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出身的張子楓自從唐探邪魅一笑之後,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個童星的演技。4月2號張子楓主演的電影《我的姐姐》正式上映,不到兩天票房已經接近2億了,照這個趨勢下去妹妹的票房10億不是夢啊。
張子楓的演技在預告片中就嶄露頭角,很多人看了正片之後也是把口罩哭成了面膜。那我們就拋開張子楓代入感極強的哭戲,說回這個劇本身的內容。
很多人走出影院的那一刻對電影劇情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畢竟一萬個人心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我覺得一個好的作品不僅僅教會人一些既定的道理,而是能丟擲一個讓大家感同身受的問題促使大家去討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哲學。
影片圍繞張子楓飾演的姐姐酒精是追求個人的事業發展還是撫養年幼弟弟的抉擇展開。一場意外帶走了姐姐的父母,姐姐在一眾親戚的推搡之下不得不面對和自己沒有相處基礎的弟弟。
這背後展現的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有人覺得在父母雙亡的情況下,已經可以掙錢養家的成年姐姐當然應當擔起撫養幼弟的責任,不應當有其他的想法和選擇,姐姐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犧牲個人的學業、事業,全心全意撫養弟弟長大成人。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來人世間走一遭誰不想為自己而活呢,畢竟姐姐也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承擔一切的人卻只有她,就使得姐姐的心理陷入激烈衝突。於是姐姐要不要為家庭責任犧牲個人價值就成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難題:是生還是死?是分還是合?是追求個人的人生價值,還是為了親情犧牲個人?
就像《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大家對姐姐同情的同時,有些人也是感同身受,並質疑影片是為了引導女性向傳統女性靠攏,把家庭作為生活的重心,安然接受長久以來重男輕女觀念的衝擊。也有人理解姐姐的妥協,他們更相信奔赴是相互的,姐姐在承擔起家庭責任的同時,弟弟也在和姐姐的漸漸磨合中意識到親情的溫暖,也學會一步步走向姐姐。
總而言之,從普通觀眾的角度看,《我的姐姐》是一部發人深思且值得一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