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大約在公元前378年誕生。公元前360年(18歲)離家拜鬼谷子為師。公元前357年(21歲)下山到魏國。公元前355年(23歲)到齊國。公元前343年(34歲)“馬陵之戰”後離開齊國。大約死於公元前302年,終年約72歲。
孫臏為哪國效力 孫臏冤案平反後回齊國了嗎?
孫臏為哪國效力?
孫臏前半生歷史上有較為明確的記載。他的前半生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一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孫臏出生在“阿鄄之間”,具體地點未指明。阿鄄之間即山東的阿邑古城和鄄邑古城之間,相距約75公里。說明孫臏小時候在阿鄄之間生活。二是離家與龐涓一起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具體地點也不明。三是受先於他下山的龐涓邀請,到了魏國。陰險狠毒的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在魏惠王前進讒言,使孫臏受到臏刑和黥刑。四是到了齊國,住在田忌將軍府中,受到田忌的器重。田忌如實向齊威王稟告孫臏的才能,促使齊威王見孫臏,當面考察孫臏的才能,破格起用孫臏,任命孫臏為軍師。
孫臏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後,在“桂陵之戰”中,用“圍魏救趙”之計,為齊國取得了重大勝利。又在著名的“馬陵之戰”中,用“退兵減灶”之計,消滅了龐涓,俘獲魏太子申,將十萬魏軍全部殲滅。
孫臏前半生最重要的是在齊國渡過的十餘年時間,是孫臏一生中最為輝煌的階段。孫臏和田忌一起,為齊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成就了齊國中原霸主的地位。同時也使孫臏聞名於天下。
馬陵之戰後,田忌、孫臏理應得到封賞。但是,齊威王聽信了鄒忌的讒言,也許齊威王內心也害怕田忌、孫臏功大蓋主,於是解除了田忌、孫臏的兵權。田忌、孫臏被迫逃亡。
孫臏後半生在江南生活
馬陵之戰後,孫臏去了哪裡?史無記載。有的傳說他隱居青州。有的說他與田忌一起逃亡到楚國。以我之見,這二種傳說都有一定道理。我們可以從田忌將軍的去向中尋找孫臏去向的蹤跡。
依照情理,作為十餘年在一起互相配合、共同浴血奮戰的老搭檔,作為一起被削去兵權、生死相依的一對落難人,在生死關頭,二人一定會共同商討出路。田忌決不可能拋棄孫臏,獨自逃走。孫臏也必定會追隨田忌。根據史書《戰國策·齊一·田忌亡齊而之楚章》記載:“田忌一行來到楚國”。明確記載田忌一行人被迫流亡楚國。在田忌逃亡楚國的一行人中,有沒有孫臏?可能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孫臏就在這一行人中,直接就來到楚國。第二種情況是,一行人中沒有孫臏。有可能田忌考慮孫臏雙腿殘疾,行走不便,長途逃亡有一定困難。加上當時田忌逃亡前途未卜,不知能否找到落腳之處。田忌可能首先為孫臏就近找一個安全之地,隱居下來。待田忌有了安生立命之地再把孫臏接去。
田忌一行人到楚國,楚宣王接受杜赫的建議,把江南之地封給了田忌。因此,我們可以說,不管是哪種情況,是直接還是間接,孫臏也一定到了江南。孫臏墓葬地在鎮江,有力地證明這個判斷。孫臏後半生在江南生活。
杜赫建議實際上事先取得了齊威王的同意,當田忌、孫臏出逃時,杜赫恰好在齊國。齊威王內心明白,田忌、孫臏謀反並沒有直接證據,不明不白。對待這二位剛剛為齊國,為自己立下赫赫戰功的知名人物,總不能趕盡殺絕。齊威王當時害怕的是田忌借重楚國的勢力回到齊國。所以和杜赫商量,讓楚國把遠離齊國的一塊江南之地封給田忌,等於把田忌、孫臏等流放了事。而楚宣王也不願得罪齊國,接受杜赫從齊國帶回來的這一建議。
江南地域遼闊。田忌、孫臏得到的封地在江南何處呢?戰國策沒有具體指明。孫臏墓在鎮江,那麼,有沒有可能田忌、孫臏得到的封地就是在鎮江一帶呢?有這種可能。早先,齊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齊相慶封在齊國大權獨攬,慶封家族在齊國勢力很大,慶封家族與其他家族發生矛盾,互相殘殺,慶封失敗,被迫逃亡到吳國。吳國將朱方縣(朱方縣包括鎮江)封給慶封,使之“富於在齊”。(見《史記·吳世家》)因為有這個先例,齊威王或者是杜赫自然就會想到這個主意。
商末周初時,長江下游南側當塗、江寧、丹徒、丹陽等地稱之為朱方。朱方原本屬於楚國,後吳興起,成為吳地。越滅吳後又成為越國之地。越國在公元前412年後,發生內亂,國勢大大削弱,領地面積不斷縮小。相反,楚國日益強大,不斷向外擴張,到公元前334年,楚國基本滅掉了越國,越國王無疆被殺,越國分散為幾個微不足道的小國,濱於海上,朝服於楚。楚國在向外擴張時,首先恐怕就會奪取原本屬於楚國的土地。在公元前343年田忌一行人來到楚國時,越國已臨近滅亡,朱方等地極有可能又屬於楚地了。當然,由於年代非常久遠,很難查到確切的記載,上述判斷需要史學專家進一步探討論證。
公元前319年,齊國政局發生變動。齊宣王已經繼位。與田忌不和的政敵齊相鄒忌病死,另一個政敵田嬰,在接替鄒忌相位後不久就辭職。田忌、孫臏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田忌回到了齊國,恢復了職務。田忌從逃亡楚國到回到齊國,前後一共在江南生活了約24年之久。孫臏有沒有與田忌一起回齊國呢?學者大膽推論,此時的孫臏沒有再回齊國生活,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田忌的根基在齊國,而孫臏在齊國無任何根基。
二、田忌回齊國雖然恢復了名譽,恢復了職務,但沒有受到重用。僅不過是體面的養老送終。孫臏再回齊國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三、據宗譜記載,孫臏有一子,名勝,字國輔,為秦將。孫臏有一個孫子,名蓋,字光道。為秦漢中太守。說明孫臏有家室。如果孫臏到了江南,生活安定後才娶妻生子,那麼,經過二十多年,在田忌回齊國時,孫臏的孫子恐怕也已出生。孫臏為兒子取名勝,字國輔。大概是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長大後英勇善戰,每仗必勝,輔助國家。為孫子取名蓋、字光道。希望孫子武功蓋世,道德高尚光明。從兒孫的職務看,他們都受到過孫臏的良好的教育,沒有辜負孫臏的希望。
孫臏在江南有家室、在楚王的照顧下,家業也不會差。在田忌回國時,孫臏已是58歲左右。作為一個步入老年的殘疾人,已不太會願意挪窩移居他鄉。孫臏後半生在江南賦閒。孫臏到達江南時,年齡大約在34歲左右,正處於精力充沛、思維敏捷的壯年。透過在鬼谷的理論學習和在齊國的實戰實踐,當時的孫臏已經十分成熟。從而有條件進一步整理、學習、鑽研《孫子兵法》,並總結戰國時期各國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創作出不朽的兵學著作《孫臏兵法》。
在古代,兵法著作一般是珍藏於金匱石室之中,秘不示人。恐怕只有孫臏的親密戰友田忌將軍能夠首先得到《孫臏兵法》,只有田忌有條件成為同時擁有《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二部兵書之人。
田忌從江南迴齊國時,一定會把二部兵法視為珍寶,帶回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