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官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有一個意味深長的傳聞是,李小璐本來想去參加的。
董潔本來想去踢館的,但是都被節目組拒絕了,因為眾所周知的那個理由。
但是在成團之夜,卻邀請了陳赫,這令一部分觀眾覺得憤怒,同樣是私生活醜聞,為什麼社會對男性總是寬容,而女性總是承擔更慘烈的代價。
但我唏噓的不止如此。
如果不是最近在重溫《金粉世家》,我幾乎忘記了董潔這個女演員的存在。
而在十幾二十年前,她是真的大紅大紫過,那些盛世光年,也成了她人生迄今為止最高光時刻。
和李小璐一樣,董潔算是年少成名,早早被命運厚待的人。
16歲就上過春晚,20歲那年陰差陽錯代替周迅彩排,最後周迅檔期衝突,董潔依偎在謝霆鋒身邊,在一曲《今生共相伴》的旋律裡,成為千禧年春晚最美麗溫情的一幕。
20歲,聲名鵲起,人生扶搖直上,一連串巨大的好運砸向了她:
先是被張藝謀選中,主演了電影《幸福時光》;短短三年後,又是轟動一時的國民劇《金粉世家》。
直到現在,因為冷清秋,她還是很多人心裡的白月光。
年輕時的董潔有一種出塵的氣質,她的美是沒有攻擊性的,清新脫俗的。
這樣的氣質和劇版冷清秋的高傲清冷,溫柔恬淡,與世無爭剛好不謀而合,角色和演員互相的成全,讓觀眾自動帶入了很多美好的濾鏡。
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董潔就是冷清秋,董潔本人一定也是不染世俗塵埃的。
但世事有時就是這樣弔詭。
2012年董潔和潘粵明的離婚風波,讓她一下子“跌下神壇”。
因為濾鏡太過美好了,當人性中真實與不堪的一面被暴露和放大的時候,反應會來得更猛烈。
董潔的資源其實一直不錯的,即便形象一落千丈,她在近幾年也參演了不少影視劇和綜藝。
但每一次出場,好像都勾起了觀眾對那場醜聞的記憶,奚落和吐槽隨之而來。
董潔比李小璐更令人唏噓。
我看她近幾年的作品和照片,整個人都給人一種緊張和焦灼感,五官越來越難以舒展,眉眼之間還有一種隱隱的戾氣和不甘心。
30歲之後,一個人的臉是很容易暴露心境的。
過去的醜聞對董潔的打擊顯而易見,這些年她幾乎活在一種擰巴的對抗和失控感裡:
她的不甘和野心從不敢輕易暴露,想要呈現的歲月靜好和與世無爭,總是讓人覺得言不由衷;
而翻紅的野心是一直在的,無論《澳門一家人》還是《如懿傳》,這麼好的資源,但是她好像總差那麼一口氣。
《如懿傳》劇照
董潔比李小璐更讓我唏噓的地方就在於此,她總是在用大眾的評判標準在審視自己,她從來就沒有放過自己。
所以這麼多年過去,那個陰影像是已經長在了她的臉上,她的心境,也隨之潰敗了。
李小璐還是不一樣的。
嘲諷和謾罵最激烈的時候,李小璐也大無畏地發著抖音影片和美美的自拍照。
輕盈的自在感和混不吝的精神,反而拯救了她,慢慢地有一種新的輿論出現,一部分中年人突然開始羨慕李小璐了。
人的情緒果真是很勢利的,你揪著自己的錯誤不放,活在那場錯誤的陰影裡,別人就會時時想起你的錯誤;
你move on了,活得舒展自在了,別人也會被你的狀態感染。
其實我有點能理解董潔的狀態,比起李小璐,她的內心更接近一個普通人。
普通人的人生“容錯率”是更低的,所以會格外緊張;李小璐有一種“遊戲心態”,那是從小超越了“生存焦慮”才會滋養出來的從容。
很多人也無法接受自己人性中“壞”的一面,沒有面對真實的能力;
多數人會活在真實慾望和自我審判之間的拉扯裡。
這樣的拉扯就是巨大的內耗。
在《人物》兩年前的長篇專訪裡,董潔的好朋友是這樣說的,
“一個迷戀秩序的人面對生活巨大的失控最開始肯定是懵的,但她又不願意把這些暴露在人前,永遠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一定要嘴硬。”這段話說得很真實。
在我看來,嘴硬的人,做錯了事死不認錯的人,其實他們的內心都很弱小,很害怕面對自己“壞”的一面。
對比董潔和李小璐的人生,我最感慨的也是這一點——
人如何跟自己的命運相處,如何面對自己人性中的負面。
毫無疑問,她們都曾在很年輕的時候被命運厚待,很難不對這個世界生出輕佻之心;
也都曾犯過無法洗白的錯,承受了人生和事業的巨大落差。
因此我更感興趣的部分是,人如何面對這樣的落差,怎樣去走後面的路途。
我也更加堅定一個觀點,巨大好運不是那麼容易接住的,它需要巨大的智慧與之匹配。
另外,人生漫長,充滿變數,“不要犯錯”是美好理想卻難抵人性複雜。
那麼在錯誤之後,增加智慧,收穫成長才是更重要的事。
不管是李小璐還是董潔,她們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任何時候,你都要為自己的慾望買單,每個人都逃不過這個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