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我們的哀求下,他教給我們一個本領或稱之為秘訣:打劫前,若先吃了人肉,那麼夜入人家,其家裡人必昏沉不醒;或如中魘症一般,呆傻不知反抗。
《酉陽雜俎》中所記載的下面這則故事不能不使人瞠目結舌:
李廓在潁州,獲光火賊七人,前後殺人,必食其肉。獄具,廓問食人之故,其首言:“某受教於巨盜,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魘不悟者,故不得不食。”兩京逆旅中,多畫鸚鵒及茶椀,賊謂之鸚鵒辣者,記嘴所向;椀子辣者,亦示其緩急也。
李廓是晚唐人,曾任潁州刺史,當時在他管轄下的地界發生了這樣一件奇事:一日,官府捉住一夥盜賊,一共七人,令人驚異的是,他們開工前,往往先吃幾條人大腿,這聽上去確實恐怖。刺史李廓得知此事後也很好奇,一日午後,他親自審訊盜賊,開始幾個盜賊還不想說,經一番刑罰,那為首的盜賊才開口:“幹我們這行的,有個老大,當然現在已退休了。但說起此人,可算得上是我們大唐的巨盜了,是我們這些人的超級偶像。經人引見,已金盆洗手的他老人家終於接見了我們,在我們的哀求下,他教給我們一個本領或稱之為秘訣:打劫前,若先吃了人肉,那麼夜入人家,其家裡人必昏沉不醒;或如中魘症一般,呆傻不知反抗。望著那齒白唇紅、鶴髮童顏的老爺子的權威勁兒,我們不得不信,後來就試著……”
李廓在唐朝的那個午後陷入迷思,我們暫且不管,卻說段成式在這段故事後還提到一句:“兩京逆旅中,多畫及茶椀,賊謂之鸚鵒辣者,記嘴所向;椀子辣者,亦示其緩急也。”這段文字一如唐朝的江湖黑話,令人難解。“兩京逆旅”指長安和洛陽之間的旅舍,這沒有問題。但後面的話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暗示了什麼?試著推測如下:長安、洛陽之間的旅舍中,廳堂的牆壁上,多畫有鸚鵒(類似於鸚鵡的一種鳥)、茶椀(同“碗”),鸚鵒圖形被盜賊稱為“鸚鵒辣”,以其嘴的方向為標記,暗示被盯上的目標所去的方向;茶椀圖形被盜賊稱為“椀子辣”,以碗口的大小來暗示目標行動的緩急(或為預警訊號,暗示同夥這一地區官府捕快的多少與行動)。抑或,還有其他別的解釋?
當然,這則故事的核心是盜賊吃人。它在不經意間透露出晚唐局勢的動盪。在黃巢之亂開始前,各地不時爆發的饑荒已像瘟疫一樣漸漸蔓延開了,並出現了吃人的現象。在本故事中,盜賊在開工前吃人,可以被認為是當時吃人大背景下的一個變異。在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是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戰爭;但最殘酷的一次則是唐朝末年的黃巢之亂。黃巢年輕時熱心於功名,曾多次赴長安、洛陽趕考,但均不成功。換一般人也就忍了,回家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了。但黃巢不行。黃巢身為鹽販,相當於在今天倒騰毒品,是冒著殺頭危險的,這種職業的特殊養就了黃巢性格里的殘忍、冒險和亡命的一面。後來,他寫了首著名的充滿怒怨的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夏,各地瘟疫失控,饑荒遍地,河南和兩淮間都爆發了大規模的以人為食的現象。黃巢這個前落魄書生、鹽貨走私販,也終於在這一年起兵造了大唐王朝的反,率部掃蕩中原,又橫渡長江,長途奔襲攻入廣州,然後北折,取洛陽,陷長安。黃巢一路順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一個佈告:“我一路進攻,只為到長安找唐天子算賬(為什麼當初科舉考試沒錄取我),跟你們各州縣沒關係,你們不要攔我哦!”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大唐首都長安被黃巢陷落,僖宗皇帝逃向成都。黃巢入長安的儀式盛況空前,聲震百里。進長安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李姓皇族誅滅,隨後於轉年初即皇帝位。這就是傳說中的報復吧。他取國號為齊。但這一切如曇花開放般短暫。在兩梟雄朱溫和李克用的夾擊下,黃巢很快就退出長安,在此之前對這座“官民勾結”的城市進行了一次大掃蕩,平民死傷慘重。
黃巢之亂促使末代唐朝成了一個武人的超級角鬥場。軍隊之間瘋狂攻伐,百姓大眾朝不保夕。當時天災人禍,良田盡喪,饑荒更甚,家鄰相食,恐怖異常。起事之初,因為需要吸納群眾加入隊伍,黃巢還不敢對平民怎麼著,並叫大將尚讓起草過這樣一道告示:“黃王起兵,本為百姓,不像李家皇帝一樣不愛你們,你們可別害怕呀!”但自打從長安退出後,在末日陰雲的籠罩下,這支絕望的部隊(黃巢計程車兵都披著發)完全陷入了瘋狂和變態的境地:所過之地,無論官府,還是百姓,屠掠殆盡。圍攻陳州時,多次攻擊均不得手,黃巢看到軍糧不濟,於是將民間吃人之風轉入軍中,下令用人肉充當軍糧:將戰俘和百姓用巨碓、巨舂碾為肉末,拌上粗糧,給士兵們吃。其中,秦宗權的部隊最為恐怖,這支部隊在行軍時,馬車上就拉著一條條醃製過的人大腿。
本文摘自:《唐朝的黑夜》,作者:魏風華,出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