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當是什麼?泰山石敢當的傳說故事及來歷
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舊時漢族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築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故名之。作為漢族民間驅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風俗始盛於唐代。
石敢當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衝處被稱為兇位的牆上。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泰山石敢當習俗從內涵上體現的是“保平安,驅妖邪”,據考證來源自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前舊縣村,現已遍佈全國,遠播海外。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泰山石敢當”故事群,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國務院公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泰山石敢當”習俗榜上有名。
傳說
泰山石敢當降妖
泰安城南的汶口鎮有戶人家,一對老夫妻只有一個女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太陽下山以後,只見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風直鑽姑娘的屋裡。天長日久,這個姑娘變得面黃肌瘦,非常虛弱。找了許多醫生也治不好她的病。
這時有人說:“看來是妖氣纏身,光吃藥是治不好的。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很勇敢,何不找他來想想辦法?” 石敢當說:“這事好辦,找來十二對童男童女。一人一面鑼。再準備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燈芯,還要一口鍋,一把椅子,只要這些東西都備齊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 只見他把燈芯放在香油盆裡,點燃了油燈。他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這樣,雖然點著燈,遠處看不到燈光。天黑了,隨著一陣呼呼的響聲,從東南方向竄出一股妖風。石敢當一腳踏翻鍋,油燈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對童男童女同時敲響了鑼鼓。妖怪一進屋,看見了燈光,聽到了響聲,趕快閃了出去,朝南方逃跑。這股妖風后來到了福建,繼續作威作福。 福建的一些農戶也被妖風纏身,患了重病。人們打聽來打聽去,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驅除妖怪 ,就把石敢當請到了福建。石敢當用老辦法把妖怪趕走了……這妖風又逃到了東北,東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們又把石敢當請到了東北。
石敢當想:“我趕它一回,它就逃到別處,全國這麼大,我怎麼跑得過來呢?對,泰山有很多石頭,我請石匠在石頭上刻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風,就把這石頭放在誰家的門外,妖怪就不敢進去了。”
以後,泰山石敢當降妖的事越傳越遠,以後,人們為了避邪所以人們在蓋房子的時候,總是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砌在牆上或放在門口,用來避邪。
來歷
關於石敢當的來歷,有很多不同的傳說。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衝,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
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有淺浮雕的;有圓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圖案;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
石敢當的用意從最初的壓不祥,辟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五代勇士
相傳五代時有一名大力士,名“石敢當”,因在戰爭護主戰死,為了紀念,所以設立石敢當。
泰山石說
相傳古代認為東嶽泰山之石具有獨特的靈性和神力,因此泰山石敢當是一種靈石崇拜。傳說漢朝時漢武帝登泰山,帶回四塊泰山石,置未央宮的四角以辟邪。泰山被認為有保佑國家的神功,因此泰山的石頭就被認為有保佑家庭的神靈。後來泰山石被人格化,姓石名敢當,又稱石將軍,後來還發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當!
泰山神說
相傳泰山有“主治生死,百鬼主帥也”之稱,而漢族民間有一種傳說是,石敢當是泰山神的部下神將,以勇猛聞名。
姜尚封神
傳說姜子牙在封神時,諸將分封完畢,發現自己尚未封神,於是指山前一石曰:我是泰山石敢當。於是化為石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