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星束腰進骨科:追求畸形“瘦感”無異現代版裹足

由 公冶爾藍 釋出於 八卦

涉事女星微博照片。

文|張豐

這與其說是“女明星為了在紅毯上亮眼能有多拼”的證明,不如說是“追求畸形‘瘦感’的代價有多大”的例證——

3月1日,某女藝人發微博稱:“紅毯+束腰裙=骨科!?姐的身材是拿命換的!”配圖則是她穿著復古裙的照片與上海徐彙區某醫院骨科預約掛號記錄的截圖。

涉事女星微博截圖。

對於束腰,很多女孩都很瞭解和熟悉。在很多女性公號和醫美類自媒體上,宣傳束腰好處的文章比比皆是:“女孩千萬不要穿束腰,因為束腰後的你瘦得讓人嫉妒”,“粉嫩束腰讓你秒回少女身形”……

束腰顯瘦的原理很簡單:使用外力壓迫,勒細腰部,從而凸顯胸部和臀部,讓整個人身材呈現沙漏形,甚至獲得所謂完美的“腰臀比”。

但切換到醫學角度,會發現束腰的危害不小,常見的是內臟下墜和肋骨受傷。該女星的症狀“被勒得疼”未必算嚴重,據醫學科普人士分析,一旦被擠壓的臟器發生位移,傷害將是永久的。

只不過,從該女星的微博中可以看出,她對這種遭遇並不感到害怕或憂心,而是帶著某種誇耀——“姐的身材是拿命換的”。

這句話強調的,並不是束腰的風險,而是其效果。大概在她看來,為了展示好身材,身體上的不適是可以忍受甚至是值得的。

對不少演員來說,美麗是很重要的。在外界眼中,美麗是“資本”,也是“生產力”。產出一張“美照”,對某些演員的價值,有時候會超過她出演的一部作品。

但所謂“美照”,並不是演員的真實照片,而是一種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說,勒著腰去拍一張大片,和動用高階PS技術去修圖,都是一個道理。在這裡,明星或藝人“形象”的重要性,某種意義上要超過她生理性的身體。

這是一種畸形的時尚邏輯,不是形象反映真實,而是要求真實的肉體來迎合、適應那種想象中的“完美身材”。

某貼吧“束腰吧”網友發帖。圖/貼吧截圖

這本質上就是病態審美下的身材規訓——在當下,“以瘦為美”幾乎成了大眾審美觀中的“元規則”。對女性的“白瘦幼”審美傾向中,“瘦”就佔據了重要地位,它通常還跟“生活自律”與“身材管理”等正向語彙一起出現。

這是最近幾十年時尚工業塑造的結果,媒介不斷強化著“瘦就是美”的審美傾向,人們則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與認同這類審美觀。

到頭來,這會重塑人們的日常生活。前兩天看到有人發的朋友圈,在上海一個餐廳,“全場白領女性,沒有一個人吃碳水化合物,普遍都是肉、蛋和蔬菜,只有一個8歲左右的小女孩在香甜地吃芝士蛋糕。”很難相信,米、面這種主食,現在已經成了一些白領麗人的“敵人”。

若積極地看,在營養過剩和肥胖變得越來越常見的當下,很多人少吃或不吃碳水化物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反思,不無意義。

但要想真的獲得“美好身材”,需要長期健身,也需要有節制的生活。這不是純粹的“減法”,更意味著徹底轉變生活方式——相較於束腰等,這更接近於“自律”的本義。

進一步看,回到審美觀層面,美本該是千姿百態的,但“唯瘦是從”收窄了審美的維度,而盲目求瘦又帶來了很多現實風險。

即便是在職業模特中,對“瘦”的過度追求導致的病態後果,也時常見諸報道。比如有些超模為了保持身材,想辦法把自己搞成厭食症,最後變得瘦骨嶙峋。

其實很多人已意識到了盲目求“瘦”的問題,並對包括明星在內的公眾人物宣揚“瘦感”不再感冒。此前部分女星“懷孕不顯肚”上熱搜,招致很多批評,輿論詬病這是“審美偏見”與“身材規訓”,也昭示了這點。

可以預見,“以瘦為美”的審美話語在醫美廣告與影視劇照的強化下,還會繼續迷惑很多女生。

對她們來說,束腰仍是種有誘惑力的產品:減掉小肚子難之又難,但把它遮掩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把它“P掉”,又有什麼不可以?

而該女星那句“拿命換身材”的感嘆,並不能真正喚醒很多女性——她們覺得為了美就該“拼命”,而不是因此“惜命”。在跟帖區,“女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的調侃就頗受追捧。相比於受傷的危險,換來“網紅式性感”,對她們來說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但這類扭曲的迎合式審美,終究也會被現實標註價碼。那些“復古束腰裙”束住的,不只是腰,還有很多身體自由舒展的本能。

對包括明星在內的公眾人物而言,考慮到其示範效應,TA們顯然應該更多地去打破類似的狹隘審美觀念,而不是為審美偏見“助勢”。

畢竟,那些“身材規訓”的危害不容小覷。在這方面,歷史已給出了啟示。比如,裹足。

□張豐(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