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會相中紫金山作為自己的寢陵

  導讀:在一般人眼裡,朱元璋選擇鐘山作為自己的寢陵是看中了這裡的風水,後人看待這個問題時,多以迷信的觀點來解釋其玄奧。昨天,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賀雲翱教授告訴記者,明孝陵的選址過程體現最多的,其實還是古代的環境科學和精妙的建築規劃理論。賀雲翱教授說,在這處龐大的帝陵區域內,設計者將整座鐘山以及部分水面作為重要的“風水”景觀一起納入孝陵的建築規劃設計中,從而實現了“因山為陵”、“天人合一”的中國帝陵建築傳統和文化理念。

  譬如,鐘山古稱“龍山”,早在東漢末年,已被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視為“龍蟠”之地。朱元璋作為大明開國之君,擇金陵“龍脈”以為葬地,這完全符合風水要義。在鐘山的南面建造自己的帝陵,在鐘山的背面陪葬功臣,讓自己的臣子在死後也護衛著自己,南北對應,尊卑昭然。鐘山有東、中、西三峰,在古代的風水學上,這被稱為“華蓋三峰”。按照中國的傳統,以中峰的地位最高。而孝陵所處的獨龍阜,恰好處於中峰南面的玩珠峰下。賀雲翱教授告訴記者,最早將這塊地盤視作風水寶地的是梁代高僧寶誌和梁武帝蕭衍。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稱“小虎山”,過去不解其意,現從風水地貌上分析,方知其正處於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與孝陵之東的“龍砂”之象左右對列;而直對孝陵陵宮的“梅花山”,過去都以為乃朱元璋為讓吳大帝孫權這條“好漢”給他的陵寢看大門而留下的,其實,這一如座如屏的小山是孝陵風水中的“案山”,有著十分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其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鐘山浦”也具有靈動的“朱雀”風水特徵。這樣孝陵陵宮及寶城就具備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風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式,這種水,在風水上稱“冠帶水”,亦十分難得。

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會相中紫金山作為自己的寢陵


  賀教授認為,其實,這是朱元璋和他的建築設計師們在刻意利用大自然。朱元璋因勢利導,將三條河納入自己的寢陵範圍,既可以保留洩洪通道,又讓河流為陵墓增色。這是朱元璋尊重自然規律使然。如果朱元璋為建造自己的寢陵將三條河填平,山洪暴發時,其後果可想而知!孝陵就置身於這種天造地設的優美環境中,在中國明代早期之前的歷代帝陵中,像明孝陵這樣擁有如此完善的風水景觀的陵寢真可謂鳳毛麟角。

  說得通俗點,在風水學上,凡是屋宅,左邊有流水的,稱為青龍;右邊有長道的,稱為白虎;前面有水塘的,稱為朱雀;後面有丘陵的,稱為玄武。這四種條件都具備的就是最好的建宅地點。但是作為現代人,可以想見,前面有水塘,後面靠著山,旁邊有河流,又緊靠交通方便的道路,環境宜人,生活在這裡豈不是最高享受?賀教授說,“風水說”是中國古代的環境科學和建築規劃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科學思想和文化哲學涵義。儘管它受時代侷限也夾雜著一些迷信成分,但在當代東西方學術界,人們都把它看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典型特色之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75 字。

轉載請註明: 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會相中紫金山作為自己的寢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