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原名是《忠義水滸傳》,其重點突出一個“義”字,表現了這部書是一部講述中國宋代俠義精神的著作,但108將中,很多人並不是英雄,比如強搶民女的周通,殺人越貨的孫二孃,濫殺無辜婦孺的李逵,奪人女兒殺人全家的董平……其實大部分水泊梁山“好漢”都不是好漢而是惡漢。真正能稱得上裡裡外外都是好漢的,就是魯達一人。只有他最具備俠義精神,用百家講壇鮑鵬山老師的話說:“什麼事真正的英雄好漢?就是把別人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把別人的仇人當作自己的仇人,就是把這個世道上不平當作自己遇到不平的人!”魯智深是梁山好漢中唯一一個不是因為自身原因,而是因為社會打抱不平而被迫落草的。
義舉一 甘棄前程,援手弱女
魯智深出場時是西北軍中的一名提轄。提轄雖不是什麼顯官要職,但從書中描寫來看,一身好本領的魯智深深受主政西北的老種、小種兩位經略相公的賞識和器重,老種甚至專門將魯智深派來輔佐小種,足可見魯智深在大小種以及西北軍中的地位,魯智深的升遷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可是當魯智深遇到惡霸鎮關西時,並沒有選擇事不關己,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仗義施援,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歌女金翠蓮,葬送了似錦的前程。金翠蓮逢凶化吉成了趙員外的外宅,而魯智深自己卻淪為了四處逃亡的殺人犯。然而,終水滸全書也未見魯智深對此有過絲毫的後悔和埋怨,相反魯智深因此而過得更加灑脫和快活,因為他雖然放下了外在的榮華,卻拾得到了內心的平靜,他在鋤暴安良中找尋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正如他臨死前所言的那樣:“今日方知我是我”,這是被功名富貴迷了心竅的人永遠也無法理解的。
反觀《水滸傳》另一主人公林沖,高衙內橫行東京城多年,林沖明知而不敢制止,預設並放縱其行為,眼見良善人家妻女慘遭凌辱而無動於衷,最終積惡成大,反為其害。當高衙內咄咄逼人地撲來,林沖既不敢針鋒相對地鬥爭,又不忍放棄辛苦而來的既得利益攜妻遠逃,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倘若林沖能像魯智深一樣,甘棄前程,主持正義,結局未必一定圓滿,但至少東京城裡會少了許多家破人亡慘劇的上演;倘若人人都能像魯智深一樣疾惡如仇,挺身而出,高衙內、鄭屠夫之流焉敢橫行霸道,肆無忌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壞人是那些所謂好人們培養和縱容出來的。因此,好人有時候比壞人更加可恨!
義舉二 尊師重道,奉師若父
魯智深初上五臺山時一身戾氣,視清規戒律與滿寺僧人為無物,攪鬧得佛門淨地雞飛狗跳,一片狼藉,然而對於自己的恩師智真長者卻是分外地畢恭畢敬,深怕有半點忤逆。每每魯智深鬧到天翻地覆之際,甚至是酒醉神智不清之時,只要智真長老出現,魯智深都會乖乖地安靜下來,深怕對師父有任何不敬,足可見魯智深發自內心地對師父的尊重和敬愛。魯智深的這些胡鬧之舉,並非針對任何人,也非故意不守師父之訓,只是本性使然,正如智真長老所言:“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證果非凡”。
魯智深再見師父時,將自己積攢多年的金銀綵緞全部獻上,書中借魯智深之口特地說明了這些金銀綵緞的來歷:“弟子累經功賞,積聚之物,弟子無用,特地將來獻納本師,以充公用”。要知道魯智深一生兩袖清風,非義不取,又常常仗義疏財,濟危扶困,留在身邊的金銀十分有限。魯智深小心翼翼地將這些金銀綵緞積攢在身邊,只待有朝一日獻於師父,其中濃濃的敬師之情無須多言,便感人淚下。魯智深對師父沒有豪言壯語的表達,沒有感人肺腑的陳述,只在心底裡默默牽掛,只在行動上切切實行,寧可自己過清貧的生活,也要將有限的金銀積攢下來孝敬師父。如此的高尚情操,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義舉三 主持正義,拳打周通
魯智深從五臺山投奔東京的大相國寺,卻陰差陽錯地走到了山東青州地境,更機緣巧合地爬上了劉家莊劉小姐的繡床。當色心大起的小霸王摸著赤條條的魯智深欲罷不能時,冷不丁被魯智深掀下床來一頓老拳打得哭爹喊娘。有時候很懷疑周通的鑑別能力,摸著魯智深那渾如臨盆母豬般毛茸茸的大肚皮竟然毫不知曉,直到被打還在叫:“甚麼便打老公”。當眾嘍羅進來時,“只見一個胖大和尚,赤條條不著一絲,騎翻大王在床面前打”。不理解魯大師幹嘛非要脫得赤條條的,既不美觀也不利於打鬥,但這一番打鬥卻著實大快人心,於詼諧幽默當中將魯智深一貫行俠仗義的英雄本色展現的淋漓盡致。最終在李忠的調和下,魯智深與周通化敵為友,而那位險些慘遭魔爪蹂躪的劉小姐也因魯智深的仗義相救僥倖逃過一劫。此事除周通繼續“無妻徒刑”外以皆大歡喜的結局告終。
義舉四 火燒瓦官,力戰惡徒
生鐵佛崔道成、飛天夜叉邱小乙一僧一道兩個惡徒,霸佔瓦官寺,強擄良家女,欺壓老僧,為害良善,仗著山高皇帝遠,將一片佛門淨地變成了烏煙瘴氣的魔窟。魯智深途經至此,原本只是想掛單借宿,卻無意中獲得真相。眼中容不得半點沙子的魯大師焉能坐視宵小猖狂而置之不理?可惜在此之時,英雄的悲哀再度顯現,大名鼎鼎、戰無不勝的魯智深竟然因為腹中飢餓而被崔、邱二人連手擊敗,可憐魯智深的一世英名竟然栽在了三鬥米之上!想想昔日大嚼酒肉的魯提轄,再看看如今為了一鍋碎米粥而大動干戈的魯和尚,作英雄的代價並非只有血與淚,更有著常人無法忍受的孤獨和辛酸。幸好,吉人天相的魯智深遇到了史進,有了史進的援手,特別是史進包裹中的乾肉燒餅充飢,魯智深大顯神威,崔、邱二惡徒立斃於魯、史刀杖之下。雖然眾老僧和被擄女子都因懼怕崔、邱二人報復自殺身亡。但為害一方的魔窟終在魯智深的仗義出手之下被付之一炬,避免了更多的人蒙難。
義舉五 千里護友,保全林沖
只因為岳廟間壁的一次偶然相逢,魯智深便認定林沖是此生最重要的兄弟:為了這個萍水相逢的兄弟,魯大師拎著禪杖便要教訓當街調戲林娘子的高衙內;為了這個並未將自己當作摯友的兄弟,魯智深屢次邀約林沖喝酒,為被高衙內和陸虞侯搞得焦頭爛額的林沖帶了最好的安撫;為了這個身陷囹圄、毫無利用價值的兄弟,魯智深千里追擊,於生死關頭救下林沖,並一路護送林沖到滄州,自己卻因此不能再容身於大相國寺,流落江湖之上,更險些成為孫二孃籠屜上熱騰騰的大肉包子。英雄就是這樣的無私,英雄就是這樣的淒涼。人們只見慣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魯智深,卻不曾留意那扛著禪杖孑然一身逝在夕陽深處的落魄背影。當徐寧一家在燈下嬉戲,武大郎摟著潘金蓮風風火火,王義和女兒享受天倫之樂時,誰又會在意那個為了主持正義而蜷縮在破廟殘垣中的胖大和尚?可是當災難降臨時,徐寧之流,武大之輩,王義之類一個個在哭天搶地,渴望救星出現時,捫心自問他們又曾為正義做過什麼?為那些匡扶正義的人獻過什麼微薄之力?人人都喜歡魯智深,但人人都不願成為魯智深;人人都需要魯智深,但人人都不會關愛魯智深。
義舉六 單刀赴會,營救史進
史進是少華山之主,又曾義釋過陳達,併為之拋家棄業淪落江湖。然而,當史進身陷囹圄,朝不保夕時,少華山三位頭領朱武、陳達、楊春卻只是唉聲嘆氣,毫無作為,反而是遠道而來的魯智深一聽說史進有難,便如坐針氈,不顧一切隻身營救,最終身陷大牢,與史進一道談笑赴死。魯智深在此事上的確顯得有些魯莽,但其心真切,其情無飾,是發自肺腑為了兄弟不惜一死的真性情使然。任何人都可以指陳魯智深的魯莽,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魯智深的俠義。相信經此一事,梁山上的所有人,包括與魯智深有隙的周通等都會發自內心地愛戴魯智深,因為魯智深用生命踐行的高尚情操,可以喚起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對於俠義的嚮往。所以,姚看江湖覺得凝聚梁山人心的不是宋江的滿口仁義道德,不是關勝武聖血統的耀眼招牌,也不是柴進帝胄傳人的高貴正統,而是魯智深感動千秋的俠義。其實,魯智深才是梁山真正的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