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熱映27年,斯皮爾伯格悔不當初:千萬別喜歡恐龍,會上癮

“如果能夠重返童年,我一定要問問當時的自己,為什麼對恐龍如此痴迷?”

談起大名鼎鼎的導演斯皮爾伯格,人們都會驚歎他豐富的想象力,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小時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恐龍迷。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恐龍對我來說就是一切。我在動物園看不到恐龍,只能看恐龍的畫冊。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三角龍,小時候第一次在賓州的國家歷史博物館中看到三角龍的化石,我就無可救藥地喜歡上了它。”

也許,正是兒時的這一段“恐龍鐵粉”的經歷,才促成了他日後執導《侏羅紀公園》,並讓這部誕生於1993年的影片,至今仍被尊為“無可超越的恐龍經典電影”,熱映27年的原因。

為了讓恐龍看起來“宛若重生”,斯皮爾伯格大膽啟用當時剛剛起步的CG特效。結果影片的成功,掀起了一場劃時代的科技革命,也由此開啟了好萊塢大片的CG時代。

更不用提,小男孩對恐龍的全部痴迷與想象,全部復刻到了電影裡,震撼了鏡頭外的無數粉絲。

也許這位大導演的光榮歷史,就是“興趣才是最好老師”的最佳詮釋吧。

其實,人類童年對於恐龍的熱愛,並不是個別現象。甚至有很多家長在網上發問:“為什麼自家孩子這麼喜歡恐龍?”

這些存在於6000年前的遠古巨獸,怎麼會成為孩子心中的頭號偶像呢?

美國教育家霍爾曾說,兒童發展是對人類歷史的復演。

小孩子喜歡特別喜歡“你追我趕”的遊戲,這其實就是深埋在血脈中的基因,是對遠古時代狩獵過程的重現。而他們喜歡恐龍這種遠古巨獸,一方面可能是對於遙遠歷史的好奇,另一方面是出自內心的“慕強”心理。

什麼是“慕強”心理?人類骨子裡都會羨慕比自己厲害的強者。恐龍高大的身軀,深不可測的力量,在孩子眼中都是無與倫比的奇蹟。

也許有的家長會不屑一顧:喜歡恐龍有啥用?還不如多背幾首唐詩呢!

這種想法未免有些狹隘了。國外有多項研究證明:

童年時期對某種特定事物產生強烈興趣的孩子,其智力水平遠遠高於平均值,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也會表現的更加自信。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突然某一天對恐龍產生興趣,千萬不要因為你認為的“無用”,而把好奇的小火苗扼殺在搖籃裡。也許,你就斷送了下一個大導演的未來呢?

對於低齡孩子來說,瞭解恐龍的最佳渠道,莫過於恐龍繪本。市面上的恐龍繪本,我大概翻了翻,總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DK類的純工具書。zhiyeDK出品自不用說,講解豐富。但是太過於注重實用,而失去趣味。

第二種是恐龍機關立體書。一開啟就會有立體的恐龍呈現,很吸引孩子的眼球。但是如果太小的孩子,會因為興趣點被過於“炫酷”的恐龍吸引,而喪失了對知識層面的探索。此類書籍,趣味性大於實用性,也不是上佳之選。

第三種是寓教於樂的科普小讀物。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繪本,在小故事中娓娓道來恐龍的前生今世,容易“深入娃心”。

我最近在看的《假如你是恐龍……》就是上面的第三種科普繪本了。本書文字作者是英國科班動物專業的卡米拉 • 德 • 拉 • 貝杜瓦耶,做過教師的她,之後轉行成了科普作家,很受小讀者歡迎。繪畫作者是梅爾 • 豪威爾斯,7歲就開始塗鴉的她,筆下的小動物們總是那樣俏皮、可愛。

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假如你是恐龍……》用的是兒童喜歡的、能接受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輕鬆有趣的故事。貼近生活的提問,引發孩子好奇,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瞭解恐龍知識,好玩極了!

比如,假如你是恐龍,你希望擁有像霸王龍一樣的牙齒,還是像三角龍一樣的臉蛋?

如果孩子給出自己的答案,可以請他們先陳述,之後才揭開謎底:

假如孩子選擇的是霸王龍的牙齒:

霸王龍的一顆牙齒就有一根香蕉那麼大!選擇這個的話,那你刷牙要用的時間可就很長了!

假如孩子選擇的是三角龍的臉蛋:

三角龍的臉上有三隻角。如果選擇這個,那你一定能在鬼臉大賽中輕鬆獲勝!

再比如,假如你是恐龍,你更喜歡有一個慈母龍媽媽?還是樑龍爸爸?

假如孩子選擇的是慈母龍媽媽:

你將會被精心照顧。因為慈母龍會把孩子照顧得好好的!

假如孩子選擇的是樑龍爸爸:

你真是太幸運了!因為你可以在它長長的尾巴上滑滑梯啦!

這種親子共讀的繪本的最大好處,是讓父母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溝通關係。父母給出提問,孩子開動腦筋回答,讓知識點融入生活,入耳入心。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點,莫過於每一幅精美的繪畫下,都蘊藏著作者的愛心和用心。雖然是不同的設問場景,但是始終是一個帶著領結的小男孩,引領始終。每個場景他的穿著,都和當下的情況對應,表情也惟妙惟肖,凸顯了作者的匠心。

基於以上的原因,如果你家也有位小恐龍迷,我真誠推薦這本《假如你是恐龍……》繪本。讓孩子在“玩中學”,收穫了知識,又能感知到美好,何樂而不為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4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部電影熱映27年,斯皮爾伯格悔不當初:千萬別喜歡恐龍,會上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