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還記得1996年,郭達和蔡明在央視春晚上的小品《機器人趣話》吧,估計是國內最早涉及人工智慧、機器人意識、未來人類家庭關係等話題的作品了。
近期,國產都市科幻題材電視劇《你好,安怡》開播,故事背景設定在2035年,AI機器人“芯機人”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工智慧似乎要取代並超越人類。記者看到,該劇目前更新到18集,豆瓣打分持續下跌,劇情bug、演技、廣告植入等成槽點。
一次頗為大膽的嘗試
在《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大熱之後,科幻成為國產影視題材的大熱門。近期,科幻驚悚片《緝魂》也收穫了一波關注和好評,成為電影市場一匹“黑馬” 。
科幻作品中,走大製作、硬科幻的路線的,在視效上往往備受關注,而像《銀翼殺手》《銀翼殺手2048》《人工智慧》《攻殼機動隊》等歐美、日本經典的機器人科幻影視作品以“AI機器人”為討論主題,更側重軟科幻。
近年國內僅有的幾部軟科幻影視作品,如《我的機器人男友》《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機械畫皮》等,大多豆瓣分很低。從這一點來說,國產都市科幻劇《你好,安怡》是一次頗為大膽的嘗試。
或是翻拍自高分英劇《真實的人類》
從劇情方面來看,《你好,安怡》講述的是,2035年,人工智慧機器人“芯機人”已經開始替代很多人類在各個領域進行工作,成為人類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早早就研發出幾個開發了“奇點”的“有意識”的“芯機人”,他們在進入人類社會後,經歷種種波折。最終,“芯機人”家庭和人類家庭喬家都獲得了愛與成長的故事。
熟悉英劇的劇迷發現,其實《你好,安怡》與2015年的高分英劇《真實的人類》劇情相似。網上有訊息稱,《你好,安怡》正是翻拍自該劇。
據悉,《真實的人類》這個故事最早來自2012年瑞典拍攝的科幻劇系列,2015年則由曾出品《廣告狂人》《絕命毒師》的美國AMC與英國電視4臺共同打造,英美和瑞典兩版劇第一季劇情接近:一個孤僻科學家在妻子跳湖、兒子腦死亡的情況下把兒子改造成了半機械人,同時造出了五個擁有感情的機器人成為兒子的“兄弟姐妹”。科學家死後幾個異類流亡於人類社會中,劇情充滿了強烈的矛盾衝突、心理衝擊與道德拷問。
不少劇迷將《真實的人類》與《黑鏡》相提並論,但它討論的內容更加廣泛和發人深省,比如人類為什麼需要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自己的意識覺醒,人類的孤獨以及對人工智慧這類完美人格的渴望,包括另一群人對人工智慧的恐懼等等,因此劇情很豐富。
違和感的處理等本土化挑戰大
說到“科幻”,很多人會想到特效橫飛的大製作,其實《真實的人類》更多紮根於人物塑造和思辨表達,以此讓人相信這是一部科幻劇。
正因為此,這給翻拍劇《你好,安怡》在本土化時帶去了不小的挑戰,包括違和感的處理,甚至演員的演技等。從目前更新的劇集來看,不算出彩。
《你好,安怡》由戚薇和馬天宇主演,兩個各自承擔起了一條線,二位主人公在前半部分幾乎是平行進行,從而串聯起了更多的人物和整個故事背景。
馬天宇這方面,他飾演李建維教授的兒子李遙,李建維給兒子製作了4個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來陪伴李遙,但隨著意外的發生,他們失蹤了。這4個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中就有安怡(戚薇飾),安怡被惡意刷機之後,打折賣到了喬家成為居家保姆。在與喬家的相處之中,起初安怡順利地處理了各種工作,甚至還想取代女主人……在意外事故中保護了“小主人”後,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似乎逐漸“融入”了家庭。
AI奇點和阿西莫夫三定律等很新鮮
既然是科幻劇,就免不了有一些術語。記者看到《你好,安怡》也將國外的AI機器人影視作品中常常涉及的一些要素進行了普及,這些放到國產劇中還是比較新鮮的。
比如,AI奇點,在劇中,讓喬家兄妹以對話的形式介紹了出來。據悉,最早提出AI奇點是美國科幻作家弗諾·文奇,“未來學家”庫茲韋爾則進一步在書中闡釋:在2045年將出現“奇點”時刻,人類文明走到終點,生物人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做“奇點人”的新物種。例如在《駭客帝國》的背景故事中,高度發達的機器人文明最終打敗了人類,將未來人類思維困在“矩陣”中,肉體則當成電池蓄養;《終結者》中的未來同樣被AI機器人統治,人類掀起零星的反抗;《異形》和《普羅米修斯》系列中生化人的叛變等。
劇中也多次提及“阿西莫夫三定律”,也由劇中人物將此在臺詞中表述了出來,比如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給予它的命令等等。
槽點和BUG也相當多
有了一個大的人工智慧的設定後,《你好,安怡》在劇中細節的處理上顯得很隨意,比如前期的一些劇情轉折的處理上,顯得生硬且充滿BUG,比如為什麼4個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會走散?畢竟他們是人工智慧機器人,互相之間的連線都沒有。後期的尋找也特別“大海撈針”,劇中甚至連一些未來科技感的場景都沒有呈現,有網友表示,這些人工智慧機器人居然是靠資料充電的,2035年了,充電來源不應該只有這一種途徑吧。
記者看到,很多網友釋出短評吐槽表示,相比於大多數國外科幻故事,被積壓了2、3年的 《你好,安怡》,其特效畫面顯然沒有特別出彩,身為未來科技的機芯人與人類在外貌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擁有一雙藍綠色的眼睛;每當安怡一旦被識別出來是有意識的,她只會用一句“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來死不承認;劇中這麼多“芯機人”,但劇情中並未對這種高智慧的機器人做任何展示,科幻感很是單薄。另外,劇情的廣告植入很赤裸裸,比如某泡麵品牌等。
因為戚薇飾演的安怡是“芯機人”,她的臉上只有“冷若冰霜”的表情,後期“人格分裂”的飾演上沒有太出彩。男主角馬天宇的表現也平平無奇,在本劇中他飾演的李遙是機器人之父的兒子帶著有感情的機芯人小馬,一路尋找另一位有感情的機芯人姜離,感覺就像是一個被保護的“唐僧”,除了父親留給他的高科技手環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的能力。另外,“芯機人”坤哥以及喬家一家五口等角色的演技也很一般。
人工智慧帶給當下一些思考
因為原作有很紮實的劇本,所以《你好,安怡》在透過科幻元素反映當下現實問題上也有一些呈現,可以引發一些思考。
比如,“芯機人”似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解放了更多勞動力,令家庭成員更加輕鬆,令老人更加安逸等,產生了更多“人類幸福感”。
但另一方面,人工智慧在給人帶去便利的同時,也弱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當模擬機器人能夠取代人類時,我們應該以怎樣的面貌面對他們,種種問題均在劇中有所展示。劇中有一段劇情是,喬家大女兒指示安怡幫其倒牛奶,媽媽羅芸表示要自己倒,安怡不是僕人,但大女兒表示科技就是使人方便的,不然為什麼還要買洗衣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