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章子怡主演、改編自大IP的《上陽賦》,“殺青”之後,劇名一改再改,定檔一拖再拖,可謂命途多舛。
越是一波三折,越是吊足觀眾的胃口。
果不其然,開播之後,備受矚目的《上陽賦》話題度拉滿。
也正是因為話題度拉得太滿,讓第一次“下凡”演電視劇的影后章子怡,在萬眾期待中跌了個“大跟頭”。
《上陽賦》號稱是電影咖“降維打擊”,不僅匯聚了一眾演技派演員以及精良製作,還井噴式湧現出滿滿的“槽點”。
其中,尤以“章子怡少女感”的營銷話題最為引人熱議,甚至收穫了破億的閱讀量。
年逾四十的章子怡美則美矣,但說少女感,著實是牽強了些。
觀眾在鏡頭拉近的時候瘋狂出戏,而片方還在不遺餘力放大這個點,見勢不妙的章子怡親自下場懟片方和平臺,大喊“別再消費我營銷少女感了”。
前有《如懿傳》的周迅,後有《上陽賦》的章子怡,大家的反響都說明了一個道理:誠心想要“毀掉”一個演員,讓她“扮嫩”就夠了。
周迅和章子怡,都是劃時代的演技天花板,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女演員,好好挑劇本演戲,歲月是敗不掉她們的。
因此,當觀眾不認可她們飾演十幾歲的少女,並非是在否認她們的美。
但她們在歲月中歷練出的淡然韻味和少女感本身不是一個土壤的東西,這二者無法共存,在最合適的年紀留下最美的角色,才是這些女演員應該有的選擇和覺悟。
永葆青春是神話,但永遠美麗不是。
年紀焦慮在普通人身上都有,在這些靠顏值吃飯的女演員身上,當然也是有的,這點本就可以理解。得當的保養可以讓皮膚和麵龐保持通透,卻無法改變人的整體氣場。
拿周迅來講,她的靈動和美麗一直都存在。
《大明宮詞》裡的少年太平公主和《如懿傳》裡的如懿,她們都是美麗且吸引人的,但飾演如懿時,周迅那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淡然,才是真正讓大家意識到,眼前這個女人不是一個黃毛丫頭的理由。
這不是不美,而是生命初期的俏皮清麗和歲月洗滌後的風韻卓絕之間的不同。
所以扮嫩,並不是趨美,演員對此應該要有清晰的認知,大家永遠喜愛你們的美麗,也一直承認你們不同年齡的美麗。
當我們說到眼神和氣質的不同,也許有人會覺得,演技的作用就是彌補本人和角色的差異,真正厲害的演員就應該雌雄莫辨、老少皆宜。
這樣的說辭,一則太過極端,二則完全沒有必要。
《上陽賦》中謝婉如的扮演者左小青,曾經在《四大名捕震關東》中飾演過一個角色,叫做雅風。如果你當年見過這樣的雅風,就真的無法接受今天的謝婉如。
那種聰慧清麗、乾淨淡然的美,是少女時候獨有的,這種差距不是演技可以彌補的,或者說不必用演技來彌補。
娛樂圈從來不缺少風華正茂的美女子和美男子,各種品類,各種氣質風格,何苦非要將一個不合適的人硬按在這個角色上,然後讓她用所謂的演技來掩蓋這種差異呢?
與其這樣,直接在少女時期選一個更加適合的角色不好嗎?
《上陽賦》從製作到劇本,都是一級好的片子。
撇開前期章子怡年齡感帶來的尷尬不說,後期神仙打光之後的格調和氛圍都毋庸置疑,而骨相美人章子怡也在後期表現得更加契合,整個劇情都相輔相成如魚得水。
可是遺憾的是,因為前期的這個bug,以後的人們在提起這部劇的時候,卻只會想起神仙大花下凡“扮嫩”的蹩腳事蹟,然後演員本人也將在一次又一次地提及中被消耗,完全掩蓋掉了之後的成功的部分。
這便從根本上,“毀掉”了一個演員的整體付出。
當說到這裡的時候,從演員的角度,認清形勢珍惜羽毛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合適太重要,這種合適不光體現在年齡上,還包括容貌、氣質、身形等各方面的硬性要求。
楊紫作為大眾非常喜愛的童星,我們一直認可她的演技,也承認她是個好演員,但這並無法成為讓大家接受她飾演絕世美人的理由。
當初《青雲志》中的陸雪琪一角,在原著中是個高冷的“冰山美人”,楊紫不顧自身特質拿下這個角色,社交平臺一片唏噓,播出之後果然反響平平。
正所謂“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是為難、並消耗自己。
反觀楊紫在《烈火英雄》中飾演的王璐,她的那場哭戲真的堪稱全劇最催淚的點。
楊紫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她的刀子嘴豆腐心和對戀人的深情,都在看向鏡頭的那個眼神裡傳達得淋漓盡致。
這,就是角色契合的重要性。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如果說演員是一個瓶子的話,那她的每一個選擇都應該要為這個瓶子不斷注入重量,接不接這個角色,就看能否有正向結果。
合適最重要,因為只有合適才能產生良性結果,只有良性結果才能為你的下一個選擇增加籌碼。而一旦撇開這個出發點,那就是自掘墳墓,涼涼只是早晚的事。
演員明白了,就全然能避免這個事兒了嗎?並不見得。章子怡親自下場懟《上陽賦》片方,就足以說明問題。
從章子怡的角度,也許接角色的時候多方考慮利害關係,也就接了,但她絕對不會沒有自知之明的去營銷“少女感”這個點,這無疑是引火上身。所以這個事就得落責到片方了。
在一個作品的宣傳階段,我們可以理解大家的絞盡腦汁,希望能有一個出奇制勝的角度,索性抱著富貴險中求的僥倖心理尋求不一樣的宣傳點,但是,鋌而走險有時候得到的並不是富貴,而且粉身碎骨。
去營銷一個年逾四十女人的少女感,還真不怕翻車砸到自己,這事兒辦得既缺德,又缺心眼兒!
明顯就是兵行險招,一旦效果不好章子怡本人就要受人唾罵,但他們還是這樣做了,甚至導致演員本人下場出聲。
錢是要賺的,但不是這麼賺的,片方的任何一個選擇,都不該以演員名譽受損為代價,畢竟毀掉了葉子,你也沒法兒收穫葫蘆。
說完了演員,說完了片方,再回歸到問題的本質,為什麼演員或者很多的公眾人物都會鋌而走險去扮嫩呢?按照結果導向的理論,是因為作為觀眾的我們,審美一直趨於低齡化。
在大多數人眼裡,年輕後面跟著的是貌美,人老後面跟著的是珠黃。低齡化的審美才是這一切鬧劇的始作俑者。
某個女明星眼角出點褶子,大家攻擊她老了,某個女明星稍微胖了一點,大家攻擊她年紀大了放棄自我。
殊不知,手機螢幕前的我們,其實也在正常的衰老和生出皺紋,吹毛求疵的要求她們容顏永駐,其實大可不必。
只有讓大眾審美更加的多元和成熟,才能從根源上避免這些“四十少女”的尷尬局面。我們希望影視作品在“造夢”的同時,也承擔著文化輸出的“隱形責任”,希望大眾隨著行業的發展,能滋生出更加良好的審美體系和網路環境。
總之,不管是演員自己,還是合作片方,抑或是喜愛他們的觀眾,一旦讓他們去扮超過年齡差距的嫩,那就是想要毀掉他們,不管你是不是這個出發點,都實實在在的產生了這個結果。
因此,明白道理,謹慎行事。前路很長,該舍舍,才能該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