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除去金星、鄭爽的吐槽,這節目應該叫《划水吧!哥哥》?

由 諸葛寒香 釋出於 八卦

現象級綜藝《浪姐》之後,“疑似男版”浪姐《追光吧!哥哥》上線。
明星的恩怨情仇往事、交錯藝人和前隊友的名字等等情節撬動多個熱搜席位,但已播出的初舞臺表現本身卻很平平無奇、部分藝人划水傾向明顯。
第一集的觀感,大概分為迥異的三塊。


金星和鄭爽在休息室中對著資料認人並隨口吐槽,意料之外的笑點滿滿,超出預期。
正片開頭男藝人們彼此認識的寒暄互動部分,中規中矩。
至於舞臺部分,最讓人覺得無趣。


一,常規話術之外的效果。
《追光吧!哥哥》中,安排各路男藝人依次進入飯廳,另一邊金星和鄭爽根據手頭資料認人,並即興發表誇獎或者吐槽。
這一段很短,但效果是意料之外的好笑。


伍嘉成進門,金星問伍嘉成誰?鄭爽說“這一定是個湊數的”。
金星說“他牙好白”。
鄭爽立刻接話“一定是美白的”。


明道的表格上寫著“舞蹈能力為”,鄭爽說“他要變回青蛙”。
(?《王子變青蛙》是這樣用的?)
杜淳進門,金星評價他長相有點苦。
胡夏見縫插針找機會深情款款唱《知否》,鄭爽說“他好像李誕”,一旦接受這個設定哈哈哈哈~


檀健次進門,金星和鄭爽評價他的長相,說是好看的,但不經看。
金姐還區域性拆解:為什麼火不了?看這個眼角!
鄭爽邊說邊做手勢,比劃來比劃去我也沒看懂到底哪樣就好看了,但就是被戳中了笑點。



因為沒有人在綜藝中這樣說話。
(鄭爽一直這樣聊天,還引發過很多爭議;但此處她更換了位置設定,更類似吐槽彈幕)
社交場合有禮儀,很少有人會直接當面評價“你好看但不經看”;


綜藝節目更是充斥著商業互誇的利益訴求,很少會出現這樣直接、無目的性的評論;
至於綜藝節目裡的各路毒舌導師,往往是對業務能力進行點評,和這樣的閒談式彈幕式聊天也很不相同。
這樣一來,金星和鄭爽的這段聊天,就成了各路綜藝中非常罕見的畫風。
當事男藝人粉絲可能會炸毛,但作為路人、覺得吐槽比吹捧好看。
一期節目下來,鄭爽可能得罪了數家粉絲,但節目組或許就需要這樣的熱度。


回頭一看,節目中請這兩個人,真的很絕,都非常敢說。
金星是老辣的犀利,鄭爽則是放飛自我的“爽”式言論。
這樣兩位搭配在一起,或許就是最敢說的組合了。


對比浪姐,類似的發起人身份擔當是黃曉明,他的畫風路數是截然不同的端水大師、曉明歷險記;《追光吧!哥哥》中金星和鄭爽顯然不是小心翼翼擔當,一部分功能似乎接近“吐槽擔當”。
但縱使如此敢說,她們和男藝人們處在同一空間之後、也依舊受制於社交規範客氣很多,這段內容的樂趣也少了很多。


二,核心特色模糊。
初舞臺部分,第一位上場的是陳志朋。
他主動要求第一個登臺,態度可嘉。
但表演內容非常划水。
金星直接說動作像熱身。


(而且真的好油膩啊)


陳志朋的前隊友蘇有朋,在隔壁創造營裡當導師時,亮相表演可不是這麼划水的;年紀、體力其實都不是藉口,態度才是重點。
此後的於朦朧唱歌、拉大提琴,提琴本身好像是有光暈加持效果,但整段內容還是中規中矩無甚亮點。
甦醒表演和艾福傑尼rap,也都很常規。


明道跳舞,總算有了一點梗。
(說起來他當年也是男團)
歸根結底,未必是藝人舞臺是否划水、是否驚豔的問題,而是這檔綜藝的定位究竟是什麼、讓人困惑。


浪姐開篇,抓住了三十而“驪”的主旨,市面上對女性年紀有諸多偏見,關乎女性審美有諸多類似“白幼瘦”之類的刻板印象和束縛,給女性的工作機會也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所以,浪姐中寧靜這樣的大姐頭亮相,姐姐們的畫風分分鐘和妹妹們不同,從內容觀感上說是新鮮有趣的,從內在價值的角度上來說自帶光芒,從受眾的角度來說更是有著廣泛的共情基礎。
浪姐將年紀卡死在了30+,但《追光吧!哥哥》裡有99年的丁澤仁。


還有糊綜C位李汶翰,年紀也不大。
並不是說資格老才能重新回鍋,而是小愛豆們的舞臺和隔壁各路選秀到底有什麼區別?區別就在“老少配”嗎?
《追光吧!哥哥們》除了“都想紅”這一點之外,抓不到更具體的特質。


浪姐後期一度被質疑高開低走,是因為姐姐們熟悉模式之後、從舒適區外走到了舒適區裡,很難碰撞出新鮮火花,節目漸漸背離自己宣揚的主旨。
而《追光吧!哥哥們》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找出最鮮明的特色定位。
讓人覺得太像“這種模式熱就跟風摻和一把”。


三,人設捕捉。
當然綜藝節目中舞臺早已不是唯一的重頭戲看點。,準備考核、日常互動等等諸多環節,都同樣重要。
按道理說《追光吧!哥哥》的取材空間應該相對豐富,畢竟,把這麼多已成名藝人關在一起,總能收割些好玩的內容。
艾福傑尼和陳志朋的互動就是例子。


陳志朋以為艾福傑尼是工作人員,主動過來幫自己提箱子。
得知他也是參賽人員之後非常意外,滿臉“你來幹嘛的”表情。
有一說一,作為觀眾我也有同款“你來幹嘛的”問號。


同樣讓人覺得奇怪的還有燒餅,確定沒有走錯片場嗎?
金星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燒餅的回答很機智:我們也是男團,我來進修。
瞬間覺得燒餅在這群人裡搞不好非常有優勢,有趣是一種很強大的圈粉能力。


第一期對陳志朋的呈現,似乎有將他設立為“情商低”標靶的嫌疑。
別人的屋子熱熱鬧鬧,他一個人冷冷清清。
但觀眾似乎對前任小虎隊成員的情商沒有太多興趣;至於杜淳和印小天主動說話,勾起的節目外的連環大瓜,藝人陳年八卦引發的討論,能推動節目熱度和關注度走多遠、也未可知。


至於熱搜上“炮姐”是什麼,讓人非常困惑:正片裡似乎沒有這一段吧?
某些油膩表現讓人非常不適。
都知道槽點和爭議很多時候是有效的熱點追逐器;浪姐第一期全網diss杜華,無形中讓人和“暗戳戳diss杜華”的節目組站在了同一方位。
《演員請就位》將“爭議式熱度”無限放大,已經讓人非常不適;如今《追光吧!哥哥》也打算推“油膩哥哥”出來做槽點擔當收割熱度嗎?
這種槽點模式越來越多,越來越背離優質內容初衷,已經越來越讓人厭煩。
想想就覺得很油!我寧願多看鄭爽吐槽和金星罵人~