過一則短文,題為《為大學校長“正名”》(初刊《南方人物週刊》2004年12月1日,後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大學何為》),其中有這麼一段:“其實,大學校長的主要任務是當好伯樂,而不是自己爭著去做千里馬。既當校長,又搶課題,還帶了不少研究生,這種‘革命生產兩不誤’的做法,我頗為懷疑。不是你當校長不夠盡心,就是你的研究只是掛名——誰都明白,做好這兩件事,都必須全身心投入,你一天又不可能變出四十八小時。與目前的流行思路相反,我以為,國家根本就不該給大學校長重大科研專案。”好在最近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政府還是民間,呼籲校長們暫時擱置自己的學術研究,專職從事行政管理,已經成為主流的聲音。
也正因此,我雖然欣賞蔣夢麟的《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西潮》、《新潮》等著述,但我更懷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個虎虎有生氣、有點霸道、以“提高學術”為第一要務,甚至不惜與學生直接對陣的大學校長。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二日於京西圓明園花園
附記:一九九一年初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學訪學,經常逛舊書店,先後購得香港磨劍堂版《西潮》和《新潮》。那明顯是盜印臺灣的本子,有發行地址,但沒出版時間。這兩本書當時認真讀過,感觸很深,且作了標記,實在捨不得丟。到了需要引用時,只好隨手找一種近年刊行的本子。因此,我的論著中,引《西潮》或《新潮》時,用的本子不一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九鼎食的觸手君”:不能因為政治家的爭鬥而毀了國家棟梁,這未嘗不是眾人皆狂下的獨醒。
網友“阿杰”:大學出產沒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做好學問有什麼用?
網友“小貓不吃魚”:中國最好的一代教育的大師只有民國那會。
網友“pjl647”:今天的北大啊?????????????
網友“bilibili”:我雖然欣賞蔣夢麟的《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西潮》、《新潮》等著述,但我更懷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個虎虎有生氣、有點霸道、以“提高學術”為第一要務,甚至不惜與學生直接對陣的大學校長。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