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0多萬人打五星,9.1分的這部電影,豈止是年度最佳外語電影

豆瓣上參評人數超過10萬、得分能上9.0及以上分數的電影電視劇,必定是「年度最佳」作品之一。

2019年,豆瓣上有65.8萬多人給《何以為家》給予評價,當中的61.4%打五星,也就是打五星的有40.4萬人,而該年度電影榜單上,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正是該片,得分9.1。

即便是強如那些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綠皮書》、《寄生蟲》、《波西米亞狂想曲》或者《小丑》、《復仇者聯盟4》等作品的排名均屈居於它之下,得分也未達9.0。

如此說來,《何以為家》豈止是年度最佳外語電影,簡直是近幾年最佳電影之一!

電影以黎巴嫩為背景,講的又是一個有點鬧劇成分、對簿公堂的故事,我差點以為是另一部《羞辱》,原來它更像是戴夫·帕特爾、沙魯巴·舒克拉主演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樣的動人故事。

雖然說的是男主角狀告父母,但其實也只是我們常說的「疏忽照顧兒童」、「不會養育就不要生」,是在絕望中掙扎求生存的感動奇緣。

一個小男孩離家出走、意外流落街頭,看盡人間百態,同時也體會到絕境中的人性光輝。

萍水相逢的情誼,反比親情更可貴;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竟比家人更有愛,只要還活在世上一天,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原來,這並非是一個「打官司」的故事,相關情節不足十分鐘,回顧主角的傳奇「流浪記」,才是電影最動人的部分。

不但劇本刻畫細膩,而且情感也自然流露,一眾「素人」演員更比奧斯卡影帝影后刻意「飆演技」的表現來得更真切,更加接地氣;

兩位童星的天才演出,僅僅一個眼神已經讓人熱淚盈眶,其中一個還只是嬰兒,我不知是「真演技」還是「神導技」。實而不華的故事、真情流露的演出,再加上適可而止的難民、邊緣人篇幅,恰到好處,簡直是「觸動人心」的完美演繹。

扎因(贊恩·阿爾·拉菲亞飾)生於貧窮家庭,有一幫弟弟妹妹,只靠賣果汁為生,因家境窮困,父母竟強行把妹妹薩哈(海塔·塞德拉·伊扎姆飾)賣給別人,他一怒之下離家出走,幸好遇上了在遊樂場工作的「拉希爾」(約丹諾斯·希費羅飾)。

拉希爾是非法移民,也是一位單親母親,因為擔心被遣返,所以就帶同兒子約納斯(博魯瓦蒂夫·特雷傑·班科爾飾 )去工作,趁此機會,就把約納斯交給扎因照顧。三人因此建立了一段非一般的家庭關係,可惜好景不長,惡夢終要降臨……

這個故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小偷家族》,該電影中「打官司」的情節只不過是個引子,進而帶出主角流浪的故事。藉著主角流浪時的奇遇,側面反映了難民、低下階層悲慘的生活狀況,繼而為他們發聲。

如此這般,電影的主線反而是描述主角與兩母女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劇本描述這三個可說是生命再無希望的絕路人,如何在悲慘的生活下互相扶持。

在他們那家小小的臨時鐵皮屋外,那個世界似乎再無好人,唯獨他們這個自成一隅的天地,才活得最快樂。

三位「素人」演員的演技,無疑遠勝奧斯卡大部分的提名人,劇本的細膩描繪也是神采飛揚。

扎因的奇遇,完全可以像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樣加上一點奇幻經歷,往後的情節也可以煽情,可是劇本並沒有這樣做,反而以最真切、貼地的方式,描述他們怎樣在絕境面前,咬緊牙關活下去。

電影完全取材於一個個真人真事,甚至包括了主角扎因的親身經歷,因此看來實而不華;一場意外後,男主角如何跟這位全無血緣關係的「弟弟」互相扶持,更是人情味十足。

劇本輕輕幾筆已經呈現出了這段最深厚的親情,劇情發展、角色之間的互動都看得很舒服,沒有刻意製造追看性,而加入戲劇性的轉折。

主角如何用生活技能、智慧,照顧萍水相逢的「弟弟」,其過程自然流露,更能從他的視角中,看盡難民、低下階層人民的生活百態。

正因為這些人早已經對未來、對生活沒抱任何希望,反而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無論是「這家人」的關係,還是另一位小女孩的偶遇,都讓這個沉重的題材,看來倍感溫馨。

幻想總是美好、現實總是殘酷。這些絕望的難民,或會抓緊一絲希望,對外頭世界有所憧憬。奈何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連那一線曙光也化成了泡影。

電影中一幕幕生離死別的畫面,沒有大加煽情,就是一個眼神、一句說話,已足夠讓觀眾為之動容,尤其最後一組鏡頭,更是感動得淚水不自覺地留下來。

如果是衝著獎項去,完全可以大可肆意製造戲劇性的效果,可該電影完全沒有按這種套路去做。

單憑為弱勢群體發聲這一條,就足見主旨鮮明、真情流露;表達手法恰到好處,讓角色的感情關係自然發展,即使法庭戲也是點到即止,看後依然震撼力極強。

法庭戲的背後講的是父母沒有能力照顧主角,就不應該生下來,讓悲劇輪迴。

主角父母出場戲份不多,跟客串無異,可他們作為故事的一部分,呈現了主角的慘痛成長經歷,就像活在煉獄中一般。

主角與兄弟姐妹住在狹小的房間、凌亂不堪的處所,從客觀環境已把這一切表露無遺。而他往後的經歷,又從另一角度,道出了另一極端情況:到底父母不顧親情,還是也一樣身不由己?

從這件「打官司」的鬧劇中,看盡了兩個家庭極端的眾生相,沒有明顯地批判誰對誰錯,把兩個家庭、兩個視角融入一個故事中,讓觀眾自行反思,言簡意賅。

該電影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幾位「素人」演員的演出。男主角「扎因」 贊恩·阿爾·拉菲亞幾乎從頭到尾都是他的個人表演。

他從電影起初的反叛倔強,到中間的活潑俏皮,以至大量波動的感情戲,幾個眼神遠勝千言萬語,還得刻意轉口音來演戲,與一位專業演員無異,很難想象他本來只是一個毫無演戲經驗的敘利亞難民。

更厲害的是他跟看似剛會走路的嬰兒博魯瓦蒂夫·特雷傑·班科爾的對手戲,兩人合作無間,感情真摯流露,演活了一段比親兄弟更親密的關係。

這位嬰兒當真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有演技的嬰兒之一,不知道這是導演與攝影師捕捉得當,還是真是訓練的原因使得他演得這麼逼真,看他「對戲」完全與其他角色、周遭環境配合得天衣無縫,簡直是電影的最高藝術。

飾演女主角的約丹諾斯·希費羅,同樣沒有任何演戲經驗,卻演活了一個慈母對愛兒的關懷與擔憂,後面的幾場戲叫觀眾看得心如刀割。

同為「素人」演員,雅利扎·阿巴里西奧在《羅馬》的表現平平無奇竟能提名影后?實在令人起疑。

總而言之,《何以為家》可以說是一部真正有資格成為「年度最佳」的電影。

整部電影無論劇本、導演技能、場景設計,還是神級的演技,都是近幾年裡看過最出色的作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電影的最高藝術。

「素人」演員的演出已夠歎為觀止,即便是一位「BB」都完全「交足戲」!

全部電影結構嚴謹,又沒有刻意過度戲劇化,感情自然流露、角色關係發展真摯感人,笑中有淚,後半部分很容易讓你哭成淚人。

生活再苦再難再絕望,日子還是要過的,萍水相逢也可化作最動人的情誼;不能笑著面對別離,也要好好笑著活下去。

之前的《羞辱》已經能稱得上「神片」,該片再次讓黎巴嫩電影創造了奇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95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40多萬人打五星,9.1分的這部電影,豈止是年度最佳外語電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