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爽”膨脹的副作用來了。
五一假期,張國立深夜下班,寫道“收工,記不清這是第幾個大夜班了”,結果引來一陣狂噴:“幾百萬一天,上個夜班也感嘆?”
這事,裡裡外外,槽點實在不少。
1爽燒遍娛樂圈,老戲骨也被波及?
張國立發微博被罵,就是鄭爽高片酬引起的風波。
上個月,張恆爆出鄭爽一部劇賺1.6億,由此新的計量單位出爐:
1爽=1.6億→鄭爽後面會怎樣?
這是個讓普通打工人望塵莫及的數字,鄭爽的日薪,是多少人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無法企及的財富目標。
真·打工人瞬間覺得動輒幾千萬或上億片酬的藝人早已不是大家的同盟,偏偏花式蹭打工人熱度的明星不在少數。
導致現在很多網友對明星的“打工人”人設產生了反感。
起初,“打工人”梗席捲網路,成為新的亞文化潮流,流行背後,是年輕人的自我嘲諷與自我解構。
結果不放過任何營銷機會的明星紛紛跑出來借梗,將其泛娛樂化。雖然他們的本意是表現接地氣,以此迅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博得路人好感,但這屆網友可不好帶,有人提出質疑:你們到底是“打工人”還是“打,工人”?
可以別蹭“打工人”熱度嗎?
比如這次因為鄭爽高片酬曝光,網友就扒出一些明星疑似“炫富”的片段。
像王鷗就曾抱怨北京房子太貴,但大張偉接梗“要買小區是嗎”卻被網友視為“人間清醒”,解讀為“同行更瞭解同行”。
超越妹妹也說想要買房,她認為“上海的房價得賣三千萬吧”,主持人回“也沒那麼貴吧?你買別墅那當然不一樣了”,楊超越接過話茬“三千萬你想買別墅,你買個錘子哦!”
……明星對住宅的標準,本身也要更高些。
更被網友視為名場面的,還有“王傳君卡里只剩一百萬”,原採訪是提到王傳君接不到戲,看到銀行卡里有一百多萬,反應是“還夠用,當時很慌”。
收入高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另一邊,是拿了高收入之後,一些明星還覺得,在演藝圈工作是“高危職業”。
高以翔逝世,宋佳在社交平臺感嘆演員真是高危職業,圈內許多人轉發點贊甚至開始提議“工作不超過12小時,重返片場之間不少於12小時……”
此處有網友翻出陳道明的話來打臉:“演員就應該吃苦”、“我覺得你拿了這麼多錢,是不是對得起觀眾”……
但種種明星立人設、翻車場面到了張國立這裡,大家開始有些疑惑了:這樣去評論區“酸”,真的好嗎?
張國立有曬加班自由嗎?
張國立爬上輿論的風口,多少有些“被同行坑了”的味道。
要不是前些天鄭爽的“日薪208萬”結結實實地觸動了打工人和吃瓜群眾的神經,張國立也不會隨便說什麼“著罵”。
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話得分兩頭說。
首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演員的高片酬是否合理?
幾乎所與人都認為鄭爽一天208萬不合理,一個月薪5000的打工人,從舊石器開始打工也賺不到鄭爽一年的收入,對比觸目驚心。
演員值得那麼多錢嗎?至少,從上一個時期的商業上模式看,值。
演員的天價片酬反映的是市場取向,是市場和投資人的話語權,他們認為流量明星值那麼多錢而劇本、普通演員和服化道不值錢。資本的選擇歸根到底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但是,資本也是趨利和短視的,它的意見雖然能獲利,卻往往反專業,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像之前陳勳奇拍《楊門女將》,就提到當時投資人非要他用張柏芝,而張柏芝的不敬業,也毀了這部戲。
宣傳期他也委婉提到,片裡只有張柏芝不是“真打”,因為她“身嬌肉貴”。
來源:騰訊
當頭部演員收入的正面作用,明顯已經出現了邊際效益遞減,畸高的流量片酬也將會擠壓掉普通演員、道具、編劇的收益,也會肉眼可見地影響作品質量。
這其實,是侵犯觀眾權益的事情。
除了特定粉絲以外,普通觀眾沒有義務關心投資人賺不賺錢,我們只關心作品好不好看。流量明星拿著天價片酬,卻讓作品越來越難看,對觀眾而言就是錯的——
因此鄭爽一天208萬,首先錯在她反專業,表演辣眼睛、臺詞口齒不清,綜藝錄製也經常出狀況,動不動就大型崩潰現場。
而張國立呢,他至少沒有“反專業”的問題。
雖然老戲骨們收入也很高,但他們的片酬即使加起來也很難達到1.6億的零頭,加上資深演員愛惜羽毛,並不會什麼爛錢都跑著去恰。
因此,張國立和鄭爽其實不能算是同一類藝人。
他的演技也是教科書級別的
所以,張國立有沒資格“曬加班”?
我的意見是,在他沒有明顯炫耀和刺激性表達的前提下,“曬加班”本身肯定不存在錯誤。
但從另一面來看,其實網友酸兩句“那麼高收入加個班還不應該嗎”“比我好多了”之類的,也談不上是什麼大事。
從前扎克伯格在網路上分享工作狀態,美國網友不也是拿他身家巨億說事?今天比爾蓋茨離婚上熱搜,大家討論的重點也是他們要瓜分的財產——真要論對錯,網友只要不進行人身攻擊也是自由的。“上流社會”幾乎是另一個物種,和普羅大眾的生活相似性本就很少。
說到底,張國立老師還是掉進了粉圈和同行挖的坑裡。
要不是流量鮮肉們一會手擦破皮被心疼上熱搜,一會演員高危職業,輿論也不至於一看到“深夜工作”,就條件反射覺得張國立要賣慘(其實人家也沒賣)……
所以這次,張國立是被飯圈話術反噬了,雖然他自己並不算是飯圈話術的製造者。
粉絲控評模板
但輿論在反彈的時候,並不會精確地辨別物件。
我倒是覺得,張國立不用太在意線上輿論,既然本就不是奔著他去的,過了這幾天網友也就忘了這事。
高收入階層,捱罵就要受著?
問題來了,輿論是在“仇富”嗎?
只能說,輿論中確實有仇富的風氣,但整體而言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我們需要把“富人”這個概念再分析得細一些。
譬如在貴圈,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隨便哪個都是富豪,但並不能因此說洪洞縣裡就全是壞人。
古天樂是富人吧,他要是窮人,也沒法捐100多所希望小學。但你能說古天樂拿了高片酬和代言費,在貪玩藍月裡號召砍人,就是一個壞人嗎?
還在堅持寫部落格的古天樂,從此就不能曬加班了嗎?
同樣地,張國立的微博下許多人也提到他在八十年代末,加入南極科考隊,並立了二等功的事。
那時他隨南極科考隊拍攝紀錄片,途中遇到冰崩,大家需要用炸藥炸冰,可全部人只有張國立見過真炸藥,是他安排了整個爆破流程;
又在炸藥沒點著的關鍵時刻跑出去點導火索……
也因此,他那次勇闖南極,立下二等功。
這樣的人,是那種演戲要用替身,到劇組裡要耍大牌的流量能比的嗎?
他或許富有,但“富有”本身不構成任何錯誤。
古天樂和張國立也會有缺點,誰都不是完人,會有可以被批評的所謂“黑點”。但一碼歸一碼,對他行事有意見可以批評,僅僅因為收入高就標狼打,連分享生活的微博也上綱上線,甚至口出惡言,就有點過分了。
不過,如果一個普通打工人覺得張國立掙著大錢還矯情,我並不認為他觀點正確,卻很理解他的心情。
我甚至相信,張國立微博下面大部分吐槽者,針對的就不是張國立本人。
有些是自身境遇的不滿,看到熱搜上來抱怨幾句;有些是被鄭爽高片酬刺激了情緒,正找不著靶子吐一發的“208PTSD”打工人;還有些被飯圈“哥哥太敬業”了噁心到的吃瓜群眾……
確實,其中有些情緒是過激的,但產生過激情緒的環境確實也是不合理的。
這不光是張國立收入高,而是996社畜缺少加班費的問題,是社會資源分配傾斜,嚮明星流量傾斜,向鄭爽和那些世界上最好的哥哥們傾斜的問題……
那種傾斜,已然到了荒謬的地步。
所以輿論有情緒,而張國立正好在一個缺口上。
他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波及,這些情緒總要找一個出口,不是張國立也會是王國立,李國立……並非刻意針對,不過恰好是他,如此而已。
E姐結語:
要說呢,選張國立當這個缺口上的靶確實多少有點欺負人的味道。
老演員不怎麼搞飯圈控評那套,被噴了也就再發一條說“怎麼都著罵”。
“有本事去罵撈大錢的頂流啊?”你可能會這麼想。可仔細想想,好像也未必……
——頂流們控評這麼兇,就真沒人衝了嗎?真被帶了tag,大粉們說不定還很高興,一來又有了出征的理由去為哥哥戰鬥,二來流量不分黑紅,來了都是業績。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飯圈內的相互攻擊和撕扯從來也不會讓圈子變好哪怕一丁點,任你什麼話題,隨便分析出多少意義,都不過是資料而已,甚至不會在現實世界泛起一絲漣漪。
只有出了圈的討論,才有被看到的價值。
老藝術家可能覺得委屈,但圈子的資料泡沫化、片酬畸高、資源投入與分配不合理……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談遙遠的社會整體分配,單說圈子裡,張頌文老師說過,圈裡有大量的演員,還是處在為一個角色拼命爭取,而收入幾千塊的狀態。更不要說橫店那些淌泥水、啃盒飯的橫漂了。
同一個空間裡,鄭爽在跟片方談片酬是1.5億還是1.8億,張頌文被某個副導演要求“給我XX萬這個角色就是你的”。而橫店的某個路人甲,在和劇組談90塊一天的宋兵不能不能加一句臺詞。
貴圈摺疊,絕地天通。上界朱門酒肉臭,下界路有凍死骨……
哪怕僅僅是讓這種現狀被更多人知道,也算是一件好事。摺疊何時結束,沒有人知道,也許它會一直保持摺疊的狀態。
可至少,應該有什麼力量,試圖讓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