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版《半生緣》瓊瑤風濃郁,臺詞套用《一簾幽夢》,曼楨變小白蓮

由 夏德才 釋出於 八卦

當《鹿鼎記》口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時,蔣欣、劉嘉玲主演的新版《半生緣》改名《情深緣起》後上線“接盤”,給《鹿鼎記》分擔了火力。

其實,《情深緣起》開播前便不被觀眾看好,從選角時這部電視劇就“敗相”明顯,基本上被網友預設會是一部必然要撲街的奇葩“神作”。

原因很簡單,幾位主演與原著角色無論年齡還外形,都極不契合:劉嘉玲太“老”、蔣欣太“壯”、郭曉東太“單薄”的質疑聲層出不窮。

最犀利的吐槽有兩個,一個是劉嘉玲與蔣欣搭配不像姐妹花,更像一對母女,正片中兩人同框時,也的確更像母女設定。

比較有趣的是飾演顧太太的吳冕老師僅僅比劉嘉玲大6歲,即使吳冕挑染了幾縷白髮,也看不出這是一對親母女。

另一個是調侃郭曉東的祝鴻才強迫顧曼楨難成立,因為以兩人的身形對比,顧曼楨應該能很輕鬆就把祝鴻才打趴下,沒有纖細柔弱的感覺。

與吳倩蓮、林心如兩版顧曼楨相比,蔣欣無論形象還是氣質都是與原著背離最多的,男主鄭元暢與她也不那麼有CP感。

但,演員與原著畫風偏離太大的槽點七話覺得並不是問題,經典翻拍需要時代突破性,如果一味只遵循原有設定完全複製,很容易撞車前作,難出新意。

選角打破常規反而是一種好事,代表影視製作方有求新、求破的態度,在這方面,前後腳開播的《鹿鼎記》和《情深緣起》,初始態度其實是對的。

然而,無論“魔改”故事還是顛覆觀眾固有印象的翻拍,都需要堅守“去糟取精”的底線,或者給出破後而立的衝擊性效果。

可惜,這些《情深緣起》都沒有做到。

在演員選擇上,它突破了觀眾對原著角色的固有印象,但劇情卻沒有做出與之匹配的變動,角色外形年齡上來了,行為風格卻還在原地踏步。

35+歲的蔣欣,仍舊飾演剛走出校園的年輕曼楨,人物設定與演員外形匹配度低,每當她表現出年輕人的青澀衝動時,都有樊勝美拿邱瑩瑩劇本的感覺。

50歲+的劉嘉玲版曼璐更是尷尬,其實以劉嘉玲的熟齡風情與演技,去詮釋一生苦情的“殘花敗柳曼璐”,比年輕時的蔣勤勤更有說服力。

但導演與劇本都沒有突出劉嘉玲的悲怨感,而是走了扮嫩路線,開局便讓她穿著學生裝打敗一眾妙齡女子贏得花魁。

“少女花魁”。

真是編劇敢寫、導演敢拍、演員敢演,但觀眾無眼看,更可怕的是曼璐後續還有穿著學生裝愜意逛街的戲份,真,老而不自知?

很難想象,一向以成熟美取勝的劉嘉玲,會步入西門無恨楊鈞鈞與劉曉慶的後塵,成為新一任“50+少女”代言人。

不排斥經典翻拍將角色大化齡,更不排斥中年女性成為主角,但排斥強行讓中年演員傳遞“年輕美”的擰巴導向。

中年女人的美可有百般風情,不應該將她們的美禁錮在“少女”行列,與學生裝相比,劉嘉玲版曼璐如果以西裝歌舞造型奪冠,說服力會更高。

但,《情深緣起》的失敗不止於此,更糟糕的是它的劇本風格。

編劇把張愛玲的經典之作,改成了瓊瑤式言情。

新版的劇本有《半生緣》的殼,卻沒了它的魂,除了主角名與人物命運走向外,它基本上都與張愛玲無關了。

幾位主角人設皆被顛覆,曼楨變成小白蓮,曼璐成了霸王花。

原著中的曼楨是一個外柔內剛的人物,她是張愛玲小說裡難得衝破了時代傳統觀念束縛,堅定走出了自己人生的一位女性。

這一個性的形成與她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幼時她得到了姐姐曼璐的保護,同時也因曼璐的犧牲而內疚、自責,成年後,她更迫切地想要獨立起來。

工作便是她與生活抗爭的籌碼,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曼楨從未放棄自己成為自己依靠的信念,這是她性格中最閃亮的地方。

但,《情深緣起》中的曼楨雖保有對姐姐的內疚憐惜,卻沒曼楨骨子裡的通透韌勁,反而更像一朵天真、爛漫的小白花。

剛入職便為工人打抱不平,發表一通聖母式演講,以善良人的心態勸說鬧事的工人,感動了男主,也感動了老百姓。

就,男主被感動能理解,鬧了很多次卻每次都被敷衍對待的工人們,是怎麼突然間就因幾句心靈雞湯潸然淚下的?聖母光環太強大。

她覺得自己工作能養家了,便以心疼姐姐為由強勢反對曼璐繼續在歌廳工作,甚至撕破姐姐的演出服阻止她參加花魅競爭。

諷刺的是曼楨時常用自己可以養家來勸說姐姐走出泥潭(舞女工作),卻又因為愛情受挫分分鐘辭職,這並不是那個獨立堅韌的曼楨。

她對曼璐職業的敏感也頗有又當又立之感,一邊說著怪自己,一邊又暗指曼璐自甘墮落,看不出人物的自責,只看出了她白眼狼屬性。

一個吸著姐姐鮮血長大的妹妹,她的自責方式不應該是傷害姐姐的自尊。

堅韌倔強的曼楨變成了小白蓮是改編的一大失敗,可恨又可憐的曼璐又將帶來了另一個失敗,這個角色目前也只有劉嘉玲的演技有看點了。

之於曼璐本身,在原著角色基調與流行元素碰撞,變成了四不象。

曼璐仍舊是為家庭付出一切卻被家人下意識嫌棄的悲情女人,妹妹對她職業的反感,母親的剝削,經常會讓她提不起氣來。

幾段曼璐與家人起衝突的戲份還是很戳人的,新版改編把她的不平等遭遇更多地刻畫了出來,很有感染力,這也說明原著人物的底色足夠有張力。

可惜,或許是編劇和導演放不下對流行元素的追逐,也或許是他們不想浪費劉嘉玲身上的大女人特質,總會給曼璐安上不符合人物設定的大女主橋段。

當眾被扯掉假髮後的堅強掩飾,給自己灌輸絕境成長的心理雞湯,軟硬兼施母憑子貴套牢石鏡軒、大量的秀氣場鏡頭。

單獨拉出曼璐的故事線來看,還以為她會走苦情女逆襲成霸王花路線,如果曼璐有這樣的通透和手腕,她早成稱霸上海灘的小阿俏了。

給角色增添符合當下審美的人格魅力之時,一定要與人物基調自洽,否則不僅角色立不住,後續的劇情也容易崩邏輯。

本劇臺詞風格也一改張愛玲韻味,幾乎完全採用了瓊瑤式創作。

其中以曼楨和世鈞的愛情線體現最為明顯,兩人時不時來一大段瓊瑤式剖白,請注意這熟悉的排比句式,每一部瓊瑤劇都大量出現過。

連主角“吵架”都頗有看瓊瑤劇的感覺,蔣欣的委屈拒絕、鄭元暢的傷心抓狂,宛如馬景濤與陳德蓉隔空對戲。

還有顧老太太向祝鴻才宣誓保護顧曼楨時的臺詞,全程沒有對曼璐犧牲的歉疚,只有對曼璐犧牲後曼楨自責的憐惜。

花著曼璐的錢,守著寶貝疙瘩曼楨?

有綠萍失去一條腿、紫菱失去的卻是她的愛情那味兒了。

兩組臺詞,異曲同工,原著粉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張愛玲創作的顧老太太會與瓊瑤阿姨的男主三觀格外一致。

因為瓊瑤風格實在太明顯,七話忍不住翻了製作團隊名單,結果不負眾望地在製作人一欄發現了瓊瑤阿姨的兒媳何琇瓊女士。

即使瓊瑤阿姨封筆了,也要借張愛玲的作品套娃瓊瑤,這愛的也太沉澱了。

經典可以翻拍,但不能亂拍,故事可以魔改,但不能亂改。

多位實力派演員去演著與他們完全不契合的設定,一部揭露社會與人性愛情故事被改成浮誇言情,辣眼睛程度不輸張一山的“猴式”韋小寶。

拿張愛玲的“皮”去包瓊瑤的“骨”,拿《半生緣》的殼去拍《一簾幽夢》的魂,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得不感嘆一句,幸好作品改名了,如果仍叫《半生緣》的話,如今全網群嘲聲不會輸給《鹿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