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的皇后 消失在歷史中皇后

  提及明朝馬皇后,人們耳熟能詳,但大家熟悉的,只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亦即民間津津樂道的“大腳馬娘娘”。孰不知,明朝還有一位不為人知曉的馬皇后,她就是馬秀英的孫媳婦——死於“靖難之役”中的建文帝皇后馬氏。

建文帝的皇后 消失在歷史中皇后

  馬皇后,明朝孝愍讓皇后,名恩慧,明惠帝朱允炆的皇后。其父是光祿少卿馬全。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丙子,公元1396年),馬氏為朱允炆生下一子,名朱文奎。同年十月,馬氏被冊封為皇太孫妃。

  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門,佔領南京,結束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攻克南京時,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終,馬皇后自焚而死。後被追諡為: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

  由於是在事關改變帝系的所謂“靖難之役”中被焚身亡。這一特殊的政治背景直接導致當時乃至此後的各種史料中甚少涉及此位馬皇后。本文依據《明史·后妃傳》、《諸王傳》及《罪惟錄》、《明史紀事本末》、《國榷》等史書中相關片言隻語,參證以當時的史境,寫成此篇小文,藉此撥開重重霧障,讓建文帝馬後的身影從歷史深處顯現出來。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中旬,燕王朱棣攻下都城京師(今南京),長達4年之久的叔父爭奪侄子帝位的內戰結束了。此時的京師,城外焦土遍地,城內殘垣斷壁,威嚴壯麗的皇宮被大火燒得一片狼藉。百姓在刀光劍影下呻吟,整個都城在戰爭的蹂躪下淪為人間地獄。

  一天清晨,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數十騎威武剽悍的戰將簇擁著一位騎著高頭大馬,身穿紅袍,肩繡織金盤龍,足蹬皮靴,腰繫玉飾皮帶,神采飛揚的大人物,朝皇宮馳去。他,便是這場戰爭的贏家——建文帝的叔父,即將登上皇帝寶座的燕王朱棣。

  燕王進宮後,便清宮三日,搜尋建文帝的下落。在寒光四射的劍端下,宮人們顫抖的手指向從灰燼中扒出的一具屍體。面對眼前這具面目全非、狀若焦炭的屍體,就連朱棣這位如願以償的勝利者,也禁不住流下眼淚,以示同情。

  那麼,這具屍體果真是建文帝嗎?史書告訴我們,她是建文帝的皇后馬氏。建文帝或葬身火海,或已逃走,總之是下落不明瞭。在這場骨肉相殘的內戰中,建文帝馬後被烈火焚身,成為明朝第一位殉國的皇后。其他的妃嬪不是喪命於燕王的屠刀之下,便是葬身火海,只有極個別逃出宮去得以活命。

  建文帝繼承皇位時才2l歲,在位僅4年,他的后妃們正當青春美豔之時,便悽然凋謝了,而見於史書記載者,惟有皇后馬氏一人。

  謹小慎微的皇太孫妃

  馬氏,直隸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北臨淮關西)人,父親馬全官居光祿寺少卿。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太祖為18歲的皇位繼承人——皇太孫朱允炆選妃,參照皇后的標準,經過一系列繁複且苛刻的程式後,馬氏被選中為皇太孫妃。

  馬氏被朱元璋選中,除了她自身條件之外,恐怕還沾了她的籍貫和姓氏的光。她和太祖是同鄉,又與太祖的皇后同姓。當年太祖和馬皇后在濠州結為夫婦,在那度過了一生中最艱難也最恩愛的時光。

  馬皇后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病逝,太祖一直懷念著她的賢良淑德。太孫朱允炆是皇位繼承人,只要冊馬氏為皇太孫妃,不久的將來,明朝又將有一位母儀天下的馬皇后。也許在潛意識中,太祖希望這樣的安排能給太孫朱允炆帶來好運。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月,在經過皇帝遣使、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告廟等之後,馬氏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孫妃。癸卯這天,皇太孫親臨馬氏家中迎親。

  依依不捨拜別父母后,馬氏乘坐鳳輦前往皇宮。鳳輦輕輕搖著,馬氏思緒萬千:父親不過是一位正五品的光祿寺少卿,掌管的只是一些祭物、宮膳、酒醴及油鹽醬醋之類的瑣事,並無多大的實權,如今自己被選中當了皇太孫妃,家族的興衰榮辱便繫於己身,千萬要小心謹慎,做賢良的后妃,方能不負家族的厚望。

  馬氏機警敏銳,頗識大體。她一進宮,便感受到“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緊張氣氛。此時,太祖馬皇后已去世多年,中宮一直空缺,代管後宮的幾位妃子不是病死,便是獲罪而死。太祖晚年脾氣暴戾,動輒發怒,妃嬪一不小心,便可能招致殺身之禍。當時掌管後宮之事的李賢妃,頗為賢惠,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作為太子孫妃的馬氏謹記父母的叮囑,時刻提醒自己,一言一行千萬要小心,要嚴格遵守宮中戒規,不能絲毫逾越,可謂“不可說錯一句話,不能走錯半步路”。

  讓馬氏倍感慶幸的是,丈夫朱允炆性格仁厚、文質彬彬,和祖父的個性、行事作派全然不同,對她甚是愛護體貼。她對丈夫自然關心備至,衣食起居都侍候得十分周到,因而夫妻琴瑟和鳴、恩恩愛愛。

  婚後第二年,即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馬氏生下長子文奎,太祖喜獲重孫,馬氏地位因此穩固。

  憂心忡忡的皇后生涯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六月,太祖辭世,朱允炆繼位。次年也就是建文元年二月,建文帝冊馬氏為皇后,授予金冊、金寶。長子文奎為皇太子;3個弟弟分別為吳王、衛王和徐王。由於建文帝要求守孝期間衣食從儉,馬皇后冊封儀式是否如後世的皇后冊封那樣繁複隆重,就不得而知了。

  馬氏正位中宮後,嚴格按照太祖制訂的“皇后之尊,只得治宮中嬪婦之事,即宮門之外,毫髮事不得預焉”之規定,悉心處理後宮諸多事務,用心管理宮中的嬪妃、女官、宮女,精心侍候皇帝和皇太后的起居,細心照顧兩個年幼的皇子,同時兢兢業業履行各種禮儀規定的職責。正因如此,儘管朱棣奪位後大肆篡改建文朝的歷史,並醜化建文帝的形象,但對於馬後卻找不到任何行為不端的描述。

  然而,馬後的內心卻始終提心吊膽、焦灼不安,因為從她的丈夫繼位第一天起,皇位就從未安穩過。建文帝的諸多叔叔對皇位一直虎視眈眈,尤其是四叔父燕王朱棣,不僅能征善戰,實力最為雄厚,而且在秦王、晉王去世之後排行最長,自認為最有資格繼承朱元璋的皇位。

  為了消除這些親王的威脅,建文帝即位伊始便採納謀臣黃子澄、齊泰的主張,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削除了周王、岷王、齊王、湘王、代王的王位,並將他們廢為庶人。

  可是,當面對下一個目標燕王時,建文帝卻心慈手軟起來。在燕王的種種挑釁行為面前卻說:“燕王是我的至親,不必追究。”尤其失策的是,他沒有采納燕王大舅子徐輝祖的建議,將從北平前來祭奠朱元璋的燕王的3個兒子扣留,從而遺下縱虎歸山之禍。

  建文元年七月的都城,驕陽似火。這天,一身疲憊、面色蒼白的建文帝緩緩走近坤寧宮,馬後跪迎丈夫入內。她微笑著向丈夫奉上剛晾好的建寧貢茶,柔聲喚來年幼的太子,讓他背誦剛剛學會的《三字經》給父皇聽。

  看著太子紅撲撲的小臉、搖頭晃腦的可愛模樣,建文帝露出了笑容,馬後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因為在建文帝到來之前,她已經聽到一個驚人的訊息:燕王終於以“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為由,在北平(今北京)起兵造反了!

  馬後深知骨肉相殘對丈夫是何等的打擊,深知隨之而來的戰爭對丈夫、對朝廷、對她自己和家人意味著什麼。她恨不得立即變成男子上陣殺敵,可無奈自己是皇后,一位任何朝政也不能過問的皇后,只能更加努力地管理好後宮,更加細緻地照料好丈夫的起居,用萬千柔情撫慰丈夫,盡最大所能解除丈夫的後顧之憂。

  這場史稱“靖難之役”的戰爭一打就是4年。馬後時刻在關注著戰況。由於洪武年間的殺戮,建文帝的將領中能征善戰者所剩無幾。前線將帥寡於武略,朝中大臣拙於計謀,加之缺乏周密的計劃和首尾一貫的戰略方針,致使士兵數倍於燕王的建文帝軍隊往往功虧一簣,敗仗一個接著一個。

  建文三年十一月,馬後生下次子文圭。此時,戰爭形勢對建文帝已是十分不利了,傳入馬後耳中的戰況一個比一個危急。

  六月己丑,當馬後驚聞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都城金川門迎入燕軍時,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失敗了,她的生命也行將結束。當宮中燃起熊熊大火時,馬後款款整好衣裙,仔細捋齊鬢髮,端坐在坤寧宮,直到被沖天的火苗吞噬,時年不到25歲。

  建文四年六月壬申,朱棣以天子葬儀將馬皇后當作建文帝下葬,並派官致祭,且輟朝三日。但馬後究竟葬於何處,沒有記載,至今也無人知曉。

  悽慘悲涼的身後際遇

  如果沒有“靖難之役”,馬後也許會平安和順地度過一生,成為明朝20位皇后中人生相對圓滿的一位。因為她的丈夫建文帝個性溫和、仁厚孝友,從小接受儒家仁義治國思想的薰陶,一心想恢復理想中古代“二帝三王”的仁德之治,自然不會幹出諸如廢后虐妃之類殘忍事來。建文帝成婚8年只有兩個皇子,且都為馬後所生,由此可見,建文帝嬪妃不多,與馬後的感情也甚好。馬後的長子文奎4歲就被立為皇太子,馬後的皇后寶座可謂穩如磐石。

  可是,上蒼在給予馬後短暫的幸福時光之後便無情地將她毀滅,包括她的至親。“靖難之役”中,7歲的皇太子文奎不知所終,有史書說和馬後一起葬身火海,也有說被兵部侍郎廖平進所救;而時年不滿週歲的次子文圭則被朱棣貶為“建庶人”,囚禁在鳳陽廣安宮,一關就是55年。直到天順元年(公元 1457年)十月,朱棣的曾孫英宗動了惻隱之心,才將文圭釋放,準其自由婚配,並派了20個太監和10多個婢妾去侍候。可憐的文圭56歲重見天日時,已是滿頭白髮,連牛馬都分不清楚,不久就撒手人寰。

  “靖難之役”中,馬後的父親馬全下落不明;她的兩位做指揮的堂弟(馬後沒有親兄弟),一個投靠了朱棣,被封為鎮海侯,在一次渡江時淹死;另一個則忠於建文帝,全家三十餘口全部在戰爭中罹難。

  由於建文帝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後裔,在明帝世系中,建文帝一直沒有正式地位,連廟諡也沒有。南明弘光帝時曾定建文帝的廟號為“惠宗”,諡號“讓皇帝”;馬後諡號為“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但未被當時的清政權認可。

  直到清朝乾隆元年,乾隆上建文帝諡號為“恭閔惠帝”,他的皇帝地位才完全恢復,至於馬後的諡號是否也隨之有變,則不清楚。由於建文帝時期的檔案文獻與起居注均遭毀滅,私家記述亦被禁止,史書上有關馬後的記載也就十分稀少,《明史·后妃傳》中關於馬後的文字只有44字,是明朝所有皇后中記載最少的。

  建文帝馬後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當後人提起明朝的馬皇后時,則大多隻知明太祖之皇后馬秀英一人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36 字。

轉載請註明: 建文帝的皇后 消失在歷史中皇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