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張鈞甯同居4年,因4個字而分手,今男方另娶女神而她至今單身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邱寒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11日,全國生物學界多名科學家從各地趕赴廣州,送別中山大學教授趙勇。當天,趙勇生前的領導、同事、學生等在中山大學,一起緬懷這位愛國的科學家、學生的好老師和黨的好乾部。

趙勇,1976年6月生於湖北當陽,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今年4月8日,趙勇因病在廣州猝然離世,年僅45歲。


他和張鈞甯同居4年,因4個字而分手,今男方另娶女神而她至今單身



趙勇指導學生做實驗(中山大學供圖)

2003年,趙勇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師從著名生物學家譚錚教授。博士期間首創開發了基於SPR生物感測器檢測核酸摺疊和展開速率的新方法,研究揭示端粒DNA G-四鏈體動態摺疊形成規律,對端粒G-四鏈體動力學和熱力學穩定研究領域具有重大貢獻;隨後加入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某實驗室從事端粒及端粒酶研究。他將生物物理學方法和細胞生物學完美結合,闡明端粒酶延伸端粒的動態過程及延伸模式調控機制,是國際上研究端粒領域年輕一代的佼佼者。

“他不是一般的優秀,他是出類拔萃的。”他的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博導譚錚數度哽咽。在譚錚眼裡,趙勇做學術很有天賦,而且異常勤奮,在博士期間就在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

2011年,趙勇拒絕了美國四所知名大學提供的終身教職並回國。“每一個和趙勇教授熟悉的朋友,都會為他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責任感所感染。”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鄒衛國說。

回國時,多所知名高校給趙勇開出了優厚的待遇條件,但他最後選擇了中山大學。趙勇接受了時任中山大學校長許寧生的邀請,以“百人計劃”引進人才的方式加入中山大學,併成立“細胞衰老與癌變”實驗室,成為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靶向特異性抗癌新藥和疫苗研發”的核心成員,繼續從事端粒生物學研究和個體衰老的研究。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松陽洲教授坦言,“他是衝著科學研究來的。”他說,趙勇治學十分嚴謹,在細胞衰老及端粒研究領域做出了多項開創性工作,是該領域研究的佼佼者。

由於自然科學學科知識的更迭速度極快,能否跟上領域知識更新是該領域學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沒有捷徑,只能每天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最新文獻的閱讀上。”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賀雄雷稱,趙勇教授身兼多項行政工作,卻長期保持知識更新與積累的習慣,從未在科研隊伍中落後過。

在趙勇的帶領下,實驗室平均每年產出4至5篇高質量論文,直逼國內甚至國際一流實驗室水平。

“不要當技術員,要作一個會思考的科研工作者。”趙勇教授團隊成員、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劉海英說,趙勇老師鼓勵學生在科研過程中要多思考,想清楚之後再進行實驗工作,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

學術之餘,趙勇注重整合生命科學學院各項資源,為人才引進和學院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在學院建立教師培育中心,定製個性化培養方案,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學院的整體向心力。他提倡跳出“流水線式”人才培養困境,按照“培養科學家”的模式在培養學生。

趙勇直至去世當天還在照常履職。3月27日至28日,趙勇參加了中山大學召開的2021年春季工作會議,並圍繞人才培養做了專題報告。4月1日上午,生科院召開會議,傳達上述學校工作會議精神,趙勇也如常出席。

與趙勇有過5年合作經歷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曾凡一說:“在合作過程中,我們不時被他的科研熱情和精神所感染。謙虛能幹、樸實奮進和嚴謹求實的作風是他留給我們的印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98 字。

轉載請註明: 他和張鈞甯同居4年,因4個字而分手,今男方另娶女神而她至今單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