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賞王凱的演技,《清平樂》提供了一組“控制變數”的互文性對照
本文作者:Michael Wui
同一套衣飾,同一個場景,同一位演員。卻是相隔幾十年光景,截然不同的狀態和心緒,其表現力對演員的依賴可想而知。
【前】得知生母去世,恰逢大朝會,國事私情,他選擇了前者。含而不下的眼淚,是演員的控制力,更是人物應有的狀態——失母之痛卻要維持為君之儀。雖然傷感,但是此時王凱塑造的趙禎,少不更事的悲喜的單純感和對感情控制的倔強感,依然於無聲處揮發出來。
【後】歷遍滄桑,鞠躬盡瘁,顯露老態的宋仁宗昏厥當場。王凱的好演技在於能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身體語言。其老態絕不是隻靠妝發,而是暗淡低垂的眼光、枯萎欲頹的神色、喑啞無光的聲音、甚至微垂鬆弛的臉上的肌肉。他的昏迷和癲狂也不僅僅是那一瞬間的“爆破”。起初恍神的徵兆——難以支援的倒下——恢復意識的虛弱——病症轉急的失控顫抖。病也病得富有層次!
前後來看,身體的量感亦有所加重,從青年時銳意向上的輕量,到老來沉痾纏身頓重下墜的體態,在沒有臺詞的地方,每一個身體細節都會“說話”。而其臺詞就更不必說,清平樂全劇就是演員王凱的臺詞示範——吐字,節奏,韻律,情緒,甚至中國文化的審美意識,都在其中。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王凱表演的高階質感,他演出了一個人物空谷迴響般的悠長——初見震撼,越置身其中,越感到被人物光暈綿密地包圍,事後回味,人物的核心盪漾在耳畔心中的餘韻,總在流淌。好演員、好演技,對觀眾的影響不僅是一時的,而是帶來一種持久的審美享受。王凱,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