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近60萬碩士生和7萬名博士走進理想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始研究生生涯的學習。很多研究生新生常常會問,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底有何區別?碩士和博士又有什麼不同?我們不妨看看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是怎樣解釋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的。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比喻導師和研究生的關係是:導師負責給研究生指出兔子在哪裡,並指導學生學會打兔子的本領。反之,研究生則是從導師那裡瞭解到兔子的位置、大小、肥瘦,並採用從導師那裡學到的打兔子本領擒獲一隻兔子(就是做完論文)。
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之區別的“兔子理論”:
本科生:
學習撿“死”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學知識都是別人已經發現、並經過了反覆驗證的知識,是固定、穩定的,屬於“死兔子”。
碩士生:
學習打一隻在視野中奔跑的活兔子。這隻兔子在哪裡?需要導師指給你,或者需要導師和學生一起來確定其位置。導師在“指兔子”的同時還應該告訴學生瞄準並射死兔子的本領。
博士生:
學習打一隻看不到的活兔子。此時的兔子也是活的,但可能不在你的視野裡跑著,而是在樹林裡跑——導師可以確認一定有這隻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從樹林裡把這隻兔子攆出來,判斷是否值得去獵取,再用更高階的獵取技術去射擊並沿用原有方法將兔子取在手中。
博士後階段:
此時,導師叫合作導師,他就要和博士後一起來確定究竟到哪裡去尋找兔子,此時面對的可能是不一樣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後確定是否需要在這裡佇足,並重復以上過程。
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學習上的區別:
1、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區別
本科是素質教育,是從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讓他們完成文明教育的過程。
研究生教育是專業教育,研究生的學習帶有研究性質。
2、博士生與碩士生的區別
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生的區別在於專業水平,碩士生教育培養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養的是學術技能。碩士生畢業後主要是從事事務性的工作,做學術研究的很少;博士畢業生所從事的是學術性的工作,要有較強的批判精神,即發現錯誤的能力。
碩士生如果有了這種批判精神,最好選擇畢業後讀博。否則,到了工作單位,總是發現領導的決策有缺陷,就會不甘心執行領導決定,工作就做不好。
畫個圈圈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象這個圓圈代表了人類的所有知識。
你小學畢業時,瞭解了其中一小部分。
高中畢業時,瞭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學位後,有了自己的專業。
碩士學位讓你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的鑽研。
繼續閱讀學術論文,你會逐漸抵達人類知識的邊界。
一旦抵達了邊界,你便專注於此。
你花幾年的時間試圖突破邊界。
終於有一天,你推動了它。
這個凸出來的部分,讓你獲得了博士學位。
當然,對你而言,這個世界看上去不一樣了。
但別忘了全域性是長這樣的。
百年英才小編:這是一組非常生動的圖畫,最後那張圖更是“意外結局”的典範。它讓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對於走在探索知識道路上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提醒:不要因為推動了一點邊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領域中,忘記了這個世界的遼闊和豐富。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